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择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375%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5%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疗效。结果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措施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的时间以及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选择择期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处理,能够明显提升临床镇痛效果,并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有助于患者胃蠕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浓度 罗哌卡因 加速康复外科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本院共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按照入院时间以及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单纯全麻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两组胃癌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2h、4h、8h、12h、24h)的VSA疼痛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患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癌患者在24小时内的PCIA按压次数与镇静评分比较,观察组显然更优(P<0.05);观察组胃癌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恶心,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感显著更低,安全性跟高。

  • 标签: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全麻 胃癌 VSA疼痛评分 镇静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7月至2018年0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结合PCA可明显减轻或消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镇痛 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产房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94例分娩产妇资料分析,以镇痛方式不同分组,单一组(47例,硬膜外麻醉)、联合组(47例,腰麻+硬膜外麻醉),比较镇痛评分、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产妇镇痛评分低于单一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单一组,有差异性(P<0.05),单一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6.38%,统计学无差异性(χ2=0.211,P>0.05)。结论产妇分娩镇痛中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见效快、镇痛效果好,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腰麻 硬膜外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肠病术后镇痛中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肛肠病患者86例,以患者手术的先后顺序的参考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基础,联合施行中药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治疗2h、6h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以及6h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对对照组患者相应数据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肛肠病患者术后对其行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实现早期康复,获取更好的预后质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肛肠病 手术治疗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联合加巴喷丁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并进一步测定术后切口皮温变化及相关炎症指标研究皮温与炎症的相互关系,评估切口皮温对于预测腰椎术后切口炎症反应及感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手术的67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于麻醉前6h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200mg和加巴喷丁300mg,并于术后1~7继续服用,2次/日。对照组35例,不服用西乐葆及加巴喷丁。手术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吸入全身麻醉,术后常规使用统一配置的静脉PCA止痛。统计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引流量、不良反应等基本信息,并于术后1~7天测定手术切口及周围皮温,术后1,3,5,7天监测WBC,ESR,HGB,CRP指标变化,评估患者术后1-7天VAS评分及满意度。并严格记录患者术后额外使用的曲马多药物用量以及镇痛按压次数。结果运用SPSS20.0分析统计结果,P<0.05为有统计研究结果(1)实验组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有34例。实验组术后VAS评分、追加额外镇痛药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而术后非常满意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手术切口皮温及切口与周围皮温差均较术前上升,且均低于对照(P<0.05),实验组切口皮温及切口与周围皮温差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因素危险分析发现术后切口皮温变化与WBC,ESR,CRP呈正相关,与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而术后切口与周围皮温差与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WBC,ESR,CRP呈正相关,与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P<0.05)。结论进一步对可能影响皮温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危险分析,发现术后切口皮温及皮温差均与术中出血、WBC,CRP呈正相关,与手术时间、HGB、实验分组呈负相关,而术后切口与周围皮温差与ESR呈正相关关系(P<0.05)。

  • 标签: 骨科 多模式 镇痛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下肢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2h、1d和2d的镇静评分值,以及CPOT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6h、12h、1d和2d的镇静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POT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下肢骨折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芬太尼。

  • 标签: 芬太尼 布托啡诺 静脉镇痛 下肢骨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160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联合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观察对比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孕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联合组镇痛有效率和自然分娩比例分别为85.00%,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77.50%,56.25%(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第二产程时长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应用,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对孕产妇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拟于我院第二次分娩的孕产妇300例,按其意愿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200),对照组孕产妇予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各5ml的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治疗,观察组予2mg罗哌卡因+10μg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治疗,观察两组孕产妇分娩阵痛前后生命体征变化、疼痛程度、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用药情况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用药后两组MAP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HR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VA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镇痛后10、20、30min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两组Cor、ACTH、CRP水平均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分娩后2h、分娩次日Cor、ACTH、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比较,观察组自控镇痛次数、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用量少于观察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各5ml的硬膜外阻滞,对第二次分娩孕产妇应用0.1%罗哌卡因复合10μg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安全性好。

  • 标签: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COR ACTH 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6例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5min给予布托啡诺1mg阿扎司琼10mg;术后行PCIA,观察组右美托咪啶200μg+布托啡诺10mg;对照组布托啡诺10mg,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速率2mL/h,自控给药剂量0.5mL/次,锁定时15min。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不同时点的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及SBP(收缩压)、HR(心率)及SpO2(脉搏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不同时点的SBP、HR及SpO2无显著差异,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9%低于对照组51.2%。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术后疼痛对其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形成了较大影响,易导致产后抑郁等情况的发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具有安全性高、疼痛感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剖宫产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的66例接受单次腰麻下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腹横肌平面阻滞效果,其中包括A、B两组,各33例,A组(0.5罗哌卡因3mg/kg)、B组(0.5%罗哌卡因1.5mg/kg);分析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与72h内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继而分析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A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辅助药物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给予0.5罗哌卡因(3mg/kg)效果显著,能有效发挥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我国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积极影响,在医院病案管理中,利用信息基础,创建电子病案,有效提升病案管理水平。在医院病案管理中,应用电子病案,能对医院中的医疗活动进行记录,并有效的保存。电子病案与传统纸质病案相比,保管时间更长,安全性更高。不仅减轻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提升病案管理效率,为医院未来发展指出明确方向。本文基于医院病案管理中应用电子病案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电子病案的应用策略,对医院未来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 标签: 电子病案 医院 病案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逐步攀升,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癌症治疗方法就是放射治疗。但是放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一旦出现差错,就会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放射治疗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