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套筒微创动力固定架子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应用单套筒微创动力固定架子治疗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手术时间55~85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80~300ml,平均220ml。切口长度4.6~6.5cm,平均5.5cm。住院时间10~18d,平均13.6d。16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3.5月,骨折愈合时间3.2~6.5月,平均4.5月,无不愈合或感染。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价,优12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93.8﹪(15/16)。结论单套筒微创动力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稳定可靠,是钉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好方法。

  • 标签: 单套筒 微创动力内固定架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院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2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为22例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中的22例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切口感染,剧烈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视下切开复位结合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0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抽取36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治疗组(n=18)行透视下切开复位结合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n=18)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是94.44%,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4.34±0.16)个月;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是94.44%,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6.59±1.63)个月;2组指标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透视下切开复位结合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提升其治疗优良率,并加速其愈合进程。

  • 标签: 透视下切开复位结合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接受动力髋螺钉固定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用于接受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动力髋螺钉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200)摘要目的观察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52例,均给予跟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22.18±5.43)d;术中出血量为(122.38±20.1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6.15%。结论采用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疗效确切、术后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皮瘤变镜活组织检查与镜切除标本病理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4例择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胃上皮瘤变患者,均经术前镜活检病理确诊。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差异性。结果活检病理与切除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0.37%(38/54),差异率为29.63%(16/54)。结论镜切除病理与镜活检病理结果存在差异,前者可靠性更佳,是胃上皮瘤变诊疗理想手段。

  • 标签: 胃上皮内瘤变 内镜活检病理 内镜切除标本病理
  • 简介:摘要成人依恋是母婴依恋关系的延续,主要探讨个体在成年期后与依恋对象的情感联系。本文介绍了成人依恋的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三种类型的心理动力机制,以及这三种依恋类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 标签: 母婴关系 成人依恋 依恋类型 心理动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56例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分别采取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R与MAP明显低于对照组,CVP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相比显微开颅夹闭术,行血管内栓塞对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显微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科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颅感染的疗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内,我院一共的收治的颅感染患者42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结合鞘注射治疗以及改良型脑科引流管结合鞘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趋势。结果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3±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6±1.7)天,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3)两组患者在确诊颅感染接受治疗前,在白细胞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白细胞均发生显著下降,研究组在白细胞下降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方法方法,能够缩短治疗颅感染周期,治疗颅感染比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疗效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感染机率。

  • 标签: 持续腰大池引流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67%。术后切口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无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能够使跟骨的几何形态及轴线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且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采用桡侧向尺侧方向注射皮试,患者无疼痛感、阳性率低、判断率高,证明疼痛与阳性关系成正比。不但能提高病人满意度,还能体现护理人员技术价值。

  • 标签: 无痛 皮内注射方法 皮内试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肋骨骨折固定的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48例痊愈,1例好转,1例死亡,37例随访1~6个月,胸廓无畸形,患者具有良好的呼吸功能,基本可正常从事体力劳动。结论固定治疗肋骨骨折在临床上具有方法简单,创口小,复位固定想过好,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肋骨骨折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动力切削系统在声带息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声带息肉患者在显微镜下应用喉动力切削系统进行微创手术。结果术后常规行电子纤维喉镜随访,随访6~12月,无复发,总有效率100%。结论喉动力切削系统在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很好,操作精度高且创伤性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瘘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350例动静脉瘘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术后精心护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了病人因穿刺困难而造成的痛苦,保证了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动静脉 健瘘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腔超声检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肛瘘患者腔超声诊断,对肛瘘手术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与临床体检、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5例肛瘘患者,单纯性肛瘘21例,肛瘘伴随积液18例,马蹄形肛瘘3例,复杂性肛瘘3例。超声阳性口7例,马蹄瘘3例,积液18例,管道45例。结论直肠腔超声检查无创伤、无放射、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应作为肛肠疾病的常规检查。

  • 标签: 超声诊断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37例临床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12~16周。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有许多手术方法,如张力带钢丝法,记忆合金聚髌器法,环形钢丝法等。对于一些难以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可采用部分髌骨或全部髌骨切除术。

  • 标签: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30例,采用克氏针固定18例,微型钢板固定12例临床手术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克氏针固定治疗18例27处,治疗结果优7例,良12例,差8例,优良率70.37%。微型钢板治疗12例27处,治疗结果优10例,良14例,差6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有利于解剖复位,微型钢板固定牢靠,不易移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掌骨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微型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