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VVC)患者的复发和降低复杂性VVC患者的发生,要加强对VVC患者的认识,明确诊断、系统彻底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方法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进行健康宣教,避免无指征的阴道滥用药及冲洗阴道,破坏阴道环境及阴道上皮细胞。结果通过明确诊断、系统治疗和健康宣教,明显降低了VVC患者的复发率和减少了复杂性VVC患者的发生。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外阴阴道 明确诊断 系统治疗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寻找适合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的实验条件。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干酵母配制条件下观察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发热情况。结果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0℃~4℃)配制方法时大鼠总淘汰率为2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均衡上升,达峰时间约为注射干酵母后8-10h;环境温度为24℃~25℃、干酵母采用室温水(20℃~25℃)时大鼠总淘汰率为3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上升呈双峰状,波峰分别位于注射干酵母后约7h和9h,达峰体温比前者约低0.3℃-0.5℃。结论在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配制的方法的条件下复制的大鼠发热模型更稳定、大鼠的淘汰相对较低。

  • 标签: 干酵母 大鼠 发热模型 实验条件到达双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样细胞的影响因素,掌握仪器性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823例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样细胞结果阳性的标本用显微镜复检。结果结果判断,以仪器和显微镜复检同时检出类酵母样细胞为真阳性,显微镜复检检出类酵母样细胞而仪器未检出为假阴性;仪器检出类酵母样细胞而显微镜复检未检出为假阳性。UF1000i检测结果真阳性200例(24.3%),假阳性493例(59.9%),假阴性130例(15.8%)。结论sysmex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尤其适用于批量体检标本的筛选,但是传统的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在尿液分析中仍是必不可少的。棘形RBC、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皱缩红细胞、细小的结晶、精子等均易对仪器检测酵母样细胞造成假阳性结果。而类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改变或数量较少时仪器辨认困难,此时可致假阴性。因此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必须用显微镜认真复核方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尿液分析 假阳性 假阴性 类酵母样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方法以我院接种该疫苗的24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接种1月后,加速免疫程序和常规免疫程序患者均能获得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1年后的随访评价结果显示,加速免疫程序组患者的免疫保护效果弱于常规免疫程序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率,且在0、1、6月常规免疫程序中的免疫效果更持久。

  • 标签: 重组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临床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4月~8月我院收治的32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32例患者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489例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儿童,接种后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水平,随访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本组489例儿童在免疫接种1年后和5年后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接种5年后的抗-HBs阳性率为33.95%,明显低于免疫接种1年后的9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能够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儿童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推广可行性。方法选取84例符合儿童腹泻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3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取抗病毒、水电解质紊乱调整以及抗炎等治疗,对脱水者采取口服的方式补充盐液补液等。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疗3天内粪便量和腹泻持续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2.682,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粪便平均量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制剂治疗儿童腹泻有着显著疗效与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腹泻 布拉氏 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与鞣酸蛋白酵母散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腹泻婴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思密达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组18例,黄连素组16例,两组进行临床比较,观察72小时后的疗效。结果思密达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组总有效率88.80%,黄连素组75.00%。结论思密达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组总有效率高,起效快,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患儿乐于接受等优点。

  • 标签: 思密达 鞣酸蛋白酵母散 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患儿12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密斯达、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脱水纠正、止吐、退热、大便次数及大便形状回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拉酵母菌散剂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在确诊后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两组病例常规予以蒙脱石散、补液等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及腹泻的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36例(83.7%),有效7例(16.3%),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28例(65.1%)、有效13例(30.2%)、无效2例(4.7%),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性(X2=4.69,p<0.05)。显效病人腹泻消失时间治疗组3.7±0.8天优于对照组4.4±1.1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t=3.37,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改善轮状病毒肠炎的消化道症状,加快疾病恢复,适于该病的早期治疗。

  • 标签: 轮状病毒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0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VVC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引起VVC的致病菌种类。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氟康唑(A组)和酮康唑(B组)治疗。连续用药14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51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4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8例。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引起VVC的致病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采用氟康唑和酮康唑治疗后临床疗效均较满意。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氟康唑 酮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ecurrentabdominalpain,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5~14岁RA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腹痛发作时适当应用解痉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用加味逍遥散水煎服,每天一剂,分3次口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250mg/次,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单独用加味逍遥散(用法同上),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儿童RAP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 标签: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小儿 加味逍遥散 布拉氏酵母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4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协同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给将1245例VVC患者分为3组,Ⅰ组采用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达克宁栓治疗415例;Ⅱ组采用臭氧冲洗雾化治疗420例;Ⅲ组采用臭氧冲洗雾化+达克宁栓治疗410例;统计分析各组的疗效。结果Ⅰ组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分别60.96%、24.10%、14.94%;Ⅱ组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84.76%、8.10%、7.14%;Ⅲ组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分别为96.83%、3.17%、0。3个组治愈率、治愈率+显效率及好转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臭氧协同达克宁栓治疗VVC具有标本兼治、起效快、疗程短、疗效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 标签: VVC 臭氧 达克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321例,自愿接受健康教育和正规治疗的患者采取消除诱因、心理教育、生活指导和预防等方面予以健康教育。结果患者中189例(58.9%)经1个疗程后痊愈,108例(33.6%)经3个疗程后痊愈,24例(7.5%)转变为顽固性、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有助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患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臭氧治疗辅以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科收治4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取2-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阴道放药,治疗组采取臭氧液清洗+阴道放药。通过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1.5%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个月的预防效果评价,观察组有效率76%高于对照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臭氧液阴道冲洗雾化熏蒸辅以达克宁栓阴道置入共同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佳,且具有预防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臭氧治疗 达克宁栓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液冲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人,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1次/d;治疗组给予臭氧液进行阴道冲洗治疗,5分钟/每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85%和68.82%,而对照组分别为89.25%和32.26%,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臭氧液进行阴道冲洗和护理干预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好、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臭氧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将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采用抓阄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给予基础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50.0%)和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22.5%)和总有效率(6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愈较困难,容易反复发作,采用基础治疗效果不佳,而采用氟康唑、复方沙棘籽油拴、克痒舒洗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基础治疗,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顽固性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治疗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达克宁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妇产科门诊的192例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观察组使用大剂量达克宁栓;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达克宁栓,治疗7d为一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用药后2个月进行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查、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两种疗法皆可有效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大剂量克宁栓疗法疗效高,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达克宁栓 硝酸咪康唑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婴幼儿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216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14例(预防组)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另一组102例(对照组)开始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出现腹泻后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疗效、腹泻持续时间以及腹泻疗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22例,发病率19.30%;对照组腹泻39例,发病率为38.24%。预防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3.14±0.86)d,对照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4.58±0.91)d;预防组腹泻疗程(4.09±1.11)d,对照组腹泻疗程(6.47±1.10)d,两组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16,P均<0.01)。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能降低婴幼儿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发病率,早期应用可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疗程,利于患儿康复。

  • 标签: 婴幼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