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享受着物质生活的同时但疾病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威胁着我们的生命,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型H1N1。在这些数据中无情的流感带给我们多么大的伤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就可以找到对抗方法,就可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 标签: 识别流感 重在预防 减轻伤害
  • 简介:摘要目前关于患者戒烟的临床实践指南趋于完善,而全科医生必须首先确定患者是否使用烟草。本研究将检测(1)全科医生检测吸烟状况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2)与检测烟草使用情况有关的全科医生和患者的特征。最终帮助全科医生识别患者的吸烟状况,从而在预防性保健方面或在提供戒烟建议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全科医生 吸烟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手段效果及改进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肝脏核磁共振检查患者50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手段对其检查中的影响。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患者在核磁共振中呈现出较为平稳的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检查,50例患者中有42例在检查中情绪平静,过程平稳,8例患者虽然情绪稍有波动,但很快稳定,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满意度达到94.8%。结论在肝脏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起到平稳患者情绪,保障检查顺利进行的效果,因而值得在肝脏核磁共振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肝脏 核磁共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医院加强综合管理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于2015年8月开始对某院展开综合管理手段,针对临床合理用药开展管理干预,对比在实施综合管理前后某院处方开具中红灯数量与黑灯数量差异性,并计算不合格率。结果在实施综合管理手段后,红灯与黑灯数量所占比例明显下滑,用药不合格率由6.15%下降至0.88%。结论综合管理手段应用于医院用药管理中可帮助提升用药合理程度。

  • 标签: 合理用药 综合管理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急救患者护理过程中关于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本院急诊所收治的所有急救患者中选取其中的4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这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识别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院前急救依从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职业精神,从而提高第护理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 标签: 急诊急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让人们对消化道出血有所认识,有所警惕,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并很快康复出院。方法回顾分析消化急诊科实习以来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成活率,并避免了再出血的发生。结论家属送往及时,医生护士很快救治,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并且及时报告医生使医生作相应的处理,加上护士住院期间认真细致的护理,使病人住院及时,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 标签: 识别出血 抢救生命
  • 简介:深度辅导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型的教育和引导方式,更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和广度的重要举措。但是,有些大学生对于深度辅导的意义认识还不充分,理解还不到位,他们在深度辅导过程中往往采取回避或防御的态度,掩饰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 标签: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防御 识别 大学生 引导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粘贴式腕带在ICU患者身份识别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ICU使用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粘贴式腕带粘贴于病员服的胸前,对照组采用常规打印电子腕带佩戴于手腕或脚踝。定期观察两组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核对所需时间、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腕带在实验组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核对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腕带导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使用粘贴式腕带粘贴于病服胸前可减少护士操作前进行身份识别所需时间,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士核对的依从性,准确性,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患者 改良腕带 身份识别
  • 简介:摘要通过对基层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如孕产妇、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组织管理及医院设施、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旨在为孕产妇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医院产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基层产科 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会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手段的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间在在我院治疗的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在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的血压指标情况(血压、血压控制率)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优于对照组的11.54%,比较差异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30%优于对照组的86.54%,比较差异值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进行干预,不但能有效控患者的血压指标,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显著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优质护理干预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普放手段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患者一共有120例,分别对120例病人采取CT检查和谱放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CT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普放组(P<0.05);普放检查只是能够显示病灶大小和病变关系,然而CT检查能够对其边缘给予清晰显示。结论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采取CT检查的效果明显优于普放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 普放手段 诊断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心理疾病上应具备的识别能力。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在嘉兴市的秀洲区、南湖区、桐乡市三个市辖区或县级市中整群抽取30名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这些服务人员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结果就抑郁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80.0%>秀洲区60.0%>桐乡市40.0%;就焦虑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70.0%>桐乡市30.0%>秀洲区20.0%;就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而言,从高到低为南湖区90.0%>郑秀洲区50.0%>桐乡市30.0%。虽三组数据有所不同,但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服务人员缺乏对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资源不足和重视不够是主要原因,社区应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其心理疾病识别能力。

  • 标签: 卫生服务人员 社区 心理疾病 识别能力 人员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45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资料,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实验室分析、内镜检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发病特点。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治疗,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多为阵发性腹痛。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上升44例,所占比例为97.78%;腹水检查10例存在腹水,所占比例为22.22%。其中少量腹水5例,所占比例为50%;中量腹水2例,所占比例为20%;大量腹水3例,所占比例为30%。45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中,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斑片状充血、糜烂以及息肉等。组织学表现为黏膜慢性炎,间质内嗜酸粒细胞浸润。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多具有腹痛、恶心等临床症状,通过血常规与内镜检查的方式有效判断患者的症状发展情况,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快速改善嗜酸粒细胞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发病特点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合并心衰早期识别进行剖析,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H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心衰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10例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5例并发心衰,发生率4.54%,均得及时处理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HD患者并发心衰早期准确识别,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死亡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力衰竭 早期识别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仪器提供的测量信息和报警信息快速甄别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提高复检准确率方法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检测信息与正常对照组的信息作对照,找出两者存在的典型差异。结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直方图和报警信息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快速检出标本是否存在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以施教项目多、课时少,缺乏教学音像资料,实践教学只注重操作规范、忽视能力培养,导致新入职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存在摸索性等问题,参考《中医护理学》我科通过细选精讲,依据中医护理教材,制作相应的教学模型,采用“传统教学—多媒体示教—模具示教—临床试验—学员实操反馈”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变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后期临床实践、解决实操反馈信息等系列措施,使得新入职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得到实际的提高。

  • 标签: 中医护理 规范化操作 教学模型 强化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2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识别与复位方法。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82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3月,且对置管后的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复位成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82例肿瘤患者于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异位共15例、百分比为18.29%,其中成功复位共13例、百分比为86.67%,其中2例患者因疾病因素复位失败,百分比为13.33%;于复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昏厥,主要是原因在于摆放头部刺激颈部动脉窦所引起,通过相应措施干预复位成功。15例患者均为颈内静脉异位,其中通过置管调整B超探头,即观察到颈内静脉存在导管的强回声点所确定共10例;剩余5例则是通过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发现B超显示颈内静脉存在涡流所识别。结论医务人员于置管前需正确评估导管置入长度,且通过适当调整体位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达到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肿瘤 PICC 置管 导管异位 识别 复位
  • 简介:摘要生命支持,心电监护仪观察动态心电变化,心电图识别基本知识,监测各种基本项目,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药物处理。结果本组患者20例在24h获得控制,其余全部在72h得到控制。其中21例患者经过电除颤及运用心律失常药后复苏成功。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紧急的判断能力,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抢救程序,以提高疗效。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小组,确定“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为主题,对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由76%提升到90%。结论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是各项诊疗护理工作重要的前提,开展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无陪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减少了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腕带 新生儿身份识别 品管圈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报警的意义,增加患者缺血心肌的灌注和侧支循环,减少病死率。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探究了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报警情况,并对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报警,防止由于报警不当影响对患者反搏的效果,促使主动脉球囊反搏能够正常进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主动脉球囊反搏 报警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