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时间测定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时间测定的影响。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 标签: 标本 温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一代全自动血凝仪CS-5100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报警信息加以深度分析,为临床提供精准检验结果。方法对两例APTT报警早凝-初期反应异常和轻微凝集的样本,将其曲线与正常曲线比较,并用金标准手工法重新检测APTT,与仪器结果相比较,结果此两例报警信息凝集曲线与正常曲线有很大差异,仪器报出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不符。结论对新一代血凝仪CS-5100检测APTT有报警样本,要观察曲线变化,与临床沟通,手工验证,发出与临床相符报告,更好为患者服务。

  • 标签: CS-5100血凝仪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异常报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叉污染对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S2000I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交叉污染排查、干扰分析实验与避免交叉污染程序设计。结果交叉污染排查实验证明FIB对APTT存在负干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其他项目无影响;加生理盐水组,加OVB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Thrombinreagent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经避免交叉污染实验设计并筛选出结果,FIB+APTT(设置前)组合所测APTT偏倚超过允许范围,存在负干扰,混合血浆及质控品1,2FIB+APTT(设置前)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FIB+APTT(设置后)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CS2000I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用CLⅠ清洗试剂针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对APTT测定的影响。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交叉污染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英简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英简APTT)检查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全部患者入院编码打乱随机抽取进行平均分组,实验A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8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作为对照A组;实验B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7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作为对照B组。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P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APT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B组患者的PT、APTT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标本血量不足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凝血(DF--521)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70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DF—521治疗组(38例)和脉络宁一肠斯匹林一潘生丁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内及5天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8.4%和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8%和59.4%,P<0.01。DF—521治疗后血液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DF—521对频发的TIA疗效是显著的,且起效快。

  • 标签: 凝血酶样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沙利度胺在人体内经CYP2C19代谢。方法将重组CYP2C19-沙利度胺进行体外孵育,用HPLC检测沙利度胺的浓度。结果沙利度胺在灭的重组CYP2C19孵育液中孵育后浓度无变化,而在重组CYP2C19孵育液中孵育后浓度降到检测限以下。结论沙利度胺在人体内被CYP2C19代谢得到证实。

  • 标签: 沙利度胺 CYP2C19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砷失剂与As2O3用于牙髓失术的效果及封药后的疼痛反应。方法选择127例急性或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多聚甲醛和As2O3失剂进行失,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临床使用效果。结果封多聚甲醛失剂组失有效率为91.42%优于As2O3失剂组(有效率为72.13%),且多聚甲醛组封药后疼痛反应和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低于As2O3失剂组。结论使用多聚甲醛失剂失效果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根管预备操作时间,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制剂。

  • 标签: 多聚甲醛失活剂 As2O3失活剂 牙髓失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和脂肪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急腹症患者6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A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B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速率法对三组受试者血清淀粉和脂肪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血清淀粉和脂肪阳性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和脂肪入院时即刻、12h、24h、2d、4d、7d、10d的变化。结果A组血清淀粉、脂肪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A组血清淀粉在24h时水平最高(P<0.05),在4d后下降明显,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脂肪在2d时水平最高(P<0.05),4d后下降明显,在10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和脂肪均有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多次检测可作为病情发展和疗效评估的,以作对后继治疗的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 脂肪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淀粉(P-AMY)、脂肪(LPS)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淀粉(AMY)进行比较。方法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急性胰腺炎(NAP)患者血AMY、P-AMY和LPS进行检测,AMY用比色法(EPS-G7法),Lps用比色法,P-Amy用比色法(EPS-G7法)。结果用AMY、P-AMY和LPS诊断AP,其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AP组(P<0.01)。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3.7%;P-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3.9%;LPS诊断AP的敏感性97.6%,特异性为97.9%,P-AMY、LPS诊断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AMY(P<0.05)。结论P-AMY和LPS对AP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MY,因此,可以用P-AMY和LPS测定代替AMY测定来诊断AP,提高AP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淀粉酶 脂肪酶 淀粉酶
  • 简介:摘要探索黄斑部溶酶体对黄斑生理机能与病理损害程度的影响及其黄斑部溶酶体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 标签: 黄斑 黄斑病 溶酶体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ADA)、乳酸脱氢(LDH))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05-2011年期间收治的181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以胸腔积液和血清分别采用免疫学化学发光法进行CEA、ADA、LDL含量测定。结果结核组胸水ADA及其比值显著高于恶性组(P<0.05),恶性组胸水、血清CEA及其比值和胸水LDH显著高于结核组(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72%、特异度92.7%、准确度82.3%。结论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ADA)、氢(LDH))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胸腔积液 结核 恶性 癌胚抗原 腺苷脱氨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淀粉(AMY)与脂肪(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血清AMY及LPS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及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AMY和LP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Y联合LPS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MY和LPS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正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AMY) 脂肪酶(LPS) 联合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疑难症的优势及中药制剂胃胶囊的工艺及治疗标准。

  • 标签: 活胃胶囊 制剂工艺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及脂肪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参考范围。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α-L岩藻糖苷(AFU),碱性磷酸(AL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试验组健康中晚期孕妇55例和健康非孕组60例,采用速率法和缓冲液法分别检测AFU,ALP,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晚期妊娠组血清AFU,ALP含量较非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随孕周的增加AFU,ALP的含量也加有所增加。结论AFU,ALP是孕妇和胎儿很好的监测指标,可作为孕妇在妊娠中晚期胎儿动态观察的依据。

  • 标签: 孕妇&alpha -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端粒是维持染色体端粒长度和功能稳定的重要物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及功能。因此,端粒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喉肿瘤中有端粒的表达,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端粒有可能成为喉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就端粒结构、功能及其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端粒酶 喉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片的制剂工艺,解决消化片生产过程中压片涩冲,崩解时限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方法通过影响消化片压片质量的多个因素进行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处方设计和工艺参数。结果(1)增加外加微晶纤维素的使用量,可以减少压片涩冲的问题。(2)将现在使用的国产微晶纤维素改为进口的微晶纤维素,用于改善崩解时限不好的问题。(3)将处方中的微晶纤维素从外加改为内加制粒,因为微晶纤维素经过制粒压片后,从药片内部增加崩解的效果,较外加的崩解效果好。结论通过工艺优化和处方设计调整可以解决消化片压片过程中涩冲,崩解时限不合格的质量问题。

  • 标签: 消化酶 压片 涩冲 崩解时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异常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处理,ACE测定方法为法。结果105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异常的患者,其中升高的1020例ACE为122.4±21.5U/L,血管紧张素转换降低的33例ACE为2.3±1.1U/L。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异常,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 肾素 血管紧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