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院眼科业务不断扩大,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数量的增加,药液血管外渗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要求造影剂的注射速度较快,用量每次3毫升,若不密切观察或操作技术不熟练,会致使造影剂已不再进入血管,加上加压注射,容易发生造影剂外渗。本次主要研究眼底血管造影导致造影剂静脉外渗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 标签: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剂外渗 局部肿胀 疼痛 硫酸镁持续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内诊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使用CT血管造影诊断,B组使用MR血管造影诊断。结果通过对比得出两组所的结论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与MR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当中具有重要意义,检测效率较高。

  • 标签: CT血管造影 MR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起到2016年7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所有急性脊髓炎患者中选取部分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一共选取了60例患者,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各30例,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进行治疗,后者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的临床疗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脊髓炎治疗,可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进行治疗。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地塞米松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30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11例,T11-122例,T126例,T12-L12例,L114例,L25例。脊柱脊髓损伤术方法术后康复训练。对解剖学复位及脊髓功能恢复情绪进行进行分析。结果患者ADL能力等级,提高到良15例,中15例。康复治疗前MBI得分(35.25±12.52),出院时MBI(75.15±16.55)。步行能力明显改善,恢复家族功能性步行16例,社区功能性步行14例。结论积极系统的康复治疗,配置必要的矫形器,恢复患者站立、行走能力,提高ADL能力。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钡餐造影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胃镜检查与钡餐造影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在胃镜检查中,诊断准确率为78.6%;而钡餐造影检查准确率为92.9%,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患者中采用钡餐造影检查,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其准确率较高,可以有效的降低漏诊与误诊现象的发生。

  • 标签: 钡餐造影 胃癌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中医康复治疗的方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药综合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中医学认为,脊髓损伤的主要病机在于督脉损伤,经脉不通,肾阳虚衰,兼有瘀血阻滞,脊髓损伤患者可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自我训练。

  • 标签: 脊髓损伤 恢复期 中医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脊髓损伤诊疗常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在住院期间给予心理康复。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无差异。通过干预后他们的心理卫生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心理康复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康复 脊髓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抽取38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治疗,评估其手术疗效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在130~220min范围内,术中出血量是400~800ml,获得I-Ⅲ恢复,且本组患者手术后的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是(88.93±12.75)cm,高于手术前的(42.33±11.28)cm(P<0.01)。结论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结合其脊髓损伤程度、骨折类型等选取相应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方式 椎体前缘高度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由于外界的强烈的刺激导致的脊髓的节段出现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的疾病。根据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治疗多集中在感觉和运动上,在治疗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顽固性的神经的疼痛,并且疼痛的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脊髓损伤后出现中枢性的疼痛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对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的情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像,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于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率,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率,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患者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这种护理方式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椎骨折 脊髓损伤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治疗纤维肉瘤的疗效。方法对过去2年共9例纤维肉瘤采用动脉化疗+化疗栓塞术的方法治疗,术中在DSA造影机引导下,先给予肿瘤供血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给予表柔比星+Embosphere微球行栓塞治疗,评估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9例病灶均成功行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其中7例在2年内行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2~4次,包块均明显缩小,其中1例在第2次栓塞术后第5个月行纤维肉瘤根治术,1例失访。结论本研究揭示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对纤维肉瘤的治疗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及争取再次手术机会。

  • 标签: 动脉造影 化疗栓塞 纤维肉瘤 控制生长 再次手术机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造影剂在增强CT检查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79例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检查中出现一过性全身热感等症状的轻度反应患者为7例,处理或停药后,症状得以显著的缓解,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刺渗漏的症状,使用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镁湿敷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在增强CT的检查中,尽早观察,尽早发现患者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螺旋CT 增强扫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的讲授方法。方法分析第7版《神经病学》教材中脊髓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的内容。结果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好,调整内容顺序后教学效果较好。结论采用倒序讲授脊髓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能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标签: 神经病学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痊愈6例,好转12例,其中遗留轻度智能或运动障碍9例。结论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的变化,患者有无痫性发作、脑膜刺激征、脑疝等的发生。急性期特别关注患者有无呼吸肌麻痹,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功能,加强安全护理,避免患者受伤。

  • 标签: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其中,对照组患者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进行治疗,治疗后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神经系统恢复时间。结果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三个月的总有效率是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急性脊髓炎 临床效果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5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采取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采取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术的参照组,每组25例。训练期间为患者安排尿常规检查以及中段尿培养,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泌尿感染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 康复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尼莫地平与未应用尼莫地平术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16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7例患者术前常规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对照组85例患者术前未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对比术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来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否需要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来控制血压。结果术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的平均收缩压为(123.5±24.8)mmHg,对照组为(141.3±23.9)mmHg;手术后试验组的平均舒张压为(73.5±12.2)mmHg,对照组为(89.8±16.2)mmHg。试验组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可以控制血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尼莫地平 全脑血管造影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肺动脉造影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诊肺动脉栓塞志愿患者25例,分别通过CT肺动脉造影和MR检查来进行诊断。结果前者显示肺部完整和中心充盈缺损,后者呈现异常信号栓子存在于扩张的肺动脉内。依手术病理判断,前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和90%,后者为1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肺动脉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临床价值高,应针对患者情况合理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MR 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在急性脊髓炎检查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录的急性脊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进行临床分析,在所有患者病情发作后的2周左右实施MRI平扫检查,同时有38例患者实施MRI增强扫描,统计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在T1加权像中,MRI信号表现无异常的患者为30例,其余20例患者均存在不规律低信号影像。在T2加权像中,所有患者病变位置内信号均呈上升现象,其中横轴位发生均质高信号的患者有17例,其余33例患者局部出现高信号。在38例者实施MRI增强扫描的患者中,病变位置中无强化现象的患者有17例,其余21例患者均存在轻微斑片状强化现象。观察分析矢状位加权像高信号的面积,其中有2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长度达到四个椎体,有18例患者则更长。通过MRI技术复查的患者有18例。有7例患者在给予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有1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消退。结论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MRI检查,可准确判断其病变位置的病理和形态变化,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意义。

  • 标签: 核磁 急性脊髓炎 检查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中100例患儿,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在常规护理中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病情发展情况以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儿的病情发展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统计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并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