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肋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31例肋骨骨折患者痊愈29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好转1例。结论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有极大疗效。

  • 标签: 肋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蓝鼓膜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到2010年我院门诊收治蓝鼓膜患儿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儿16例为特发性血鼓室,1例为颞骨外伤,1例为中耳粘膜色素沉着,1例为高位颈静脉球。结论儿童蓝鼓膜成因多为特发性血鼓室,保守治疗大多有效,其他病因较少见,选择合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需进行相应的病因治疗。

  • 标签: 儿童 蓝鼓膜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实行剖宫产手术后发生感染案例,将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19例;选择同期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未发生感染病例19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产前身体状况、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方面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较差(P<0.05)。结论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的分析,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合理的处理,防止或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大池引流治疗丘脑出血所致脑室铸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9例患者,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并给与尿激酶灌注消融引流血凝块,术后4~5天行腰大池留置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结果术后3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根据GOS量表评定,I级患者9例约占病例总数的47%,II级患者8例约42%,IV级患者2例约11%。结论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加快脑室内血肿清除速度、减少脑积水发生率、减轻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及重残率。

  • 标签: 侧脑室 尿激酶 腰大池 丘脑出血 脑室铸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并作出纠正。方法用ABXPENTER60血液分析仪检测,对血小板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手工血小板计数与EDTA抗凝血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枸橼酸抗凝血标本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计数减低的标本均应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涂片镜检,以排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

  • 标签: EDTA 血小板减少 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预防、诊断、治疗,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年间我院共收治胎盘早剥19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胎盘早剥中,无孕产妇死亡,因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行宫腔纱条填塞止血保留子宫1例,因子宫卒中严重,子宫次切术1例,围生儿死亡6例,死亡率为37.58%,其中胎死宫内4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重视妊娠高血压疾病及相关疾病,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合理B超检查,防止延误病情,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 标签: 胎盘早剥 早诊断 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褥期常见致病菌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15~2016年23~36岁产褥期感染及治疗方法。结果产褥感染为妇产科常见急性并发症,是由分娩及产褥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生殖道炎症反应,常见的致病菌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B族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洛非不动杆菌等;常见真菌,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治疗上经予全身抗感染及局部阴道灌洗、感染部位的切开引流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产褥感染 致病菌 治疗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表皮样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例已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声像图。结果有18例呈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无血流的类实性肿物。有1例合并炎性,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并有少量血流信号。19例肿物的内部回声由囊内容的成分含量多寡和成分排列的不同而不同。结论表皮样囊肿囊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在判别良恶性时,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19例患者全部属于闭合性损伤,其中14例是车祸引发的损伤,2例由于上腹挤压造成损伤,其余3例被钝器所伤。19例患者十二指肠发生损伤的部位如下9例降部,2例球部,4例水平部,2例升部,2例多发性损伤。5例合并脾脏破裂,4例合并肝损伤,1例合并结肠损伤,1例合并胰腺损伤,3例合并空肠损伤,2例合并肾脏损伤。结果接受手术治疗之后,18例获得治愈,占总数的94.7%;1例死亡,占总数的5.3%。6例患者在术后引发不同的并发症,其中2例肠瘘,1例胰瘘,1例腹腔脓肿,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1例死亡的原因是患者存在肠瘘,最终使多器官功能发生衰竭。讨论十二指肠的生理学特点、发生损伤的部位、解剖位置等都存在显著的特殊性。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漏诊的机率。十二指肠存在损伤将会对患者全身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必须要进行高效的综合治疗,避免出现术后感染并及时补充肠内营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十二指肠 损伤 19例 治疗临床体会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初发外周血血象、骨髓象、临床表现、染色体变化、IPSS评分等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发现血涂片和骨髓涂片细胞结果明确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比较本组WHO分型中各亚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发生率,RA和RCMD是两组预后有差异,RCMD预后好于RA(p<0.05)。本组中有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异常结果涵盖了MDS染色体异常构成表现中大多数的类型。以9号染色体改变为最多见,IPSS显示19例中,低危组有1例,中危组14例,高危组4例。高危组转急性白血病有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可诊断本病、特别是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5年-2016年职业暴露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医务人员。方法收集2015—2016年本院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资料,总结其暴露发生原因,方式等情况。结果最为常见的职业暴露为锐器伤,所占比例为%,护理人员所占职业暴露工种的比例为%,最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为血源性疾病,所占比例为%。结论临床应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 标签: 职业暴露 医院 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黄南州人民医院流感样的监测分析,掌握流感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社会和政府开展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黄南州人民医院疑似流感患者样进行检测,汇集监测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南州人民医院疑似流感患者样中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5),不同季节的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5),结论黄南州流感暴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年龄段流感暴发具有明显差异性,应健全黄南州特殊暴发性传染病的管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提供差异性的防控措施,加强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

  • 标签: 流感 患病率 监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期
  • 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201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上指出,一年来,全国疾控工作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现实中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还没有很好落实,相关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等与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今年,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底骨折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19例颅底骨折患者的观察护理经验并进行分析。结果19例颅底骨折患者经有效的抢救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虽然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但如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周到,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在颅底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颅底骨折患者 观察与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