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时间内来我院治疗的急诊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与新活素组(40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以及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医师对新活素组患者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新活素进行治疗。结果新活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急性左心衰发生率、24h尿量、NTpro-BNP、BP、LVEDD以及LVEF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t值=1.3212,2.6613,3.5123,2.6212,3.1325,4.6023,P<0.05)。结论新活素治疗急诊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新活素 急诊PCI术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延迟的时间分布现状。方法研究者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和观察,共收集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术救治的患者。结果本研究对象的求治延迟时间为39.14(32.00),转运延迟时间为59.62(19.45),院延迟时间为98.11(37.30)。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时间 分布 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非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梗死可由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脱落、主动脉夹层、动脉炎等引起;临床上有剧烈持久的胸痛、组织坏死反应和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系列性心电图演变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严重的患者易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素钠、肝素钙抗凝血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因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临床用药观察治疗,根据临床症状联合用药,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从用药原则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出发,综合药物治疗,入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降低患者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结论因临床根据病症症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施救,用药方法不尽相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总体原则根据病情发展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恶化。

  • 标签: 心肌梗死 肝素钠 肝素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临床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出院指导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占40%,好转20例,占50%,死亡4例,占10%。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抓好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从而证实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梗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延缓病程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观察组10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男6例,女4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其中下心肌梗死14例,广泛心肌梗死11例,间壁心肌梗死5例;对照组中男5例,女5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其中下心肌梗死10例,广泛心肌梗死6例,间壁心肌梗死4例。观察组采用康复干预,对照组不采用康复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已堵塞的冠脉血管再次疏通的情况有8例,再通率为80%;而对照组患者冠脉血管再次疏通的情况有6例,再通率为60%。观察组患者冠状血管再通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高出20%,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休克现象2例,并发症情况为20%,无死亡例数;对照组出现休克现象3例,心力衰竭现象1例,并发症情况为40%,无死亡例数。结论使用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再通率有很大帮助,并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状也会较少很多,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的达到医疗目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分别于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及PCI术后7天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长轴、心尖二腔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二维图像,用应变成像软件获取左室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左心室下室间隔、下室间隔、侧壁及下侧壁各节段应变值均减低(P均<0.05),PCI术后7天,受累节段应变值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且早期PCI可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

  • 标签: 斑点追踪 下壁心肌梗死 PCI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院急救中价值。方法将符合急性AMI临床表现及相关体征,诊断标准,心电图的患者80例,发病时间为10分钟内(呼救120),分为治疗组I组(B受体阻滞剂组),II为对照组,同时各组给于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仃,替格瑞洛,入院后观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血清乳酸,心力衰竭,指脉氧氧饱和度,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时限,观察时间点分别用药后30分钟,1小时二个基准点,B受体阻滞剂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改变竭,以及心肌标志物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B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B受体阻滞剂 心机梗塞 院前急救 恶性事件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其中对照组采取急诊急救方法,观察组先采取院急救,在进行急诊急救。通过两组的死亡率和急救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急救和急诊急救,具有很高的抢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中,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急诊护理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诊护理情况。方法对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和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的症状改善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急诊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满意,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依那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效果。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达97%。结论加强对AMI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指导、止痛与吸氧、溶栓后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改善预后起着显著疗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患者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障碍,持续疼痛和组织坏死引起的全身反应,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给患者带来痛苦并严重危及生命。严谨、周密的护理措施实施是抢救心肌梗死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进行排便方法指导和腹部按摩,合理调节膳食,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71例便秘病人中徒手排便18例,其余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顺利排便。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并且还能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