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位难产产妇94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接受产程护理干预)各47例,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自然分娩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高于参照组68.09%vs.21.28%;就剖宫产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7.02%vs.48.94%;就总产程时间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短于参照组;就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产妇明显低于参照组14.89%vs.51.0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程护理干预应用于位难产产妇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妇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那一刻,天有下雨的欲望,我有写信的欲望.很猛的一个雷声,而后是铺天盖地的雨,里面也许夹杂着几个硬硬的冰雹,敲在玻璃上,落在地上,很响.我们没能抓到,因为我们把自己锁在了窗子里.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位难产产妇7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9例经阴道助产分娩,35例经剖宫产结束分娩;45例胎位置异常,12例宫缩乏力,8例骨产道异常,4例巨大儿,3例软产道异常,2例原因不明。方法导致位难产的原因较多,多因各种因素共同所致,在处理时应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合理用药,尽量使其转变为顺产,必要情况下可行剖宫产终止分娩。

  • 标签: 头位难产 发生原因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原因,为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97例位梗阻性难产产妇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位异常因素约占80.41%(78/97);产道异常产妇约为11.34%(11/97);宫缩乏力产妇约为5.15%(5/97);巨大儿因素约占3.09%(3/97)。78例位异常梗阻性难产产妇中,41例为持久性枕横位,约为52.56%;32例为持久性枕后位,约为41.03%;持久性枕横位产妇剖宫产率约为48.78%(20/41);持久性枕后位产妇剖宫产率约为84.38%(27/3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持久性枕横、后位为导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严密监测产程及胎降低可以及时对头位梗阻性难产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 标签: 头位 梗阻性难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我院收治120例位难产产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与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胎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娩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将142例行剖官产术出现娩困难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娩困难的研究工作,以帮助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分娩工作。结果根据我院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胎高浮因素影响的孕妇有62例,占据着总人数的43.66%,而受到胎深嵌的影响的孕妇有40例,占据着总人数的28.17%。同时,还有的孕妇存在着孕期腹壁脂肪过厚以及麻醉方面原因而造成了娩困难的问题,分别有30例和10例的孕妇,占据着总人数的21.13%和1.04%。结论如果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出现了娩困难,必须进行原因的分析,并且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孕妇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母婴身体方面的伤害。

  • 标签: 剖宫产术 娩头困难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难产产妇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位难产产妇98例作对象,选择同期没有发生位难产产妇102例作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产妇发生难产的病因主要有巨大儿、子宫收缩乏力和胎方位异常三种,研究组产妇三种病因发生率分别为10.2%、66.3%、72.5%,对照组分别为3.9%、20.6%和1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位难产的发生率仍然比较高,在分娩之前诊断并采取合理的剖宫产是治疗的关键,可有效保证产妇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妇 早期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的正畸患者中安氏二类错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这一类错合也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我们发现,具有协调的咬合与骨骼形态关系的患者,他们大多数上颌与下颌骨基本是同时发育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更协调和漂亮的侧貌。然而,存在二类错合的患者,通常表现出前后向咬合的不调,伴有或不伴有上下颌骨的不协调。研究发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错合患者,其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临床治疗达到影响上下颌骨相对生长速率快慢的程度。本文将阐述关于II类错合的骨骼发育、影测量及病因的一些相关问题。

  • 标签: 安氏II类 牙弓形态 头影测量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DI评分和整体疗效均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明显,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头针 现代康复治疗 小儿脑瘫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集体催眠人群恐慌的效果.方法通遏集体催眠方式治疗两组人群的恐慌。结果应激状态下的人们重新获得心理平衡.结论及时的心理干预,如催眠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应激障碍及其它心理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人群恐慌 集体催眠 心理治疗 心理平衡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方法,它能减轻病人痛苦,便于治疗和抢救,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现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管液是在输液结束时向静脉正压注入一定量的液体,目的在于保证再次输液通畅。管技术是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因局部血栓形成而造成的堵管。但目前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管方式存在争议,临床研究的管方式各不相同。有研究推荐按压式冲管法1;也有研究推荐脉冲式正压管法2及双重正压管法3。本文比较不同管方式的使用,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提供证据。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方式 留置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预备药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的98例单根管急性根尖周炎患者,患牙数98颗,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9例(49颗患牙),甲组采用标准法“H”锉预备药,乙组采用冠下法大锥度镍钛锉预备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的情况。结果乙组患牙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下法大锥度镍钛锉预备药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对疼痛的缓解作用较标准法“H”锉预备药更为显著。

  • 标签: 封药 急性根尖周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医的枕后位难产患者(8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处理、胎旋转法治疗,探究2两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护理干预在位难产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的位难产产妇中,随机抽取108例参与本次研究,将108例位难产产妇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产妇5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产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经过产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中剖腹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阴道分娩率远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5.6%,远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16.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产程时间长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位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产程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产程,增加阴道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改善位难产产妇的分娩结局,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产程护理 头位难产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在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位难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的产妇应用常规阴道分娩,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法,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对头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母婴安全。

  • 标签: 头位难产 侧俯卧位 徒手矫正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