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注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为了病人用药更加安全、合理和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药物配置从分散转入洁净条件下(GMP标准)的配送中心集中配置是非常必要的。而有力的基础力量支持、正确的岗前培训及组织人员管理体制、合理的配送流程及有效的监管手段等是配送中心能够得以正确、高效运营的必备条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旨在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运行病历60份,运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护理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运用QCC管理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其得分的原因,并制定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运行护理病历质量得分由开展前的95.54±2.14分提高至97.98±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5)。结论将品管圈方法应用于运行护理病历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运行护理病历质量。

  • 标签: 运行护理病历 护理病历得分 品管圈活动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护理新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给护理工作带来突破性的提升和快捷便利,节省工作耗时,与其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总结分析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以供护理同仁们借鉴。

  • 标签: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存在问题 问题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开展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我院近年来开展医养结合运行模式,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总结,并自制精神状态评估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表,随机选取40名老人对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本次精神状态评估表平均分为1.2±0.8分,0分问卷28份。调查老人入住时活动能力平均分为61.8±13.7分,6个月后生活量表评分为75.2±10.8分,两组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及独生子女家庭模式的增多,医养结合模式会成为未来老人护理服务、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 标签: 医养结合 老人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日间病房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创新性医疗模式,它符合癌症患者治疗的临床路径要求,同时又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通过对我院肿瘤中心日间病房的管理研究,分析日间病房的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 标签: 癌症 化疗 日间病房 管理
  • 简介:摘要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4小时运作模式。通过介绍我院PIVAS24小时运作流程,分析此运作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得出24小时PIVAS运作模式使药学人员更充分发挥对临床作用;为临床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解放护士为临床一线服务,并由此给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24小时 运行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患者及家属急躁,紧张的心情,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结合我院外科病房发生的护理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外科病房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HIS系统实现全程一体化的运行,通过病人挂号开始,涵盖了就诊、入院、住院、出院结算等一系列全过程.HIS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经是当前现代化医院必备的计算机系统。

  • 标签: VLAN UPS 容灾系统 SQL Server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一项潜在高风险的工作。虽然我国输血技术发展历经了30多年的临床实践,但由于输血涉及的环节较复杂、技术要求高、潜在风险大,由输血引发的医疗事故也逐年增多。输血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血液的采储供每个环节,以及临床用血过程涉及的人为因素不高、设备配置不足、管理薄弱等方面。本文从输血发展历程,以及目前输血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就如何有效防控输血安全等方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报道,并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几点输血安全防范措施及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 标签: 输血发展 输血安全风险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骨科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后),另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患者(实施前),回顾分析实施前后临床资料。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后,骨科护理满意度及综合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相比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引入骨科安全管理,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综合护理质量,还可有效控制骨科护理服务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

  • 标签: 骨科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智能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及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老年智能障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护理疗程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事故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老年智能障碍患者采用全面的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事故发生率,降低患者受伤比例,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并且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此,非常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老年智能障碍患者 住院期间 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药房进行开放式服务窗口改造后显现出来的问题。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建立“零距离”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PC)模式后所显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开放式、柜台式的药学服务模式在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并加以规范。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学服务 标准化
  • 简介:摘要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较为重要的工作手段和关键性的工作环节。本文针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下公立医院的运行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公立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建议,力求可以为新时期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下公立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ldquo 以药补医&rdquo 机制 公立医院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公立医院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只有同落实医改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旺盛的活力。方法通过谈话、问卷调查、财务决算资料汇总分析,了解和掌握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和医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结果一个医院的医改成果绝大多数要从财务执行指标上反映出来。抓住财务执行指标,就可以透视医改任务的完成情况。结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分析核心是贯彻落实医改政策。

  • 标签: 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分析 把握医改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将对我院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以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并首次诊断为神经内科的患者120例,按照记录的单数与双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压疮,和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特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安全知识分值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入院2周后以及出院时的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教育在护理安全中的作用值得肯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也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安全教育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接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安全教育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安全教育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管理 患者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能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提升医院急诊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急诊科60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的有关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评估研究对象对于急诊护理安全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综合提出应对急诊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结果认为护理安全隐患高风险的环节中,以抢救室和治疗室最高,分别占到71.7%和61.7%。“查对不细致”、“工作紧张致身心疲劳”、“抢救仪器操作年龄差”、“护理操作不熟练”、“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认可的比例分别为76.7%、73.3%、73.3%、70.0%和63.3%。结论医院应从顶层设计角度对急诊护理现状加以优化调整,在总量控制范围内优化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抓好护理人员个体上的心理干预和职业培训,从软硬件和个体-整体层面提升急诊护理安全的防范水平。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 影响因素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