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皮加体点刺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瘫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皮加体点刺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9.00%)高于对照组(87.00%);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MD、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儿可接受头皮加体点刺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患儿智能以及运动水平的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头皮针 体针点刺 小儿推拿 小儿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在急性肺损伤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病理损伤。方法选择清洁型大鼠3月龄20只(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约(220±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简称K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10只,简称L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6mg/kg使用大鼠左肺进行灌洗取灌洗液,使用大鼠右肺下叶进行病理学观察,使用大鼠右肺上叶及中叶进行NF-KB测定。结果模型组(L组)肺水肿、肺泡及间质炎症、肺泡及间质出血、肺不张、透明膜形成5个检查项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K组)。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模型组(L组)均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TNF-a阳性,检测出1例(10.0%)IL-1β阳性,模型组(L组)检测出2例(20.0%)TNF-a阳性,检测出7例(70.0%)IL-1β阳性,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对肿瘤及肺部炎症有正向相关意义。

  • 标签: 大鼠 急性肺损伤 肿瘤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胰腺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14例小儿胰腺损伤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结果14例患儿经病史、B超、CT均确诊,诊断结果显示9例患儿为单纯性胰腺损伤,5例胰腺损伤合并腹部钝性伤。14例患儿的治疗上,8例患儿行非手术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实施腹腔穿刺引流,2例实施胰腺囊肿空肠吻合,2例实施胰腺囊肿胃吻合。所有患儿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小儿胰腺损伤,采取B超与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诊断疾病,对疾病,可根据患儿损伤程度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以彻底治愈。

  • 标签: 小儿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喉炎采用揿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门诊治疗的104例慢性喉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休声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揿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和症状体征分级评定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声音嘶哑、声带充血、声门闭合差等症状评分对比方面,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73.08%)显著高于对照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喉炎患者采用揿方法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慢性喉炎 揿针 症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弹性髓内在治疗儿童骨干骨折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弹性髓内治疗骨干骨折的181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弹性髓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70分钟,平均时间为(55.24±15.31)min。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0~150ml,平均出血量为(120.32±52.17)ml。其中恢复情况优秀的患者为119例,良好的为62例,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退、断、骨感染、骨不连以及畸形愈合的情况。结论对于儿童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弹性髓内进行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报道上肢静脉留置保护套的研制。保护套选用废弃的袜筒,制作手背保护套和前臂保护套两款,使留置固定安全可靠,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上肢静脉留置保护套的应用,增加了留置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费用,改善了护患关系,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

  • 标签: 上肢静脉留置针保护套 研制 护理应用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弹性髓内在治疗儿童骨干骨折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进行弹性髓内治疗骨干骨折的181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弹性髓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70分钟,平均时间为(55.24±15.31)min。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0~150ml,平均出血量为(120.32±52.17)ml。其中恢复情况优秀的患者为119例,良好的为62例,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退、断、骨感染、骨不连以及畸形愈合的情况。结论对于儿童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弹性髓内进行治疗,效果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联合平衡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体会。方法选择我院96例2017年4月-2018年4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头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头+平衡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上肢功能改善时间、下肢功能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分数、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致残率。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上肢功能改善时间、下肢功能改善时间、肢体功能分数、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平衡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效果好。

  • 标签: 头针 平衡针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偏瘫 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滞留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对收治的88例小儿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依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4例。其中对对照组采用普通钢针穿刺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穿刺方式进行输液,然后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91%,而对照组仅为65.9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中,患者出现静脉炎、肿胀、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5.45%,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1.36%,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穿刺方式进行输液,能够显著降低穿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滞留针 小儿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皮下无痛埋疗法,是经明确病变经络后,在健侧(单侧)四肢长骨段经络循行线上,避开肩、肘、腕和髋、膝、踝关节,随机选择进针点,采用“随迎补泻”法,用毫针沿病变经络循行线经皮下平刺,将毫针顺(或逆)经络走向埋入皮下,根据患者病情酌情施以手法后留置一定的时间并用医用胶布固定。行和留过程要求无酸胀痛麻等感出现,以出现温、热、寒、凉及发痒等感觉为效佳。笔者采用皮下无痛埋疗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10例获得满意疗效,体现针灸简、便、效、验、廉的特点。

  • 标签: 中风后呃逆 皮下无痛埋针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克氏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开放方式治疗组采取常规手术方案,交叉克氏治疗组实施交叉克氏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时间、掌指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掌指骨骨折术后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手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结果交叉克氏治疗组手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手术治疗的时间、掌指骨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掌指骨骨折术后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各项指标均优于开放方式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掌指骨骨折患者实施交叉克氏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交叉克氏针治疗 掌指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2例胸腰椎损伤伴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损伤控制 骨科理论 胸腰椎损伤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收治的2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并将取出材料进行病理学活检。结果经超声初步检查,发现良性结节186例(88.6%),恶性结节24例(11.4%),恶性率11.4%。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发现良性结节175例(83.3%),恶性结节35例(16.7%),恶性率16.7%。经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敏感度、特异度、误诊率分别是91.2%、86.0%和1.6%,明显优于超声检查结果。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超声检查,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活检的诊断率更高,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引导 细针穿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除静脉留置留置期间穿刺点渗血渗液,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的最佳留置方法。方法选择240例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留置的患者,根据穿刺先后顺序,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选用手背静脉网进行穿刺,输注的液体种类均无明显差异,且无刺激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固定,进行效果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留置天数、渗血渗液、发生静脉炎、套管脱出、患者有恐惧心理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避免静脉留置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能明显延长留置天数,提高正常拔管率。

  • 标签: 留置针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留置时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厚度为0.5~1cm,宽度1~2cm,长度适宜的纱块)与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的效果,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8年10月—年12月入住我院的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留置患儿26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采用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实验组采用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效果明显优于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 穿刺面 相反面 辅助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选取78例于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探究组患者接受温针灸疗法,参照组患者则使用电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肢体痉挛性偏瘫状态Ashworth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四周后,探究组患者机体痉挛性偏瘫状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骨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内接收的掌骨骨折患者选取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外科切开复位联合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克氏髓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总关节活动度(TAM)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AM治疗优良率较对照组高,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效果确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掌骨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克氏针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其中的210例进行留置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置管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双手送管,实验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记录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留置的留置时间等数据,探究单手送管与双手送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为88.57%,对照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留置留置时间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留置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时,单手送管可以有效的提高首次送管的成功率,并延长留置管的留置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留置针 穿刺满意度 单手送管 双手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留置在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88例传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留置,研究组患者均行正压留置,指派巡视护士进行观察,记录输液整体状态,发生回血、静脉炎、堵管、红肿、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情况,针对使用现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输液流畅、穿刺部位红肿、血管损伤、留置时间、所需费用等输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发生回血、静脉炎、堵管、红肿、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情况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正压留置具备较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在感染性传染病患者的使用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在保证血管通路得到有效维持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护理人员安全,建议在临床使用。

  • 标签: 正压留置针 传染性疾病 应用进展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期间,选取78例于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探究组患者接受温针灸疗法,参照组患者则使用电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肢体痉挛性偏瘫状态Ashworth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四周后,探究组患者机体痉挛性偏瘫状态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