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头孢菌素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感染药物,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系统等部位感染和外科术后预防感染。本文对该类抗生素的发展状况、不良反应、给药方式、临床应用作一探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合理应用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4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在40例患者中,累及皮肤系统损害20例,消化系统损害8例,神经系统损害6例,循环系统损害6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克洛等,分别为14例、10例、10例与6例。所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都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无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 皮肤系统损害 消化系统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阿维菌素中毒患者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选取在2012年3月-2016年3月时间段内我院急诊科接收治疗的阿维菌素中毒患者36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组,常规药物中毒抢救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32±3.21)天,出现并发症者5例,死亡1例,常规药物中毒抢救治疗的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6.41±4.56)天,出现并发症者11例,死亡4例,各项进行比较,P<0.05,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维菌素中毒患者联合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可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阿维菌素 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并探讨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了解药物使用方法、用药频度等等,做以总结。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较频繁的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药物使用频度为11.13,常见的使用方法是肌肉注射,不同药物的药理特征存在着差异。头孢曲松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头孢哌酮主要应用于皮肤感染、淋病、关节感染等临床中。结论我院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合理,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并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第3代 头孢菌素类药物 药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的状况进行具体研究。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不同种类西药联合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68例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类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有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二重感染、过敏等。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很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药学医生应该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及不同西药的配伍禁忌的认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西药 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由于许多病原微生物会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是,抗菌药物的问世,绝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其作用下大量患者摆脱了疾病的折磨并治愈。同时,也因为对抗菌药物的依赖和滥用也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例如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耐药菌的快速发展,导致治疗的失败等,对21世纪的人类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无指征滥用药,对其不良反应的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用的疗程以及剂量不规范,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等。本文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例,分析其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之后提出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 标签: 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抗菌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临床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将其用药频度(DDDs)和药剂类型与前两代予以比较,同时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成人给药方式及用药剂量进行比较。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为11.23,高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且低于第二代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类药物中的常用药物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成人用药主要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且具有明显的药理学特征。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合理,熟练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理学特征才能更好地为头孢菌素的合理使用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第三代 头孢菌素 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应用时,应正确诊断疾病并根据检验结果和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敏感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短期达到冲击血药浓度,观察并处理过敏反应、胃肠反应、菌群失调、凝血功能障碍和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00例应用头孢菌素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结临床合理使用要点。结果8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1例,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未出现死亡病例。严格掌握用药禁忌证、对症用药是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明确用药指征,根据症状表现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使用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分析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等,统计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中,变态反应占比>消化系统占比>心血管系统占比>呼吸系统占比>其他占比>泌尿系统占比;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占比以及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占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应当明确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而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给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收集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总结预防不良的措施。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中,137例为过敏反应,比例为68.50%,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哮喘、皮肤瘙痒及出现红疹,并无出现患者休克及死亡病例。36例患者为消化道不良反应,比例为18%,泌尿反应患者9例,比例3.9%,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新出现5例,比例为2.1%,神经系统反应6例,比例为1.7%,其他不良反应2例,比例为0.72%。结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表现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第三代头孢菌素活性更强,治疗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感染的效果均较满意,对多种β-内酰胺酶都具有稳定性,毒性相对更低,用药后相关不良反应少,抗感染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阐述临床常用的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头孢他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以合理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确保药物发挥应有效果。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不良反应患者总计100例。经过临床用药盘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将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最终出现了不良反应的现象。针对10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具体的原因。结果经过临床统计,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等方面。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用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药物,自身的药理特性比较突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关注。要注意对患者给予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指导,保证药房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头孢菌素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从而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60例,这些患者主要是由于服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头孢他啶、孢呋辛钠、头孢噻啶以及头孢曲松钠)等,研究服用这些抗生素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以及临床采取的应急措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但是也发生30例不良反应,占2.83%,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血液系统反应和肝毒性等症状,出现变态反应的发生率最高14例,占46.67%,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26.67%,出现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毒性相对较少,均为4例,各占13.33%。对于患者在出现的不良反应时,立即给予停药或者采取静滴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等措施来处理。结论临床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诊治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对症用药,尽可能的预防减少使用抗生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用药,并且给予及时对症用药治疗。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应急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的相关数据,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含量分析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专属性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分析方法的含量分析应用成本以及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范围较广以及灵敏度较高,而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较小,但是灵敏度较高,专属性较强。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类 抗生素含量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采用克霉唑阴道片和制霉菌素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100例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按照分层抽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制霉菌素栓和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中采用克霉唑阴道片的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克霉唑阴道片 制霉菌素栓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药物分析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住院部经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260例病人,选取对象均为成年人,对不同种类药物的使用频次、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种类间的使用频次和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较为合理。结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根据临床实际进行选择,用药时应注意不同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第三代 头孢菌素 药理作用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和合理应用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频度,并作药物分析与合理应用情况作评价。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明显低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P<0.05),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高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P<0.05);头孢曲松药物、头孢他啶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均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常用药物,且以选择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滴注作为成人常用用药方式,头孢曲松药物、头孢他啶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间的药理特征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严格了解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分析,以更有效保障临床用药合理。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理分析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