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的试验操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聚集仪是主要用于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从原来的光学比浊原理向多种检测原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常用试验法,可用于初步筛检血小板功能的增加或下降。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对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初步评估。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经济实用,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

  • 标签: 血小板取聚集试验 标本采集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培养检验方法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腹泻患者80例粪便标本进行的细菌培养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粪便细菌培养阳性80例中,急性肠炎30例,急性菌痢8例,胃肠功能紊乱28例,消化不良3例,腹泻待查8例。粪便细菌培养阳性21例,其中副溶血弧菌8例,志贺菌属6例,沙门菌4例,类志贺邻单胞菌2例,温和气单胞菌1例。2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急性肠炎12例,急性菌痢5例,胃肠功能紊乱2例,腹写待查者1例,消化不良者1例。结论用于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炎症性肠病的病原体分离和鉴定,粪便培养能为临床及早作出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粪便培养 检验方法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球菌属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所检查的葡萄球菌属感染患者31例,对其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实验室检验后,所有患者的样本中均存在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的实验室检验对病因的确定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结论同人类疾病相关的葡萄球菌属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头状葡萄球菌,其会导致化脓性感染及病毒性休克等。

  • 标签: 葡萄球菌属 检验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斑狼疮细胞检验方法的三种检测方法比较与评价。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实验室采用去纤维蛋白法,抗凝血法和血块法检查红斑狼疮细胞,对三种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脱纤维血法阳性34例,阳性百分率85.0%;抗凝血法阳性28例,阳性百分率70.0%;滴血法阳性26例,阳性百分率65.0%。结论采用去纤维蛋白法检查红斑狼疮细胞为好。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红斑狼疮细胞(LE )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是关系到我国国民健康生活的重点工作。本文将针对某家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科抽检1000例水样,采用多管发酵法以及滤膜法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进而明确不同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完成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及评价标准分析工作,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检验 评价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完成HIV检测后表现出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我中心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免疫检验所提供的20份HIV抗体质控血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健康体检者200份作为实验对照组;之后于临床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展开ELISA(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ELISA实验与金免疫层析实验。最终对检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双抗原夹心EILSA对于室间质评血清、2NCU/ml、4NCU/ml血清的检测阳性率及对健康体检者标本的阳性率(100.0%、100.0%、100.0%、0)高于间接EILSA(75.0%、70.0%、65.00%;2.50%)和金免疫层析实验(70.0%、75.0%、7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HIV的准确度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金免疫层析实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几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检验方法不同将62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分为A组(26例)、B组(14例)、C组(22例),其中A组患者行培养法检验,B组采用干化学酶法检验,C组采用镜检法,对比三组阳性检出率、菌丝、菌孢子和假菌丝的检出情况。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阳性检出率更高,皮尔斯卡方检验提示组间数据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5.086、5.250,P=0.043,0.029);B、C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611)。A组菌丝、菌孢子、假菌丝检出率明显高于B、C两组,卡方检验提示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12=4.949、5.1195.469、,P1=0.039、0.033、0.026;χ22=4.553、5.483、3.931,P2=0.038、0.022、0.049)。结论采用培养法检验妇科炎症感染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炎症 感染检测 微生物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冰试验和疲劳试验在重症肌无力辅助诊断为一致性,进而评估冰试验在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实施试验的专科医师双盲,对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一名专科医师进行冰试验,另一名专科医师进行疲劳试验,时间相差24小时后对同一患者进行二种试验的互换交叉,分别记录试验结果,借助Kappa一致性性评价分析二试验的一致性。结果6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和疲劳试验的一致性κ=0.688。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冰试验和疲劳试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辅助诊断。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血脂生化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观察组采取分级检验方法,对比两组标本血脂生化检验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中的TG、HDL、TC阳性率等指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DL、ApoAI、ApoB等指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一般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两种检验方法的人均费用,观察组患者的人均检验费用明显低于一般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法可有效提高检验标本的可靠性、准确性,同时可明显减少生化检验产生的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分级检验方法 血脂生化检验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荨麻疹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丘疹型荨麻疹患者,共45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且复发率为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荨麻疹时,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有助于尽快康复,并极大的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荨麻疹 护理方案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骨科收治的8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观察,对照组(42例,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3例,采取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时间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9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3.6±15.7)ml高于研究组(36.8±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8,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20.8)min、(9.2±1.6)d长于研究组(86.7±15.4)min、(7.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高于研究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5)。结论应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远远比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好,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与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arbry、CNKI、CBM,2007-2017年间发表关于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与CAG方案治疗治疗MDS的文献资料。并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共2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与CAG方案相比,总生存率(OR)OR=2.72,95%CI(1.59,4.56)P=0.0002、完全缓解率(CR)OR=2.05,95%CI(1.20,3.51)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OR=0.81、95%CI(0.39,1.72)P=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可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OR和CR,并不明显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但部分患者会出现Ⅲ、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CAG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疾病(以癫痫病为例)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癫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予以丙戊酸钠治疗,实验组予以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0.00%,明显低于参考组的25.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概率为2.50%,参考组复发概率为15.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癫痫病的治疗中,选择准确高效的诊断方法,科学合理的选择药物联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神经内科 癫痫病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试验指导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于2017年1月起至2017年12月实施血栓弹力图试验结果进行临床成分输血的指导(实验组),于2016年一年间实施的常规凝血试验成分输血指导(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试验式之间对比的年度用血总量、各成分血使用量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实施血栓弹力图试验指导下的实验组使用的年度用血总量、各成分血使用量等指标明显少于实施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下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实施血栓弹力图试验指导成分输血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血栓弹力图试验 成分输血 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不同促排卵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90例参与本组研究,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将其均分三组,各30例。对D组行克罗米酚治疗(CC),对E组予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HMG),对F组予以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睾酮(T)、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与D组相比,E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低,F组黄体生成素(LH)较高、雌二醇(E2)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三组间血清睾酮(T)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D组相比,E组和F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予以不同的促排卵方案治疗,其效果不同,行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的效果优于两种单独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促排卵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升输血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患者共14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液样本检验方式的区别分为卡式微柱组和传统检验组,传统检验组应用传统的盐水检验方法,卡式微柱组应用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法,对比两组检验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卡式微柱组正定型的符合率为100%,反定型符合率为99.58%,传统检验组正定型的符合率为97.50%,反定型符合率为95.13%,卡式微柱组的定型符合率要明显好于传统检验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卡式微柱凝胶实验法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的过程中的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有效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升一次性正确率,且有利于输血安全性的提升,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血液检验 输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尽早发现新生儿溶血病,早诊断、早治疗,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和杜绝严重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40例疑似HDN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结果ABO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检出率高达75%,为临床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论通过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在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但提高了治愈率,还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溶血 筛查试验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门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门诊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122例,按照是否给予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患者)与实验组(6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试验成功率、降低焦虑程度以及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试验成功率、焦虑程度以及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中给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安全感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门诊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与耐利福平药敏试验的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临夏地区结核病定点医院接诊的痰涂片阳性病患200例,对所有病患都施以痰培养和耐利福平试验,并对其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200例病患当中,有195例痰培养提示阳性,占总比例的97.5%;有1例为涂阳培阴,占总比例的0.5%;有4例污染,占总比例的2.0%。患者耐利福平药敏试验的结果提示,新患者的耐利福平率为10.63%,复治者的耐利福平率为22.86%,初治失败者的耐利福平率为40.0%。结论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复治者与初治失败者明显比新患者多。

  • 标签: 耐利福平 结核分枝杆菌 药敏试验 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