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幼儿园一流感爆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幼托机构流感防控经验。方法对此次幼儿园流感暴发疫情的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7年4月19日—4月29日该幼儿园共报告26例流感样病例,罹患率为7.47%;病例均为幼托儿童,采集其中10例患者咽拭子标本,经检测6份H3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确定此次流感疫情为H3流感爆发;加强幼托机构晨午检、缺勤制度,早发现隔离病例,消毒和取消集体活动等是防控流感疫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流感 H3 爆发 调查
  • 简介:来访者小月(化名)、女,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最近情绪状态不稳定;以房树人绘画作品的分析为切入点,在了解小月心境状态的同时,深入分析小月的性格特质,以便于对其展开心理辅导,促使其不良认知得到改变,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 标签: 失恋 自我概念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一HIV职业暴露原因,为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起职业暴露发生过程,找出职业暴露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本次职业暴露发生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严格,发生暴露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患者情况关注不够,造成暴露人员未得到及时处置。结论医护人员接诊患者时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核心制度落实,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时限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处置机构评估后按规范处置。

  • 标签: HIV 职业暴露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宾阳县桐油果中毒的特征及引发原因,为预防与控制桐油果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4~2011年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处理的桐油果中毒事件资料。结果2004~2011年,宾阳县共发生桐油果中毒事件7,中毒59人,罹患率25.43%。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小学,每年的9~12月是事件发生的季节,小学生、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为误服。结论应加强农村小学生、幼托儿童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 标签: 桐油果 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风疹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调查疫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人群聚集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为今后风疹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基本情况,采集疑似病例的双份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测定。结果对前10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一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风疹暴发疫情。首先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晨检,搞好个人卫生,每日环境卫生,通风,消毒以及搞好宣传教育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措施。其次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尤其应对没有纳入免疫规划的5岁及以上年龄儿童、中小学生等高危人群,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风疹 暴发 控制措施 流行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了解城市供水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方法监测点、检测项目按《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要求进行,水质评价标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结果突发事件中,水质监测合格率仅为16.67%。结论城市供水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水质处置能力不足,应加强能力建设,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 标签: 饮水安全 突发事件 处置能力
  • 简介:“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来的,说的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0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后发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 标签: 蝴蝶效应 系统发生 热带雨林 连锁反应 气象学 南美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州市某区一中学生肺结核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分析中学中结核病的发病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结核病的预防以及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防止学校结核病的流行甚至爆发的目的。方法分析肺结核疫情专报网及金坛区肺结核定点医院提供的报告书,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A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1例活动性(涂阳)肺结核患者,通过对该患者密切接触的71人进行筛查,经PPD检测,发现强阳性3人、阳性27人,阴性36人,其中强阳性比例为4.23%,阳性比例为38.03%。筛查中并未有发病人员,期间该校也未出现新结核病病人。结论开设结核病防治的专门课程或进行专题讲座;加强学生的健康体检,对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结核病 学校 疫情分析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某校部分学生引起中毒的病因。方法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样品的采集,结合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分析。结果误食蓖麻子引起的中毒。结论该起中毒由蓖麻子引起。

  • 标签: 学生 中毒 流行病学 蓖麻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小学生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特点,为今后学校流感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整个疫情持续16d,疫情波及4个班级,共发病20例,罹患率2.18%,实验室检测为H1NI流感病毒。结论本疫情是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首例病例发病后未及时隔离和治疗,学生之间直接接触频繁,流感疫苗接种史无该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流感 H1N1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自然村一急性胃肠炎疫情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2月10~28日该村共发生急性胃肠炎病例14例,罹患率为28.57%,最小31岁,最大70岁,男女性别比为1.31;10例患者粪便、肛拭子标本经疾控中心PCR检测,6份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通过采取病人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该自然村井水被污染。供水系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议尽快改用市政自来水供水。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疫情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实时监测每日新发病例,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此次疫情共发病7例,罹患率为3.57%,均为轻型。该疫情主要集中在中1班,患儿年龄在4-5岁之间,提示4~5岁年龄段的儿童可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实验室检查2例患儿肛拭培养EV71型、CVA16型及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结果2例均为阴性。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内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及幼托机构消毒和检查制度,综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聚集性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一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特征,为本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特点提供预防和控制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该次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情况、疫情包括病例、时间、性别、住宿及年龄分布等特征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隔离观察、治疗,预防接种,并加强易感人员监控、强化病情监测等措施,密切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此次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情况主要为在校小学生,总发病率为36.75%,男性发病率为48.94%,女性为51.06%,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段发病分布为7~8岁发病率最高44.68%,其次为3~6岁为31.91%,最低为两岁以下及11~15岁年龄段,分别为4.26%、8.51%,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校属于半封闭式管理模式,人群密集、居住及学习环境空气流动低、卫生状况差及大多农村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不全等因素,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易暴发流行。作为乡村免疫防疫工作者,须做好疾病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易感者,以减少该病的流行。

  • 标签: 腮腺炎 爆发流行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或杜绝误种事故发生,要严格疫苗接种的“三查七对”;加强医生的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的严格训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法认真调查、分析误种情况;做好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儿童家长的密切配合及时采取相关处置措施。结果及时处置,强化接种医生的“三查七对”意识。结论本将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注射的事件,是属于预防接种事故。

  • 标签: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误种 事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查明2017年我县发生一因地宴席聚餐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聚餐者、餐饮加工人员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饮用水、病人和餐饮加工人员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和卫生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病例50例。罹患率为11.36%,从现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1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