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感染类型的区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和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并对其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的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儿,其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0%(57/60)和1.7%(1/60),也有细菌性感染组高于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儿感染类型进行有效区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小儿感染类型 区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头晕内科治疗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36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头晕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生脉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对于伴有多梦、失眠、焦躁患者施舒乐安定片和谷维素片。结果36例患者中25例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比例为69.4%;7例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有所缓解,比例为19.4%;4例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或未明显改善,比例为11.2%。研究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能够显著缓解植物神经功能性头晕患者的症状,并显著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康复方法。方法27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分为不同年龄段,均采用药物、声光电刺激及运动训练等在综合康复治疗2~5个月。按持续性植物状态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的病程与年龄段与康复疗效有关,10~30岁年龄段及发病3个月内的治疗效果最显著。结论系统地综合康复治疗科明显提高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率,且年龄愈小发病时间越短,康复效果愈好,大部分植物状态患者有康复的可能性。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颅脑损伤 促醒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而对照组不进行电话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家属3个月和6个月后护理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居家护理中,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能够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依从性,且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电话随访 脑外伤 持续植物状态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比较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释放指数和胰岛素C肽比值在区分胰岛素瘤和IAS中的价值评价,通过分析低血糖发生时血清免疫原性胰岛素水平的差异,找到合理的诊断切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以“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瘤”、“胰岛细胞瘤”为关键词,筛选低血糖发作时血糖小于3.9mmol/L,同时测定了胰岛素、C肽水平,且明确诊断的病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释放指数和胰岛素C肽比值在区分胰岛素瘤和IAS中的价值,切点的选择采用约登指数最大值。结果分析空腹及之后各时段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释放指数和胰岛素C肽比值。结论利用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释放指数和胰岛素C肽比值在检测中的差异表达,能够有效提高临床中对胰岛素瘤和IAS两者的区别和临床诊断水平,有效减少临床误诊率。

  • 标签: 血清胰岛素 C肽 胰岛素释放指数 胰岛素C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短时心率变异(HRV)指标的差异,探讨短时HRV对于评价该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安静平卧位的5分钟短程HRV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对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频域指标中TP、LF、HF、Lfnorm、LF/HF指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Fnorm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HRV监测可广泛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 标签: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短时心率变异 植物神经功能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