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凋亡功效,还能够作用于机体其他系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对其机制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从抗凋亡、促分泌方面做一概述,对临床指导糖尿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IGF-1 细胞凋亡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对于胰岛B细胞功能评定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胰岛素低值组)、B组(胰岛素正常组)以及C组(胰岛素高值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的耐糖量组(NGT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试验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空腹状态下与餐后一小时的血清胰岛素与NGT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餐后两小时的血清胰岛素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C组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一小时、两小时的血清胰岛素和NGT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简易胰岛素的释放试验,可以准确了解患者各个时点的血清胰岛素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 标签: 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B细胞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以提高对AD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以60例AD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并且严格按照GDS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种不同程度的患者,再选40个同龄正常的人作为对照比较。然后用化学发光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对两组人群进行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检测。并且计算出他们体内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正常人相比,AD患者空腹状态下体内胰岛素均是上升的,并且胰岛素抵抗指数都高于正常组。AD患者空腹胰岛素平均含量为98.16±10.28pmol/L,其中轻度组为108.47±10.39pmol/L;中度组为94.03±6.06pmol/L;重度组为93.68±6.38pmol/L而对照组平均含量仅为68.89±13.89pmol/L两组相比较得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HOMA2-IRLOAD观察组为3.14±0.16,其中轻度组为3.28±0.08,中度为3.18±0.22,重度组为3.26±0.09与对照组的2.48±0.94相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beta 细胞功能 胰岛&beta 细胞功能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初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探讨其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5名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胰岛素、C肽变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1.撤泵次日FPG、2hPG、HOMA-IR均较治疗前减低,FC-P、2hC-P、HOMA-β较治疗前有所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BMI、TG、TC、LDL-C与胰岛素抵抗均存在正相关,且BMI的r值最大,相关性最强。结论1.对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快速解除葡萄糖毒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BMI、TG、TC、LDL-C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正相关,其中BMI相关性最强,BMI、血脂异常可能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较为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初诊Ⅱ型糖尿病 &beta 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A组,n=100)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组(B组,n=80)两种方案对1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OMA-β、HOMA-I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观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HOMA-IR均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P<0.05),HOMA-β均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观测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相同,说明两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 标签: 短期 胰岛素强化治疗 新诊断2型糖尿病 胰岛&beta 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HbA1C>9%的初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对照组(胰岛素泵)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PG、AUCGHOMA-IR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INS、C肽、Homa-β、AUCI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水平和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组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和胰岛B细胞功能,值得研究。

  • 标签: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初诊2型糖尿病 血糖 胰岛B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在胰岛细胞凋亡的进程中,免疫机制尤其是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阐述近年来细胞因子尤其是新发现的胰腺衍生因子PANDER参与β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胰腺衍生因子PANDER 细胞凋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初发T2DM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经CSII治疗,达标后一组、二组分别巩固2、4周,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β细胞早期相的分泌情况。结果两组初发T2DM患者血糖2周-4周均得到有效控制,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组1年内血糖控制良好较一组患者明显提高(68.75%VS54.09%;p<0.05);治疗初发T2DM2周患者β细胞功能早期相及延迟均得到恢复与稳定,与治疗4周患者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控制对初诊T2DM患者可短时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患者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同时改善了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获得了较长时间血糖稳定的控制。

