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重症毒症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白细胞数量、CRP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干预前白细胞水平以及CRP水平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白细胞水平以及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68%低于研究组9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毒症患者,疗效高,白细胞数量、CRP水平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脓毒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55例毒症合并毒性休克患者,入科后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规范抢救后,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是否≥6mmHg,分为高Pcv-aCO2组(21例)和低Pcv-aCO2组(34例)。同时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以及液体复苏治疗之后6、12、24小时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低Pcv-aCO2组,CO及MAP、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 标签: 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血乳酸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患者50例,时间选取为2010年3月—2017年5月,对其疾病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大于60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8%、存在慢性并发症等与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P<0.05);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皮肤和呼吸道,30.00%的患者同时存在多个部位的感染;92.00%的患者疾病治愈,8.00%的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并发症、大龄、高血糖等,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加强其感染的控制,积极对其感染情况进行处理,并合理实施抗生素干预,以此改善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 脓毒症休克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对严重毒症预后评估的价值进行分析并记录。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我院52例严重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以后四周内的死亡或生存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入住ICU的第一周进行急性胃肠损伤评估并记录相应的分值。同时进行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APACHEII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评分和改良的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结果生存组患者在第2、5、7天的急性胃肠损伤评估、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APACHEII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评分都低于死亡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胃肠损伤 严重脓毒症 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结合在肺炎合并毒症患者治疗当中对患者HMGB-1、IL-10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本院在2014年11月到2018年2月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结合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温水结肠透析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HMGB-1、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结合治疗之后,HMGB-1的降低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升高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肺炎合并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的实现患者HMGB-1水平的降低,同时提升患者的IL-10水平,实现患者抗炎因子与促炎因子的平衡,为预后提供可靠的保障。

  • 标签: 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中110例患者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选用随机数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人。观察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方式,如环境护理、对症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等。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结果在护理完成后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并发症出现几率、SAS评分、SD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而言之,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方式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尿毒症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液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80例黏液浓性宫颈炎患者(MPC)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期间到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并比较微生物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细菌、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假丝酵母菌阳性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敏感药物有青霉素、喹诺酮、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使用头孢地尼、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阿莫西林、氯霉素阴道用药、苦参凝胶治疗效果(P<0.05)。结论黏液性宫颈炎发生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与支原体感染有关,临床中治疗时,需要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药敏检测结果,选择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黏液浓性宫颈炎 微生物培养 药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颅CT检查对尿毒症脑出血的诊断结果,以及在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至2017年经CT诊断证实的尿毒症颅内出血病人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回顾性,总结头颅CT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不同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93例尿毒症脑出血患者中共死亡21例(22.6%)、生存72例(77.4%);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中线移位宽度都存在明显关系。尿毒症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扫描有助于疾病确诊及预后评估,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头颅CT 尿毒症患者 脑出血 诊断及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共收治的8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施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观察组的皮肤瘙痒瘙痒评分(8.2±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2±5.8)分,(P<0.05)。结论在尿毒症伴发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助于患者有效的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 标签: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 尿毒症 皮肤瘙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应用高通量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通透性透析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磷浓度以及血清全段甲状腺素的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而血肌酐、血清尿素氮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中大分子物质,并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明显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

  • 标签: 尿毒症 高通量 常规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收治7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HAMA和HAMD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减轻,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焦虑状态 抑郁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ureteroscopiclithotripsy,FUL)后发生尿源性毒血症(Urosepsis,US)的相关因素,拓展药师会诊思维。方法抽取2017上半年我院FUL术的病例81例,分析术后US的药物治疗并对术后US的发病机理、早期预警、危险因素、病原菌、抗感染治疗方案、疗程进行总结。结果共有9例术后发生US,6例(66.7%)药物治疗不适宜;早期预警、早期治疗对术后US的转归至关重要。结论术后US的早期干预是有益的。

  • 标签: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血症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左卡尼汀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5月期间的收治的4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对照组分别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透析治疗方法,研究组患采取左卡尼汀配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在血清指标、贫血指标上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在临床上具有良好效果,接受该方法治疗的患者的微炎症、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状况都有了一定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左卡尼汀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方法具有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尿毒症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血液透析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8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对比患者心理状态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49.3±4.1)分、(47.7±4.7)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 标签: 针对性心理护理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压力的疗效。方法选择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进行研究,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比较二组护理后的疗效。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的病人焦虑和抑郁程度都比对照组差,但护理后,二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较护理前好,而且研究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结论对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缓解病人不良情绪,提升预后疗效,为以后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经验。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治疗的7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人员,所有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且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参照组和心理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护理有效率以及满意度的对比分析。结果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33例(94.29%),参照组为26例(74.29%);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4例(97.14%),参照组为25例(71.43%)。心理组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言,通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 标签: 尿毒症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我院接治的4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PTH、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治疗后的PTH为(245.07±37.12)pmol/L,β2-MG为(31.14±9.76)mg/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皮肤瘙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皮肤瘙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观察组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肾功能衰竭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使病人取患侧卧位头高15°,选择L3-4或L2-3穿刺,当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如脑脊液流出通畅,缓慢注入重比重液布比卡因6~8mg(0.75%布比卡因2m1+50%GS0.3ml+0.9%NaCl0.7ml),注药速度为0.05ml/s。退出腰穿针,置人硬膜外导管3cm,5分钟后平卧,调节麻醉平面T10以下。严密观察血压、SpO2等各项监测指标。手术过程中病人如有疼痛不适,可硬膜外导管追加1.5%利多卡因5ml。术中补液主要以复方乳酸钠为主,输注速度10ml·kg-1·h-1,也可根据血压变化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当出血量大于300ml,可酌情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还较平稳。鼻导管吸氧SpO2都能维持在93%以上,术后无特殊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只要控制好麻醉平面,术中严密观察、精心管理,用于高龄肾功能衰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还是相对安全的。

  • 标签: 肾衰 布比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股骨头 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尿毒症患者选择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方法完成治疗后,观察对其皮肤瘙痒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1月收治的12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尿毒症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组(61例)临床在开展尿毒症治疗工作期间,应用血液透析疗法施治;观察组(61例)临床在开展尿毒症治疗工作期间,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疗法施治;最终就两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表现以及PTH(血甲状旁腺)水平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治疗总有效率(75.41%)对比,观察组尿毒症患者(98.36%)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尿毒症患者PTH水平对比,观察组尿毒症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尿毒症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应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方法展开治疗,对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使得PTH水平获得显著降低,从而显著提高尿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并且优化其预后能力。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