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35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单纯颈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单纯臂神经阻滞麻醉组)和C组(臂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各4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1.11%,高于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66.67%、71.1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臂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远优于单纯臂、颈的麻醉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臂丛颈丛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对38例臂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结果效果满意,正确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技术,细心的康复护理,科学的功能锻炼,以及适当的物理治疗和积极的心理辅导将有利于臂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 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对我科22例臂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进行神经电刺激物理疗法,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强化患肢功能锻炼,药物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能恢复自主运动功能,其余患者自主运动功能未恢复。

  • 标签: 上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电刺激 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路臂和肌间沟腋路联合臂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患者6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两组A组(腋路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30例,局麻药选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加0.1%利多卡因,总量均为35ml(B组先行肌间沟注射20ml,然后腋鞘注射15ml)。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臂组相比较腋路臂组不仅尺神经阻滞较好,桡神经阻滞更满意,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更平稳,循环波动更小。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麻醉对上肢前臂手术尺桡神经阻滞更完善,镇痛效果更满意。

  • 标签: 腋路臂丛 联合臂丛麻醉 前臂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行颈联合麻醉,能够提术中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位内固定 锁骨 颈丛 臂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肌间沟臂麻醉、臂联合颈浅阻滞麻醉与臂联合颈(颈深+颈浅)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锁骨骨折病人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选择肌间沟臂麻醉;B组选择臂联合颈浅阻滞麻醉,C组选择臂联合颈(颈深+颈浅)阻滞麻醉。记录并分析3组病例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B、C组麻醉阻滞效果完善,明显优于A组;3组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C组麻醉并发症略高于A、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间沟臂联合颈浅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应用于臂神经阻滞与传统肌间沟阻滞的穿刺比较。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C)和对照组(D),每组70例。C组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臂神经阻滞的穿刺,D组传统肌间沟行臂神经阻滞的穿刺。观察两组麻醉药(0.25~0.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量、镇痛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颈交感神经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全脊麻、神经损伤、霍納综合症等并发症。结果与D组比较,C组操作精准、安全,麻药用量减少,阻滞效果完善,起效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穿刺较传统肌间沟阻滞穿刺方法操作精准、安全,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并发症极少。值得在区域阻滞方面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 操作精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臂加颈麻醉用于肩区周围手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方法臂阻滞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肌间沟阻滞,颈阻滞选用C4点颈阻滞,局麻药选用1,5%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渡。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2例阻滞不全,感疼痛,其余患者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臂加颈麻醉用于肩区周围手术,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 颈丛麻醉 肩部 手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检查手段的不断进步,脉络囊肿已经被人们发现而且作为孕期超声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从人们把胎儿脉络囊肿作为产前超声当中的特殊情况来对待之后,用超声的方法诊断胎儿脉络囊肿成为产前超声诊断的重要环节。胎儿脉络囊肿与胎儿的遗传基因异常具有一定的关系,较为严重的是,胎儿脉络与胎儿的遗传疾病的发生既有关联性,因此,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脉络囊肿时,应该检查胎儿的其他部位以及通过孕妇的血液学检查,对胎儿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针对异常情况进行适宜的处理。笔者通过本文详细阐述通过超声的方法进行胎儿脉络囊肿的应用价值,希望能为为临床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胎儿脉络丛囊肿 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臂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臂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在用于臂神经阻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44例患者,随机等发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行臂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在阻滞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镇痛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虽然略有差距,但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行臂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研究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臂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臂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臂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啰哌卡因用于臂阻滞麻醉的最佳浓度。方法120例ASAⅠ-Ⅱ级,35岁—50岁患者,随机分B1,B2,B3组,啰哌卡因100mg分别配置成0.33%30ml,0.5%20ml,0.75%13.3ml。在B超下行臂肌间沟注射麻醉后行上肢前臂手术,术中进行疼痛VAS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阻滞程度B2B3组明细优于B1组,疼痛VAS分级及不良反应,B3组明显优于B1组,结论前臂手术中采用啰哌卡因0.33%、0.5%、0.75%,臂肌间沟阻滞麻醉,均可以达到麻醉效果。但以0.5%啰哌卡因最为合适。

  • 标签: 啰哌卡因 臂丛阻滞麻醉 最佳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和浅颈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人肩部肿瘤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期用肌间沟臂神经阻滞和颈浅神经阻滞行肩部肿瘤手术的患者40例,局麻药配制为0.75%罗哌卡因+2%的利多卡因+0.9%氯化钠各10ml,在麻醉效果确切后,依据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奇数,右美托咪定组(DEX组)15min内静脉泵注DEX负荷量0.5μg/kg,维持量0.5μg?kg-1?h-1;偶数,NS组应用生理盐水维持,每组各20例。分别记录两组病人入室时(T0)、泵注DEX前(T1)、泵注DEX15min时(T2)、泵注DEX60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2h(T5)的SBP、DBP、HR、SPO2、PETCO2及ECG的变化及术中、术后12h的并发症情况。结果1.血流动力学结果①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NS组T2、T3、T4、T5时SBP、DBP、HR与T1比较显著性升高(P<0.05),DEX组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T2、T3、T4、T5时SBP、DBP、HR比NS组明显降低(P<0.05);2.DEX辅助肌间沟臂和颈浅神阻滞的麻醉效果优36例(90%),良4例(占10%)。结论DEX辅助肌间沟臂联合颈浅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肩部肿瘤手术麻醉是可行的,DEX的应用使麻醉效果较佳,降低了其他静脉以及阿片类麻醉药物的用量,有利于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 浅颈丛神经阻滞 老年病人 肩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肌间勾臂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肌间勾臂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勾臂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B超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8月,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及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的评价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颈部手术颈阻滞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颈部手术颈阻滞患者根据辅助用药不同随机均分为辅用舒芬太尼(I组)和辅用咪-芬合剂(II组)两组,观察达到改良wilson’s镇静2级两组术中不良反应躁动、呛咳、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呼吸道畅通情况下,spO2<95%)。结果血压I组波动不大,II组较给药前血压升高、心率增快。I组呼吸频率变慢,spO2<95%9例,面罩吸氧改善,调整剂量后逐渐恢复。II组呼吸道梗阻(舌后坠)8例,需托起下颌,面罩辅氧,3例出现躁动。两组未观察到恶心呕吐、呛咳、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论颈部手术颈阻滞辅用舒芬太尼不良反应较轻,一定意义上优于辅用咪-芬合剂。

  • 标签: 颈部手术 颈丛阻滞 舒芬太尼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