  • 标签: 胰岛素泵 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 2型糖尿病 胰岛&beta 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效果评价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变化分析。方法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次年同期收治的48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应用胰岛素强化方案分别治疗两组患者,以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0)、餐后2h血糖(2hPG)、餐后2h胰岛素(2hIns)、餐后2hC肽(CP2)、糖化血红蛋白(HbAlC)、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作为本次治疗效果评价指标,评定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lC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两组降幅近似(P>0.05)。治疗后两组FIns、2hIns、CP0、CP2、HOMA-β等指标相比治疗前明显上升,对照组改善幅度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方案对LADA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良好控制效果,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胰岛素强化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胰岛&beta 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血糖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150例,按发病年龄分组(共3组)<40岁组、40~59岁组、≥60岁组。按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共4组)<7mmol/L组、7~10mmol/L组、10~12.2mmol/L组、>12.2mmol/L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组间的、不同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组间、体重指数分组间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40岁组与40~59岁组的当前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60岁组,TC、LDL-C、舒张压、收缩压、FINS、HOMA-IR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mmol/L组与7~10mmol/L组间、10~12.2mmol/L组与>12.2mmol/L组间Homa-β、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7mmol/L组、7~10mmol/L组Homa-β均明显高于10~12.2mmol/L组和>12.2mmol/L组(P<0.05),HOMA-IR明显低于10~12.2mmol/L组和>12.2m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T2DM患者发病年龄、发病时的血糖水平,对于评估期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的病情进展、诊断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胰岛&beta 细胞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缺陷是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胰岛β细胞量的下降以及胰岛素分泌异常,二者相互影响。造成细胞量减少的最直接原因是凋亡增加。涉及的具体机制众多,目前研究结果包括糖毒性、脂毒性及其协同作用,胰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与胰岛淀粉样变性,胰岛纤维化,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stellatecells,PSCs)致凋亡等相关方面。深入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机制将有助于为T2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岛&beta 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CSII)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初诊T2DM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组与MSII组,每组33例。CSII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重组人胰岛素优必林R,MSII组予三餐前优必林R,睡前注射长秀霖;治疗2周后,改为门诊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C一肽(C.P)、餐后2h血清C一肽(C-P2h)、HbA1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住院治疗2周、门诊治疗6个月后两组HbA1c均下降(P<0.05),空腹血清C—P、C—P2h均升高(P均<0.O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P<0.05。结论胰岛素泵(CSII)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均可改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但两者相比较,早期应用CSII能更好的解除高糖毒性,使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能逆转,减轻胰岛素抵抗,对患者残余胰岛功能尽早起到保护作用,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新发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NADPH氧化酶的非吞噬细胞氧化酶(non-phagocyticcelloxidase,NOX)NOX的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非吞噬细胞,目前研究认为其核心结构蛋白NOX2是β细胞ROS产生的主要来源。生理状态下NOX产生的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有控制新陈代谢,调节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等重要作用,高糖、高脂等异常状态下导致的ROS堆积则可能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可能通过JNK、PI3K等信号通路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NOX2对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成为改善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效防治糖尿病寻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

  • 标签: NOX家族 NOX2 氧化应激 &beta 细胞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对改善B细胞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初发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观察组67例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改善B细胞功能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情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空腹C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对B细胞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口服降糖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初发2型糖尿病 胰岛素 降糖药 B细胞功能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胰岛β胞功能、胰高血糖素、脂联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别用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16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第16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1、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血清胰高血糖素值、血清脂联素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结果格列美脲和利拉鲁肽组治疗前后比较,患者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FGF21略有下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差异(P>0.05);利拉鲁肽组体重指数下降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HOMA-β、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拉鲁肽通过多靶点的作用实现血糖达标,然而两组患者血浆FGF21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下降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藤碱对正常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先进的流式细胞仪技术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分别测定青藤碱对正常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青藤碱可显著降低成熟淋巴细胞(CD3+)﹑T辅助性及T诱导性细胞亚群(CD4+)百分比值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可显著升高T抑制细胞亚群(CD8+)百分比值。结论青藤碱具有一定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青藤碱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CD3+ CD4+ CD8+
  • 简介:摘要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和凋亡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内质网应激(ER-S)和炎症之间的串扰是胰岛β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而联接内质网应激和炎症的关键蛋白是硫氧还相互作用蛋白(TXNIP),本综述主要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和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胰岛&beta 细胞凋亡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未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胰岛素不同治疗方式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月~年2012月4例收治的70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强化治疗模式,观察组以2次/d的方式给药进行治疗。随访3年观察两组HbAlc指数、空腹血糖指数(FBG)、餐后2h血糖指数(2hPG)以及空腹C肽(FCP)水平。结果入组70例患者均成功随访,观察组患者HbAlc、FBG、2hPG以及FCP水平与对照组略有差异,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而言,每日两次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效果近似于强化治疗方案,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而前者给药更为方便,患者用药依从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胰岛功能 胰岛素 不同用药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血常规红细胞改变特点及对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87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各血细胞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手足口病样本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显著降低。同时统计血清铁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表现为小细胞形态的低色素性贫血,与缺铁无相关性。证实手足口病对红细胞形态、变性功能、免疫功能产生严重损害,这与病情恶化互为因果。故关注红细胞参数对预警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而保护红细胞的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常规 红细胞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