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院眼科业务不断扩大,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数量的增加,药液血管外渗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要求造影的注射速度较快,用量每次3毫升,若不密切观察或操作技术不熟练,会致使造影已不再进入血管,加上加压注射,容易发生造影外渗。本次主要研究眼底血管造影导致造影静脉外渗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 标签: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剂外渗 局部肿胀 疼痛 硫酸镁持续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CT增强扫描时静脉高压注入造影出现渗漏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近期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后,一组给予预防性干预(研究组,30例),一组给予常规检查前指导(常规组,30例),在对比两组造影渗漏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总结造影渗漏的预防方法。结果研究组造影渗漏发生率是3.3%,与常规组的20.0%比对明显较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于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需提前进行预防性处理,严格注意高压造影注射的操作,以对造影渗漏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静脉高压注射 造影剂渗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进行健康检查并接受儿童保健的200例儿童,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研究组予以个体化儿童保健,对比两组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PDI、MDI量表评分均更高;观察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随访期间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互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开展儿童保健能够提高儿童发育效率,减少营养性疾病发生风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婴幼儿 儿童保健 成长发育 营养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患者15例,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15例患者的卵巢刺激综合征的情况明显优越于护理干预前,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没有因护理干预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及死亡的发生。结论15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护理效果,患者不同程度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均获得有效的缓解,同时无严重不适症状,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 标签: 卵巢 过度刺激 综合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使用超促排卵药物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产后尿潴留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6例,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而泌尿感染发生率、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中,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 标签: 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 产后尿潴留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刺激中枢神经相关部位、刺激周围神经的神经节、刺神经干、刺激神经感受器、刺周围神经末梢等方法治疗截瘫、鼻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中风、不孕症等的疗效。

  • 标签: 针灸临床 选穴 神经组织刺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15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术前护理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5例帕金森病患者均接受丘脑底核电极植入手术,植入电极数目均为30,术后仅有1例发生单纯颅内积气,术后无颅内血肿、皮肤损伤、排异反应和导线外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术前护理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DBS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前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PD)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Medline、VIP、万方等数据库关于rTMS对帕金森抑郁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9月。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350例患者。4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与SSRIs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23,95%CI(-2.74,0.28)。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与SSRIs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UPDRSI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7.81,95%CI(-11.34,-4.28),rTMS优于SSRIs。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加rTMS与SSRIs常规抗PD药物比较治疗PD患者2周后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59,5%CI(-5.63,-3.54),增加rTMS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状态。结论rTMS和SSRIs在改善帕金森抑郁的抑郁状态上短期疗效相当,但rTMS还具有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在常规抗PD治疗基础上增加rTMS,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上述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来证实。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病 抑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前后留置尿管致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的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182例全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3月—5月间,将全麻前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91),将全麻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纳入常规组(n=91)。全麻前进行导尿管留置的研究组患者,予以适当心理护理干预,告诉患者留置导尿管所致的尿道刺激症状以及重要性,利用利多卡因胶浆2%麻醉尿道表面后插入尿管。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留置导尿管。待到麻醉退去,观察分析两组尿道刺激症状。结果研究组术后尿道刺激症状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全麻之前留置导尿管,待到患者术后苏醒时,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尿道刺激症状的耐受性,使患者安全渡过,以防术后风险。

  • 标签: 留置尿管 全麻 尿道刺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于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程度变化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总分(92.34±3.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17±4.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经颅磁刺激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药物合并rTMS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4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末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汉密尔顿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末两组汉密尔顿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短期疗效优于单纯抗抑郁药治疗。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6.67%)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神经肌肉 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联合心境稳定治疗双相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103例双相障碍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期双相障碍患者给予抗抑郁联合心境稳定治疗方式,治疗时间为56天,治疗有效者(有效组)和痊愈者(痊愈组)进行维持治疗,治疗时间为12个月,对比双相障碍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指标。结果103例双相障碍患者中共有77例患者进入本次维持治疗,经过为期12月的随访治疗,有效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组抑郁发作率、复发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相障碍患者给予抗抑郁联合心境稳定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病症的复发率,更加适用于急性期治疗痊愈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抗抑郁剂 心境稳定剂 双相障碍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早期乳头刺激对提高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接受剖宫产产妇12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产妇分成两组,组一6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组二61例为观察组,采用早期乳头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及产妇乳房肿胀情况,观察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乳汁分泌时间上,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乳房肿胀情况上,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采用早期乳头刺激护理干预方法,加快乳汁分泌时间,改善因乳汁堆积出现肿胀现象,减少产妇的不适症状。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乳头刺激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心理疏导法并耳穴刺激治疗老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62例老年焦虑症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时间2017年2月—2018年1月,通过治疗方案分组,常规组31例患者采取心理疏导法,治疗组基于此,增加耳穴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在治疗前几乎相同(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疏导法并耳穴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心理疏导法 耳穴刺激 老年焦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推广循证护理提供依据,服务于临床。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OHSS患者5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循证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中断妊娠。循证护理有助于减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维持妊娠。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减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维持妊娠。

  • 标签: 循证护理 卵巢过度刺激 综合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间我院治疗的患者170例,均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痊愈,无效8例,总有效77例,对照组患者24例治愈,无效19例,总有效66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转并且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下肢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在输注刺激性药品相同、药品总量和滴速等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其中50例为上肢静脉输注地塞米松,50例为下肢静脉输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上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8%,而下肢静脉输注发病率达到30%。下肢静脉炎静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静脉栓塞30例,其中有2例为静脉栓塞。而上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都为轻度,无静脉栓塞。其中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20~40岁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35.71%,40~60岁为19.3%,60~80岁最低为10.34%。结论静脉炎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下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输注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因此在为患者输注刺激性药品时应选择上肢输注。

  • 标签: 上下肢 输注 刺激性药品 静脉炎 静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