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早期损伤尿液检测指标。方法选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肾脏早期损伤患者30例(患病组),选同时期的健康人员30例(健康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性尿液指标检测。结果患病组患者的尿液检测指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的尿液检测指标,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肾脏早期损伤患者采用尿液检测指标的诊断效果明显,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数据,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肾脏早期损伤 尿液检测指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肾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收治的老年肾病患者经治疗80%临床症状消失,化验指标好转,疗效明显,收到满意效果。结论老年患者肾脏疾病的特点是病程隐匿,多呈非典型性,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在老年患者,药物剂量需要仔细调整。某些常见药物给予频率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

  • 标签: 老年肾脏病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脏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学的影响。方法对治疗药物种类选择、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剂量、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肾脏疾病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也影响着药物治疗学的正常进程,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的产生。结论多数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或部分经肾脏排泄,肾功减退可影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而血透或腹透则会增加药物的清除。

  • 标签: 肾脏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在慢性肾脏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慢性肾脏病患者56例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延续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对慢性肾脏病知识、并发症、用药知识、合理饮食的认知评分和出院时、出院半年生活质量水平、肾功能指标、半年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水平、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延续组出院半年生活质量水平、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延续组患者半年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延续组患者对慢性肾脏病知识、并发症、用药知识、合理饮食的认知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慢性肾脏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慢性肾脏病知识、并发症、用药知识、合理饮食的认知,促进其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助于减少再住院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慢性肾脏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探讨其对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用临床48例糖尿病患者,48例高血压患者分两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与正紫组作对比。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糖尿痛组为39.5±12.7(me/L)。高血压组为52.3±15(mg/L),正常组为8.2±2.3(mr/L),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尿微论尿微量蛋白尿的检洲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尿微量蛋白尿 肾脏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肾脏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都取清晨新鲜中段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检查。结果观察组中尿沉渣的红细胞有大量异形红细胞,观察组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尿液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应用比较多见,而尿沉渣检查是诊断肾脏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测手段。

  • 标签: 尿沉渣检查 肾脏疾病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治的产前超声诊断发现胎儿肾脏异常的9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并且在新生儿出生三个月内进行随访。结果肾盂增宽74例,占总数的80.4%,重复肾6例,占总数的6.5%,多囊肾2例,占总数的2.2%,多囊泡肾2例,占总数的2.2%,肾囊肿8例,占总数的8.7%;8例失访,22例进行引产,2例流产,出生胎儿仅为60例;并且新生儿正常为39例,占总人数的42.4%。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价值较大,但超声检查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的需要加强随访,诊断时候需谨慎。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肾脏发育异常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肾脏病治疗中临床应用。方法对大黄的临床药理、肾脏病治疗中临床应用。结果大黄具有泻下、抗菌、抗肿瘤、消炎镇痛、降压、排毒、减肥降脂及治疗肾功能不全、精神病、胰腺炎、肝胆疾病等生物效应。结论大黄对肾病的治疗作用是根据它本身具有的多种生理活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具有抗菌消炎、调节免疫、利尿消肿、调节代谢、活血解毒等作用,可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肾组织,抑制系膜细胞DNA合成,促进蛋白质的代谢,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加快废物毒素的排泄。

  • 标签: 大黄 药物作用 肾脏病的应用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而精神病人会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自杀、自残、冲动伤人、毁物等伤害他人行为。这些情况可危及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护理工作中任何疏忽大意都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此精神安全护理管理是精神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 标签: 精神科 病房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一般均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为确保精神护士的自我安全,需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 标签: 防护 安全性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中尿液及肾功能检查对肾脏疾病筛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尿液和肾功能检查的800例成年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4岁)、老年组(≥65岁),分析不同年龄异常指标检出的差异。结果800例尿检异常指标的总检出率为15.1%,肾功能总异常率为2.9%,且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800例肾功能检查的肾功能总异常率为2.9%,且总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组的SCr、SU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与中年组(P<0.05)。结论尿液及肾功能检查用于肾脏疾病的筛查具有方便、可靠、经济实惠的优点,应重视这种筛查手段,以提高肾病的检出率,特别是对老年体检人群更应强调。

  • 标签: 尿液 肾功能 肾脏疾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7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尿微量蛋白的各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A阳性率为4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肾脏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微量蛋白 糖尿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绩效考评与绩效奖金分配在精神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通过制订护士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将绩效评价与量化管理相结合对精神护士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并按绩效量化进行奖金分配。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综合评分、护理缺陷及护理论文科研创新情况。结果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90.00%提高到实施后98.00%;护理缺陷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论文科研创新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护士绩效考评与绩效奖金分配在精神中应用,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了竞争意识,增强护士责任心,科室凝聚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 标签: 绩效考评 奖金分配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手术的临床麻醉方法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收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行胸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所有24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结论胸腔剖开后形成开放性气胸致肺萎陷、反常呼吸、纵隔移位或扑动等改变。所以该类手术的麻醉必须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行控制性机械呼吸。

  • 标签: 胸科手术 麻醉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透析前营养风险评估与干预的效果评价,保证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的数学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终末期肾脏病透析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号患者为观察组,双号患者为实验组,每组30例。利用改良后的综合主观营养风险评价量表(MQSGA)进行患者透析前营养风险评估。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后进行透析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营养状况评分、并发症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不良在终末期肾脏透析患者透析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在终末期肾脏透析患者透析前进行相关的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透析前 营养风险评估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高脂血症发病率高,目前公共卫生尚未把它进行规范化管理,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证明了高脂血症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降脂药疗效肯定,但其副作用及高费用,使临床运用受限。社区中医全不仅提供口服中草药、中成药治疗,还提供针灸、穴位按压、放血等多种非药物疗法。作为中医全医师,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这些方法对高脂血症人群进行防治,这样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症状,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也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还能减轻患者在经济上的负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 标签: 高脂血症 中医全科 中药疗法 中医非药物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康复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今在康复进行康复治疗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康复进行康复治疗并未实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联合的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安全护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在康复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长期就诊于综合的原因。方法对45例以咽喉部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以咽异物感、吞咽不畅、咽痛、压迫感、声嘶、烧心、焦虑、紧张、疑癌为主诉持续就诊于综合。经鉴别诊断,给予综合对症及心理干预治疗,显效率达77.8%。结论综合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精神疾病 躯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中医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中医科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平均分类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个6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于中医老年的老年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护理后的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中医老年病人的护理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中医老年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中医老年科病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护士实行分组护理管理的目的及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管理,分为心身护理组、精神护理组、康复护理组、心理护理组。结果护士实施分组护理后,提高了护士的慎独精神,加强了执行力,减少了护理意安全事故的发生。结论护士实施分组护理管理,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执行力提高,慎独精神增强,减少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整体护理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分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