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哮喘护理中iPad床边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哮喘患儿56例,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iPad床边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6.43%)高于(75.00%),实验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iPad床边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

  • 标签: 小儿 哮喘 iPad 床边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有效的护士在职培训考核方法,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方法将两年内772人次的护士考核按照年度考核和半年考核分为两组,年度考核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386人次),半年考核为传统式考核(386人次),分别进行考核成绩的对照比较、护士对考核方法的认可度比较。结果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式考核(P<0.05),护士对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的认可度明显高于传统式考核(P<0.05)。结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提高护士的沟通协作和临床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有利于护士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 标签: 护理查房 考核 护士 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在床边紧急置入IABP导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床边紧急置入IABP导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按照医护置管配合流程与医生配合完成IABP置管术,实验组采取流程化管理配合医生完成IABP置管术。结果虽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用物准备时间,用物准备的遗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紧急置入IABP导管术中采取流程化管理,可以有效缩短用物准备时间,减少用物准备的遗漏率,提高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达到优化资源,为患者创造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流程化管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 紧急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的床边交接班流程在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规范床边交接班人员、时间、流程和内容,并根据交接班流程和内容制定《护士床边交接班评分表》。结果骨科实施规范化的床边交接班后,护理质量由89.40%上升至93.18%,患者满意度由86.33%上升至93.20%。结论规范化的床边交接班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骨科 规范化 床边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评判标准,根据QCC步骤就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率低的原因展开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数据。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使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由开展前的66.67%上升到开展后的91.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认为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自己工作能力,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实现了优质护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实施有效。

  • 标签: 品管圈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 临床护士 优质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轻护士在晨间床边交接表工作中,提高填写内容的完整率的方法。方法以品管圈(QCC)管理为例,2016年3月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应用质量环(PDCA)法来考察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分析年轻护士在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制订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再比较品管圈(QCC)管理实施前后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结果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由品管圈(QCC)管理实施前的75.30%提高到94.65%,差异显著(P<0.05)。结论可以将品管圈(QCC)管理应用在提高年轻护士晨间床边交接表内容完整率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交接表内容完整率,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有效实施。

  • 标签: 年轻护士 交接表 品管圈 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61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61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BNP(心衰定量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后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BNP水平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急救中具有显著效果,辅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症 护理 心理 心衰定量标志物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床边工作制护理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80例,这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1年2月21日至2016年2月2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通过信封抽取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床边工作制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床边工作制护理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故认为该护理模式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床边工作制护理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预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前心功能不全等原因术后常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有研究表明,这一类患者死亡率高达43.1%1。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LCOS的抢救中,被公认为有效的、短期的机械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增加抢救的成功率。据研究统计,IABP治疗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辅助装置之一2,3,是心血管疾病一项极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IABP治疗 低心排综合征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护性约束患者床边皮肤交接流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因患精神分裂症而至我院接受治疗并给予保护性约束的患者60例按照我院2018年1月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时间前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以30例为一组,以实施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实施后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不仅能降低压力性损伤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床边皮肤交接流程 精神分裂症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79例,编入AMI组,同时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为健康者中按照配对原则选取79例患者编入非AMI组。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中心实验室高敏肌钙蛋白(CLT-hscTnT)和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结果组间比较上,AMI组患者在3h内cTnI值与非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其余时间检测点上AMI组患者cTnI值明显高于非AMI组(P<0.01);组内比较上看,AMI组患者不同时间检测点上cTnI值不完全相同(F=699.70,P<0.01),具体为3h与6h的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其余两相邻时间点上cTnI值具有明显差异(P<0.01),总体表现为cTnI随时间逐渐升高;而在非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F=1.19,P>0.05)。cTnT检测值从入院后检测含量一直升高,阳性率也在不断提高,不同时间浓度测定有明显提高。而在非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T值差异无显著性(F=1.29,P>0.05)。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相似,在无法开展CLT-hscTnT检测情况下,而开展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则比较方便。结论急诊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cTnI检测具有方便、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度。

  • 标签: 床边检测 敏感性肌钙蛋白I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