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手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天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4周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和12周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相当,但超声乳化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佳,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操作简单,手术费用低,两种治疗方式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超声乳化 老年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选取600例(60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7、30天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天、7天、30天,BUT明显缩短,SIt分泌术后第一天明显增多,染色率术后1天、7天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及时补充人工泪液,促使泪膜稳定性恢复。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不同护理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6月进行超声乳化治疗的68例白内障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各34例,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显著,此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甲酚皂溶液的制备实验结果不理想,对重要步骤乳化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控制加水量、水相与油相加入方式、乳化时间、碱的用量等操作,可显著加快皂化反应速度,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甲酚皂 制备 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药物治疗干眼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的临床用途。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总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用抽签的方式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之后的一般药物处理,观察组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玻璃酸钠药物进行医治。观察对比用药和不用药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础泪液分泌量等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见效率(96.00%)尤其是痊愈率(66.00%)与对照组比,明显更高,表示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酸钠眼药水添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病人使用和推广。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干眼症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药物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符合上述病情的患者中选择160位进行调查研究,将其分为四组,即调查组A1、调查组A2、调查组A3和对比组,每组各40人,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的方式,使对比组的患者同时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使调查组A1、调查组A2、调查组A3的患者在接受对比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增加聚乙烯醇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的使用。调查中记录患者相关病症的数值,并统计其药物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增加其它药物治疗的调查组A1、调查组A2、调查组A3的治疗都达到了90%以上的有效率,而对比组的有效率为67.5%,且调查组A1、A2、A3中患者的相关症状评分也高于对比组,其各项治疗结果对比明显(P<0.05)。总结调查结果可知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治疗中,结合药物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不同药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的疗效更好。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药物治疗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治疗 老年性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白内障患者接受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老年白内障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选择不同切口,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切口、上皮修复时间、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更为突出,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角膜切口 角巩膜缘切口 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临床显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10%,常常久治不愈并容易复发。本人总结2000年-2016年亲手治疗过的消化性溃疡病人546例,对其中62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经过体会如下,供同行们借鉴。

  • 标签: 难治性溃疡 个性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现小直径撕囊口对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6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组实施小直径撕囊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患者囊袋直径,对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囊袋收缩情况、人工晶状体移位和后发性白内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在小直径撕囊口超声乳化治疗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囊袋收缩情况、人工晶状体移位和后发性白内障等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直径撕囊口超声乳化术,因晶状体撕囊口偏小,会引起术眼晶状体囊袋收缩、人工晶状体移位、悬韧带破裂及后发性白内障。对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有严重的影响,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直径撕囊口 白内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42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散瞳后瞳孔直径(2.5±0.4)mm,在手术中采用的是透明角膜切口。需以chopper钩及晶状体调位钩辅助,扩大瞳孔至4~5mm,松解粘连,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于连续环形撕囊后。结果在手术之后,部分患者相较于术前瞳孔直径偏大,总体上患眼瞳孔接近圆形或椭圆形;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视力≥0.5者26只眼(61.9%),术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患者在术后1只眼后囊少许破裂,2只眼再发部分后粘连,植入人工晶状体无显著偏位。结论通过上述手术技巧进行的治疗干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且顺利完成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接近或保持生理性圆,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相对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手术技巧 粘连性小瞳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生产中哪那些因素会影响溶化性检查。方法通过采用降低或增加板蓝根颗粒清膏生产过程中醇沉浓度和增加水沉时间的方法,减少药液中的杂质。结果增加板蓝根颗粒清膏生产过程中醇沉浓度和增加水沉时间可以有效的减少药液中的杂质。结论企业通过加强规范化操作,原药材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改进,提高药物的溶化性质量。

  • 标签: 板蓝根 颗粒剂 溶化性 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消化性溃疡同时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共6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组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而观察组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1d以及1周,观察组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差异无统计学,P>0.05。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视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进行治疗,探究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10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各50眼),将常规手术治疗应用到对照组,将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相较于治疗前,眼压水平两组患者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视力、房角宽度以及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两组患者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中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视力的同时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手术 白内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应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入我院消化科接受诊疗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治疗给药方案将病例化为实验组(44例,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治疗)两个组别,对比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止血时间短、输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总有效率更高、随访半年复发率更低(P<0.05);而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都比较轻微,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止血快,再出血少,溃疡面愈合优,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泮托拉唑 消化性胃溃疡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糖尿病(DM)合并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临床特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DM合并PU患者纳入研究,设为Ⅰ组,同期选择26例单纯性PU患者作为Ⅱ组,对两组的临床胃镜、Hp检查结果及治疗资料进行比较评估。结果两组的溃疡灶分布无明显差异,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溃疡直径>1.0cm、腹胀/纳差发生率均高于Ⅱ组,而反酸/嗳气、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M合并PU患者的溃疡面普遍较明显,多数症状以腹胀、纳差为主,且Hp感染率相对较高,根除效果较不理想。

  • 标签: 糖尿病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妊症孕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5年中收治的36例妊症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结果36例妊症孕妇均安全顺利分娩。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妊症孕妇的妊娠结局,减少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

  • 标签: 妊高症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6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实验组(28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d、30d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d视力0.5以上比例(75%)、术后30d视力0.8以上比例(8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4%、60.7%。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因其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散光小,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