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人血清中钙和离子钙的升高或降低趋势是否有一致性。方法统计分析同一样本血清钙和离子钙的测量结果,比对两种结果的降低或升高的趋势性。结果血清钙和离子钙下降趋势不一致。结论离子钙和血清钙的测定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有必要两者同时进行测定。

  • 标签: 血清总钙 离子钙 钙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芍苷(TGP)对SLE患者外周血IL-23水平的影响探讨白芍苷治疗SLE的机制。方法我院60例SLE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GP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加用TGP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采用ELISA检测血浆IL-23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IL-23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P组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为0.037)。结论IL-23可能参与SLE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有可能是TGP治疗SLE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介素23 白芍总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与白芍苷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4)使用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n=26)采用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与白芍苷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尿蛋白、SLEDAL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明显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无增加。结论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采用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加用白芍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环磷酰胺 白芍总苷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顽痹清丸以及白芍苷胶囊对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白芍苷胶囊并且联合使用来氟米特片、右旋布洛芬胶囊以及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治疗组予以顽痹清丸并且联合使用来氟米特片、右旋布洛芬胶囊以及甲氨蝶呤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的71.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444,P<0.05)。结论和白芍苷胶囊相比,顽痹清丸对湿毒瘀热型类风湿关节炎产生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顽痹清丸 白芍总苷胶囊 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劲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500例,并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非脑血管疾病患者235例作为参照组,证实为脑梗死患者28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超声结果。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6.15%,参照组检出率51.91%,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均回声不规则型斑块、溃疡斑块、低回声斑的发生率61.95%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分叉处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好发部位,颈动脉仅次之,梗死病灶侧的粥样硬化程度显著较健侧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是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疾病进而发展为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因此,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诊断,及早发现治疗对有效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多普勒超声 颈总动脉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芍苷联合迪银片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A组使用白芍苷胶囊1.2g/d,联合迪银片一次三粒。B组使用雷公藤多甙片1.5mg·kg-1·d-1,在初诊时及用药第四周和第六周后各随访一次,进行PASI评分,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85.1%,对照组B组有效率为84.4%,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疗程中均出现了不良反应。结论白芍苷胶囊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与雷公藤多甙片比较虽然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 标签: 白芍总苷 迪银片 雷公藤多甙 寻常型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