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验中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法(CMIA)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接收的78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体检人员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检测法对临床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阳性率分别为HBsAg15.38%、HBsAb39.74%、HBeAg7.69%、HBeAb26.92%、HBcAb35.89%。根据数据显示,HBsAb呈阳性率最高,HBeAg呈阴性率最低;常见模式主要以五项全阴、一四五、一三五、二四五、二五、五、二为主,主要占总比例97.43%;少见模式为三四五、一二四五、一二三五,主要占总比例2.56%。本次五项全阴者占总比例15.38%,五项血清标志物呈阳性者占总比例82.05%。结论CMIA检测法可以快速检测乙肝五项,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强,有效降低少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漏检率,为当前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肝 五项检验 化学发光微粒子 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雅培I2000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方法通过对不同浓度样品甲状腺激素(T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含量的测定,对仪器进行精密度、线性、回收、携带污染试验。结果批内CV均小于3%,批间CV均小于5%;T4、HCG、P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携带污染率﹤1%,线性评价良好。结论该仪器主要指标结果准确,精密度好,线性评价良好、交叉污染小,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分析 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HIV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分析假阳性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HIV检测的16263例患者,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16263例HIV检测的患者经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检测,筛查出阳性标本54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之后,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定有阳性标本37例(阳性检出率为0.23%),8例为阴性和9例为不确定。结论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在HIV检测中的假阳性率较高,需要结合多种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 免疫分析法 HIV检测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大小恶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彩引导下经皮穿刺恶性肿瘤,植入125I粒子,进行术后随访,对大小肿瘤疗效统计分析。结果57例患者共163个病灶粒子植入均获得成功。小的肿瘤消失率(73/105)69.5%,大的肿瘤消失率(8/58)13.8%;完全缓解81个病灶(49.7%),部分缓解52个病灶(31.9%),无变化21个病灶(12.8%),进展9个病灶(5.5%);局部控制总有效率(154/163)94.5%。结论彩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尤其治疗小肿瘤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超 125I 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医院的静脉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主要窗口,医护人员每天要面对着各专科、各病种、各种文化层次、各种性格、各种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输液室要接待大量各类输液患者。突发事件较多,工作中很难掌握主动性,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和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的过程中,在护理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是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杜绝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 标签: 静脉输液 微粒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液药液中的微粒污染、危害及预防。方法本次选取在治疗室及净工作台上分别加药、不加药,通过16号侧口型注射液及12号侧口型注射器以不同角度穿刺胶塞抽取药液,比较两组微粒数量。结果治疗室内操作穿刺瓶塞、加药均能造成微粒数量大幅度提升(P<0.05),在净操作台配药时微粒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室(P<0.05)。结论在净化操作台使用侧孔注射器进行溶药及加药操作,其不溶性微粒同斜面针注射器相比较明显较少,而且穿刺操作本身、输液使用的粉针剂、空气中微粒数均能对输液药液中存在的微粒数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需在日常配液操作工作中重点关注。

  • 标签: 输液 药液 微粒 污染 预防
  • 简介:摘要割锯安瓿的砂轮用不同方法消毒,对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数差异有显著性。经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将砂轮浸泡在盛有75%酒精玻璃器皿中,既减少护士操作程序,又可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的微粒量。此种方法可取。棉签蘸75%酒精消毒砂轮的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多。此法需改进或不可取。

  • 标签: 砂轮 消毒 安瓿 药液 微粒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了临床输液过程中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人员管理,严把质量关,净化空气,严格配药和输液操作规程,正确穿刺瓶塞,合理用药,以预防和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防止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糜微粒血浆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的影响并提出科学、简便的处理方法,为实验室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提高血常规结果准确性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年间我院住院病人标本中肉眼可见脂浊的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并剔除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共计标本100份,分别对该原标本和经过离心(垂直离心机3000转/1分钟)处理后的乳糜微粒血浆,用BC-5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手动全血模式测定HBG,得出相应数据;对上述每份标本的两次测定血红蛋白值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并得出校准后的HBG值和MCH值。(校准后的血红蛋白=原标本血红蛋白值—乳糜血浆测得的血红蛋白值/(1—原标本HCT值);MCH值=(HBG×100)/RBC,由实验室软件系统自动计算;对原测值的HBG、MCH和校准后的HBG、MCH分别与同一病人输注脂肪乳前的历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原标本HBG、MCH均明显高于输注脂肪乳前HBG、M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校准后的血红蛋白、MCH与输注脂肪乳前HBG、MCH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上述计算公式校准乳糜微粒血浆HBG结果,能够准确消除乳糜微粒对仪器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影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校正。

  • 标签: 乳糜微粒血浆的血红蛋白浓度 原全血血红蛋白浓度 原全血HCT 校准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产生不溶性微粒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近年来临床加药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及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不溶性微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加药和输液操作过程中产生橡皮微粒常常是加药过程中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在临床添加各种药物时产生药物晶体微粒多由临床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时产生。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不容忽视,应积极寻找对策,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

  • 标签: 静脉输液 不溶性微粒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分布的特点以及制剂设计的研究。方法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具有的不同分布特点,分析制剂的研究设计。结果制剂设计得到的被动靶向性、表面抗体或配基修饰的主动靶向性以及表面修饰技术的长循环性,其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作用时间以及体内靶向定位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改变微粒所带电荷的阳离子脂质体还提高了对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结论利用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不同分布特点进行的制剂设计,其被动靶向性、主动靶向性、长循环性以及阳离子脂质体,均对药物的治疗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粒给药系统 体内分布 制剂 靶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在子宫腺肌症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使用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疗48例总结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使用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疗效与文献报道疗效相近,但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减少。结论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在子宫内膜腺肌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且术后疼痛轻,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并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动脉栓塞术 Embosphere栓塞微粒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配合,更好的保障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对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行8次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结果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皮片成活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快捷准确的配合及严密的监护,缩短手术时间,是保障病人手术安全的必备条件。

  • 标签: 大面积深度烧伤 异体皮 微粒皮 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大鼠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CYP450活性研究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肝微粒体CYP450进行介绍,并总结和归纳中药在CYP450酶活性研究方法的应用。结果CYP450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CO吹泡法,化学显色法,体外温孵和体内cocktail探针实验。该方法的应用从中药单体成分逐渐发展到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结论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体外方法对CYP450研究越来越深入,合体内cocktail探针法,提高药物体内代谢清除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中药 P450 肝微粒体 温孵 cocktail探针
  • 简介:摘要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C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大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很少发现于新生儿时期。该例患儿于新生儿期发病,且出现典型皮肤黄色瘤。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家族性 高乳糜微粒血症 新生儿期 皮肤黄色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定位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共30例患者经CT引导定位植入放射性粒子,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0例CT引导定位穿刺植入粒子均成功。术后CT扫描显示植入粒子数量与术前计划一致,均在计划植入范围内。手术并发症肺部穿刺少量出血1例,不同程度气胸4例。术后3个月CT扫描显示部分病例肿块缩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CT引导定位穿刺技术因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在细胞学诊断、介入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广泛采用。

  • 标签: CT引导 肿瘤 粒子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科76例原发性肝癌的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护理方法。结果76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查肝脏CT病灶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2.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保证治疗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碘-125粒子 原发性肝癌 护理 植入
  • 简介:摘要125I放射性粒子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但其具有放射性,易对周围人群造成伤害。作者通过对125I放射性粒子防护必要性、防护标准、防护原则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医护人员应通过增强防护意识,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采用屏蔽措施及缩短接触时间等措施来确保医护人员安全。

  • 标签: 125I放射性粒子 防护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