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邢台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最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医治方案分成对照组(50例行常规治疗)与实验组(60例行替普瑞酮治疗),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对对照组,实验组活动性(1.01±0.24)分、炎症(0.95±0.32)分、异型增生(0.62±0.41)分、腺体减少(1.42±0.62)分均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对照组,实验组Hp转阴率90.00%及复发率1.67%均更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行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取得确切疗效,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内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时间和病程均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采用利巴韦林与蒙脱石散联合用药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缩短病程和用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病毒性腹泻 利巴韦林 蒙脱石散 药物治疗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研究标本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460例实验室送检标本,综合分析送检标本检验情况,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送检标本中微生物检出率为79.57%,其中血培养标本、呼吸道标本、粪便标本检出率均较高,但是失误率则为17.39%,从80例检验失误样本中可以看出,出现失误的原因较多出现在运输与存储方面,分别占据33.75%与31.25%。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整体的阳性检出率不高,失误率较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进行规范化处理,提升微生物检验技术,逐渐完善检验规范性,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研究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研究其临床意义。结果所选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93例,占总体的93.0%,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昏迷患者、嗜睡患者、清醒患者,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征为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T波低平,一般于发病后1d~2d内出现,持续时间为1周~4周之间,治疗后,完全恢复者28例,好转者50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改变越多,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04例,分为两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2例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急诊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病患的重要科室,也是高风险的特殊部门,不仅伤患流动率高,而且疾病谱广,如何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以控制其急诊科护理的风险性也就尤为重要。本文对急诊护理风险潜在因素与应对管理策略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由于患病群体及病情的特殊性,在进行妇科护理过程中,更要加强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使用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并在过程中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通过有效沟通来全面了解病人的各种信息,进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评估工作。本文正是基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角度入手,对妇科护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沟通以及沟通的技巧和方式等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有效沟通在妇科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挖掘出各种与病情有关系,有助于病情诊断、解决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为病人解决当前已知及一些潜藏的问题。关键词妇科护理;有效沟通;原则;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避免诱发因素、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对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其中好转38例,无效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干预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结节的回声、钙化、大小、边界、血流显像等特征结合实际的病理学诊断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对100例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患者诊断结果的分析,良性和恶性患者分别有71例和29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影像具有边界模糊不清、中微钙化、内部回声不够均匀、未出现明显包膜等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显示患者的血流信号显著增强,其发生率要高于良性结节。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图像良性和恶性差别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技术在临床诊断工作中的运用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临床医师确认患者甲状腺积极的性质,从而制定出相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 效果
  • 简介:摘要专科护士只有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面对面真心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干预。

  • 标签: 危重病人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实验,为对照组60例患者用基础治疗+常规护理,而为观察组60例患者用基础治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基础治疗+综合护理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者。

  • 标签: 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眼科门诊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部64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21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满意11例,一般满意18例,不满意3例;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65.6%)明显高于对照组(34.4%)。干预组患者满意25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满意16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3例;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方式满意度(78.1%)明显高于对照组(50%)。结论眼科门诊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管理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眼科门诊 优质护理服务管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50例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019年1月我方医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病史、分娩方式、多胎妊娠以及妊娠合并症等调查。结果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因素、凝血障碍等是50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年龄大于等于35岁、无分娩史、剖宫产、多胎妊娠、分娩孕周小于40周是产后出血相关风险因素。结论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因素、凝血障碍等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初次妊娠、多胎妊娠、高龄以及剖宫产等是产后出血的高风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凝血障碍 产后出血 胎膜因素 多胎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具体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分析法,分析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3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诊治资料,全部30例患者均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统计,评定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成功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8.37±7.35)min,住院时间平均为(6.57±1.36)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15.63±3.24)h,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为16.2%。结论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整体效果较为理想,但实施手术之后,患者有较大的几率会出现并发症。所以,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和切口长度,做好护理工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全面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 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股骨颈骨折的患者42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4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21例)与舒适护理组(21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而护理人员对舒适护理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结果舒适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卡方值=8.8810,4.6652,5.4589,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股骨颈骨折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抽选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梗死部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临床中应加强心电图检查,尽快确诊,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栏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当中,选取的病例为本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68例患者,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保证研究的效果,对照组采用一些比较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在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案之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老年肾内科患者在进行护理治疗的过程汇总,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现抓的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因此产生的一些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内科患者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并在同期内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验相同的生化项目,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的生化检验指标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这五项指标均超出了正常范围,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胆碱酯酶这两项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与正常范围相比明显更低,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疾病患者开展各项生化检验能够进一步提高病症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几率,使患者尽早得到针对性治疗,减少生命风险,促进疾病康复进展。

  • 标签: 肝硬化 生化检验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