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B型尿钠肽(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AMI组,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AM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别计算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AMI组患者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而非AMI组患者血清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度及特异度高。结论cTnI、Myo、NT-proBNP及CK-MB水平升高表明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其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B型尿钠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作30例对照,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性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有显著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对发病3d内开始用药的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蚓激酶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效果。方法选用自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128例,随机分组,两组均行胸膜腔穿刺闭式引流腔内注射药物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K,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病人引流量显著多于B组,A组病人胸膜厚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UK胸腔注射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佳,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病人的肺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病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包裹性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选择了2012年6月到2016年9月的82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了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评价分数为14.01±5.16分,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为21.05±4.29分,观察组的评分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可以得到有效推广。

  • 标签: 尿激酶栓 脑梗死 治疗效果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间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采用尿激酶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蚓激酶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地高辛治疗,实验组加用蚓激酶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同为12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水肿、憋气、头晕、咳嗽、心慌、尿少、气短等临床症状上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两组间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蚓激酶联合地高辛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应症状,疗效较好。

  • 标签: 蚓激酶 地高辛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冠脉再通率为91.42%,心绞痛发生率为2.85%,出血发生率为2.85%,病死率为8.57%,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辅以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冠脉再通率,挽救患者性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均采用尿激酶性静脉溶栓治疗,护理组30例同时行为溶栓期的护理,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对此护理前后血糖和血脂变化情况,临床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血糖与血脂各指标水平均降低更为明显护理组治疗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6.7%;护理组患者满意率98.5%,对照组为73.3%,差异均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念性脑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同时于溶栓期采用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及常规治疗,34例AMI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4.2%和14.7%(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塞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依据中华医学会关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70例患者进行静脉溶栓以及实施系统化护理。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采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科学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顺利的实现身体康复。

  • 标签: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10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降纤酶治疗;观察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各9名患者。对照组使用中成制剂活血化淤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中成制剂活血化淤加上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在进行分组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时,使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较常规治疗效果,疗效更为显著,临床治疗下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剂量 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进行临床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Rho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的改善程度较好,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Rho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并可抑制继发性脑损伤扥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Rho激酶抑制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尼莫地平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和肝素在深静脉置管堵管方面的解除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深静脉置管堵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解除堵管,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肝素。两组患者在接受堵管解除的同时辅以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堵管解除效果及其他指标。结果就再通率而言,研究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就再通时间而言,研究组完全堵塞的再通时间为(14.29±4.58)分钟,部分堵塞的再通时间为(9.81±4.28)分钟,对照组则分别为(19.11±6.41)分钟和(15.88±5.04)分钟,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与肝素相比,尿激酶在解除深静脉置管堵管上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而辅以临床护理可以加快堵管的解除速度。

  • 标签: 尿激酶 肝素 深静脉置管 堵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mmaya囊尿激酶注射并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及其对颅内感染、脑积水的防治意义。方法对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管,Ommaya囊管穿刺置入并尿激酶注射引流治疗4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外引流置管时间4.2天,有效率85.71%,发生颅内感染4例(9.52%)。脑积水并发率16.67%,经Ommaya囊引流好转2例,放弃治疗1例,v-p分流2例,死亡2例。结论本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脑室外引流时间;脑室内注射抗菌药物有利于颅内感染的治疗,有利于脑脊液的澄清,有效地减少脑积水的形成,为早期脑脊液分流手术创造条件。

  • 标签: Ommaya囊 脑室出血引流 颅内感染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栓塞溶栓效果。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前者用5万U/ml尿激酶封管溶栓治疗30min,后者以2.5万U/ml尿激酶封管溶栓治疗30min;观察两组导管溶栓效果及对患者出凝血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溶栓率为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溶栓率为82.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万U/ml尿激酶治疗溶栓率高,且对患者出凝血机制无影响。

  • 标签: 尿激酶 血液透析 导管 溶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以及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引流胸腔积液后于胸腔内注入10万U尿激酶+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引流胸腔积液后仅于胸腔内注入20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胸液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胸液吸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胸膜厚度、胸水蛋白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胸膜厚度、胸水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腔注射 尿激酶 结核性胸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尿激酶溶血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病患均明显比对照组病患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护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45例ACI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适合溶栓治疗但患者及家属不同意溶栓治疗的ACI患者45例为对照组,在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7天、30天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并观察颅内及其他系统的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组和对照组治疗24小时、7天、30天NIHSS评分及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溶栓组为13.3%、对照组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组患者齿龈出血6例(13%)、症状性颅内血肿3例(6.67%),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6.67%),死亡1例(2.22%)。非溶栓组齿龈出血2例(4.44%)、症状性颅内血肿2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6.67%),死亡1例(2.22%)。结论在ACI治疗时间窗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不增加死亡率,有效安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神经功能障碍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灌洗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22例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进行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灌洗治疗。结果22例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1d。随访0.5~2年,复发1例。结论穿刺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灌洗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简单有效,较传统钻孔引流术疗效更加优越。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穿刺引流 尿激酶血肿腔灌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