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编制历史,随后介绍了中国目前广泛使用的人格量表,重点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量表的修订翻译后的使用中的问题,包括信仰、政治体制、思维模式、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分析了量表本土化的过程的问题与瓶颈,为中国人人格量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 标签: 中国人人格量表 编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入住我院ICU的100名重症患者家属应用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进行其需求的调查,并对其进行统计及总结,根据结果对患者家属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探讨基于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护理措施对危重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2月入住ICU的60名危重患者家属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接受临床干预后2周时间节点患者家属群体的满意度得分指标。结果接受临床干预前测算比较两组家属群体的满意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临床干预处置两周后,试验组家属群体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基于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健康教育和提供护理明显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危重患者家属 ICU 心理需求 CCFN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评估量表在综合医院心身疾病中的早期筛查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内蒙古中、东、西部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收治的550例心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防御方式问卷(D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明尼苏达多向人格测试(MMPI)量表自制评估量表,于首次评估后1周再次进行评估,比较两次评估结果,并以SCL-90为效标量表,分析自制评估量表与SCL-90因子相关性。结果首次评估分量表、总量表评分分测验重测信度为0.234~0.895,全量表重测信为0.687,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自制评估量表与SCL-90量表分测验相关系数为0.768,分量表相关系数为0.325,全量表相关系数为0.742,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自制评估量表具有较好实证效度、信度,可应用于综合医院心身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中,有助于判断病情,为临床提供信息依据。

  • 标签: 心身疾病 自制评估量表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文版标准干眼症状评估量表用于国内眼科临床干眼症诊断的中的信度、效度分析及其实际使用效果。方法按量表翻译步骤将SPEED问卷转换成中文版,选取80例干眼患者为干眼组,8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中文版SPEED量表,干眼组选30例间隔4周后再次填写问卷,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系统翻译得到的中文版SPEED量表应用于临床眼科干眼症患者诊断中,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04;重测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21;累计贡献率64.6%,量表特异度为66.25%,敏感度为95%。结论研究证明中文版SPEED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可以用于国内干眼症的辅助诊断。

  • 标签: 干眼症 标准干眼症状评估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骨科关节置换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研究,旨在掌握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方法在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期间筛选我院骨科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中确诊为深静脉血栓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在研究组;将其中没有深静脉血栓的50例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分在对照组,仔细收集两组患者的详尽临床资料,并依据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所有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研究组的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低,中,高危风险分级中,研究组与对照组风险分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能够对骨科关节置换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预测和判断风险等级,在临床上可用于骨科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 标签: Autar血栓风险评估量表 骨科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丁苯酞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其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治疗前精神心理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为88.1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4.29%,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患给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患精神健康情况,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总体治疗效果,具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疗效 精神心理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老年性痴呆胰岛素治疗后简化智能量表评分的变化。方法取本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T2DM)并发老年性痴呆(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12周后比较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明显增大T2DM并发AD患者的MMSE评分,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老年性痴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阴性症患者中选择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进行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5%)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0%)更显著,两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症状量表评估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阴性症治疗中联合应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不良反应率。

  • 标签: 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阴性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院门诊药房配药差错原因。方法本次研究对选取我院门诊药房出现的配药差错100例进行统计分类,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2018年4月,分析其原因并且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医师处方差错20例,药剂师配药差65错例,其他差错15例,医生处方差错以及药剂师配方差错是两个主要原因,控制相同药物的剂型、规格以及品种也尤为重要。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或者避免配药差错的发生,进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医院门诊 药房配药差错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休克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依据组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休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休克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方式。护理后以患者及家人满意度来评价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急诊休克病人护理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休克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乙哌立松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探究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对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月—2018年3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0例,将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应用到对照组,将乙哌立松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应用到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以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较高,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化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较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7.28±1.37)分、(5.58±1.11)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为(9.10±1.45)分、(6.87±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乙哌立松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效果显著,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乙哌立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慢性紧张性头痛 患疗效 焦虑抑郁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短期临床培训对提高临床护生共情能力的效果。临床护理实习生处于学生与职业护士之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了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共情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顺利的完成临床实习,我院针对这个群体进行了共情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方法到我院临床实习的护理实习生288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儿科1、妇产科1)使用常规的带教方法进行规范带教,实验组(儿科2、妇产科2)采取新型的带教方式进行带教。结果两组实习护生在培训前后的量表结果,应用组间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型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共情能力有明显提高。

  • 标签: 护生 共情能力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甘遂的毒性部位,分离、纯化甘遂毒性成分,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甘遂毒性物质基础。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甘遂,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石油醚部位分成不同极性段,以MTT法测定甘遂各部位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甘遂石油醚部位中毒性最强的分离段,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毒性极性段进行分离,再结合薄层制备及过凝胶柱SephadexLH-20的方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获得毒性成分。毒性成分采用MTT法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法考察其毒性大小。结果从甘遂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acid(1)、Trilinolein(2)、prostratin(3)、β-sitosterol(4),其中化合物3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为12μM。结论甘遂的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二萜类成分相关,毒性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发生相关。

  • 标签: 甘遂 毒性成分 二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常规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精子DNA损伤程度分为两组。结果DNA损伤率<25%组患者的前向运动精子、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DNA损伤率≥25%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子DNA损伤或可成为独立精子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并有助于改善辅助生殖治疗结局。

  • 标签: 不育 男性 精子 DNA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水痘疫苗预防小儿患水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幼儿园儿童300例,接受水痘疫苗预防儿童有150例,未接受水痘疫苗儿童有150例,所有儿童水痘发生情况及水痘保护率对比。结果与未接受水痘疫苗注射儿童组比,接受水痘疫苗儿童水痘发生率低,水痘保护率高,P<0.05。结论对儿童实施水痘疫苗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其自身水痘感染率,显著提高儿童水痘保护率,改善其预后情况,显著提高免疫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水痘 疫苗预防 小儿 水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入常规组和干预组中,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术后各时间点(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48时)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各时间点(术后1小时、4小时、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镇痛剂使用率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护理干预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降低镇痛剂使用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到2018年1月。分析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结果婴幼儿在接种1、2和3年后的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度分别为(120.01±10.27)mU/ml、(92.36±8.29)mU/ml和(49.26±7.29)mU/ml,三个时间段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但是不良反应症状在24小时内可自行消失。婴幼儿在首次接种第4、12、24周后的HBsAb转阳率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婴幼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会显著降低,值得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 抗体滴度 不良反应发生率 HBsAd转阳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控制与评价。方法以常规管理模式组(n=55例)和加强管理模式组(n=55例)作为110例手术治疗患者主要的分组形式,进而对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加强管理模式组经过管理后的空气菌落数(0.16±0.08cfu/皿30分钟)明显少于常规管理模式组经过管理后的空气菌落数(0.73±0.12)cfu/皿30分钟(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洁净手术室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期间,为了降低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感染率,就需要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的感染管理方面的工作。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感染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所收治急性心肌梗死8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急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CI组和溶栓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结果PCI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溶栓组(P<0.05);PCI组患者急诊治疗后血管再灌注成功率为85.71%(36/42)明显高于溶栓组66.67%(28/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急诊治疗后其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中对其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可有效在梗死早期实现血管再灌注,促进梗死面积的缩小,对于改善心肌供血,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108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均优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获得较常规护理更佳的效果,可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提升舒适度。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