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理论,结合药品安全指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药品安全指数权值的调整策略和药品安全指数权值的确定方法,根据这种方法确定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指数级,并对一级指标中的药品机构检验合格率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与分析。最后说明了这种权值策略提供的药品安全指数能科学、实时、动态地处理各种指标与相应的权值。

  • 标签: 药品安全指数 神经网络算法 指标权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ervqual模型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测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300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患者应用基于Servqual模型的护理质量测评量表。结果本次研究显Servqual模型在进行理质量测评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以及有效率,五维度重要性顺序为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可靠性、移情性。结论Servqual模型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测评中具有一定的的适用性,同时也存在着局限,在实际测评中应当注意五维度的重要性排序。

  • 标签: Servqual模型 神经外科护理 质量测评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一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2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CCI)模型大鼠神经性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手术后第12天行机械性痛阈测定,检测指标大鼠缩足反应阈值(PWT),分别于溶媒、吗啡(10mg/kg)或Neu-P12(30,100或300mg/kg)注射前0分钟(基础值)及注射后30、60、90、120及180分钟时行PWT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CI模型组大鼠PWT值显著性降低;与CCI模型组比较,吗啡处理组、100及300mg/kgNeu-P12组大鼠PWT值显著性升高。此外,100及300mg/kgNeu-P12组大鼠PWT值显著性高于30mg/kgNeu-P12组大鼠;300mg/kgNeu-P12组大鼠PWT值显著性高于100mg/kgNeu-P12组大鼠。结论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2剂量依赖地改善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模型大鼠神经性疼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SS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ISS患儿和45名正常对照儿童,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IGF-1、IGF-BP3水平。结果ISS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GF-1、IGF-BP3水平可以作为青春期前ISS的参考诊断指标。

  • 标签: 特发性矮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对炎症发病原因、炎症模型的分类和应用进行概述,为炎症模型的探讨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果研究抗炎药物的关键是正确选择炎症的模型。结论尽量完善炎症模型的制作方法,为抗炎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技术支持。

  • 标签: 炎症 模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椎旁神经阻滞 皮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眼科的体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科近期收治的部分神经眼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我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00例,其中32例(10.7%)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男19例(59.4%),女13例(40.6%)。经统计神经眼科体征以视力下降14例(43.75%)以及瞳孔改变11例(34.38%)为主,其次是眼球运动障碍4例(12.5%)等。脑梗、外伤以及颅内出血都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科的病发。结论神经眼科体征对于神经科患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并且其设计范围较广,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眼科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因子对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性耳鸣患者72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用弥可保,均连用21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弥可保 神经性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治疗的10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先后就诊顺序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为(6.29±1.28)分、对照组为(6.37±1.31)分,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VAS评分为(0.74±0.46)分、对照组为(2.57±1.45)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使用神经阻滞治疗止痛效果良好,可把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应推广运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神经痛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3d采用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3d。然后选择翼点入路,进行硬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出现并发症。而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对手术有效率的影响发现,视神经管骨折与否和治疗有效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受伤后至手术时间却显著地影响了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我们认为对于大部分的患者,视神经管减压术能有效改善视神经损伤患者,且安全性高,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视神经损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综合征,临床的误诊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目前主要进行的是回顾性分析研究,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肺栓塞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体内血栓形成法和体外血栓形成法两种。

  • 标签: 肺栓塞 疾病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25名患者下肢手术时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85例高危病人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高危病患,麻醉效果优秀率显著高于应用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患者(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并发尿储留37例。结论针对高危并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降低患者术中疼痛刺激及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mdash &mdash 坐骨神经阻滞 高危病人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修复尺神经高位损伤,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及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6只,每只动物双侧上肢为研究单位,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第一组在高位切断尺神经,再重新吻合。在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游离后移位与尺神经作端侧吻合(外膜开窗)。第二组在高位切除尺神经3cm,两断端均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第一组。第三组高位尺神经处理同第一组。腕部不作处理。分别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小鱼际肌组织、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及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并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第一组神经纤维密度、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第二组术后神经纤维密度、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也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第三组肌纤维数量减少明显,神经纤维数量也减少明显,大部分肌纤维最终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小鱼际肌组织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个月观察到第一组雄猴手内在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第一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第二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但较C组程度轻,未见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第三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结论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能有效减缓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尺神经损伤修复后尺神经的再生、长入争取了时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感觉神经移位 端侧吻合 高位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改变。方法挑选本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5月期间纳入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了解患者尺神经在各病程的H发射和F波以及神经肌电图改变情况。结果160例患者颈神经H反射异常率均值为78.13%,其外周神经病变异常率为80.00%,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和神经肌电图异常诊断率会提升。结论早期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反射,其肌电图异常率会随着病程增加而提升,且需重视患者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以便于对患者周围神经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 肌电图 异常率
  • 简介:摘要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许多的科技的进步,对于一些疾病的处理也出现了许多全新的方法。带状疱疹经常会带来很严重的神经性的疼痛。文章重点的分析了使用中药方法和神经阻滞措施来应对该项病症的相关内容。

  • 标签: 带状疱疹神经痛 神经阻滞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完全内镜下手术(EN),其余行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40例患者均出现了好转,其中9例慢性硬膜患者血肿消失,硬膜下腔恢复正常;14例阻塞性脑积水患者造瘘均获得成功,仅2例出现少量硬膜下积液;5例脑瘫患者无误切情况;桥小脑角区巨大表皮样囊肿4例患者的肿瘤被完全切除;三叉神经痛8例患者无出现对小脑组织的过度牵拉的现象。结论神经内镜技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并能够促进手术治疗的彻底性,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 标签: 神经内镜 神经 外科手术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行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和急诊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64例,年龄18~65岁,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Ⅱ组采用异感定位,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25ml+0.375%罗哌卡因10ml。结果Ⅰ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比易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