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在突发危机与灾难降临时对人们心理应急的干预、救助,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心理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方法有多种形式。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与灾难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

  • 标签: 心理救助 心理干预 灾难心理救助 危机与灾难心理
  • 简介: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所造成的灾难相伴.灾难不仅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会导致受灾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因此,改变我国目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灾难管理模式和灾后救助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学习国外的灾难管理理念,将灾难纳入政府危机管理,建立灾难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危机干预在灾难发生之前的预防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时的应急干预作用;灾难发生之后的心理干预作用,重视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援助,才能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防止社会心理失控,提升社会抗灾能力,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 标签: 灾难 危机管理 危机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大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对策。方法对在近三个月以来参与重大灾难救援的180名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特点以及影响心理应激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由调查结果可得,重大灾难救援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障碍,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救援环境和心理训练;在进行有效的干预后,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障碍明显减轻。结论心理应激障碍是危害救援人员身心健康的一项危险因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救援人员的心理状况,减轻心理应激障碍。

  • 标签: 灾难救援 心理应激 心理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并具甘肃地域特点的灾难护理培训体系。方法随机抽取9所三级甲等医院中435名护士,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及灾难护理教育培训调查表做问卷调查并进行专家咨询走访研究,根据问卷及专家咨询结果构建灾难护理培训体系;依据培训体系基本框架对其中150名护士中的试验组68人进行培训,对照组70人接受医院现行的常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进行心理适应能力量表及交流恐惧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5名护理人员中,交流恐惧低度者11人(2.5%)、中度者占278人(63.9%)、高度者146人(33.6%)。74.21%未接受过突发性灾难知识的培训;80.70%未接受过应急组织管理的培训;79.30%未接受过灾难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76.64%未接受过院外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82.67%未接受过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培训;构建灾难护理培训体系对实验组进行培训后做问卷调查,试验组组心理适应能力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基于胜任能力并结合甘肃省的现状,提出了灾难护理培训框架体系,探索和创建了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灾害护理体系。

  • 标签: 灾难护理 灾难护理 教育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