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采访与写作是新闻记者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社会的政治经济动向、科教文化潮流、外交军事突变以及各种风云人物的活动都是这一工作反映的内容。要写出一篇好的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写作能力.这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综合行为。当记者在枯燥的材料堆里翻开资料,当他与一个初次采访的人物去谈话.在面临危险的环境中找新闻时…….是何种动机支配着记者去克服困难.完成这些采访任务的呢?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 标签: 记者 心理动机 职业 写作能力 社交能力 应变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谵妄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ICU谵妄患者,根据谵妄发生时间,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与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平均ICU住院日与谵妄好转率。结果研究组转出当日的APACHEⅡ评分、平均ICU住院日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谵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缩短了ICU患者的平均ICU住院时间,提高了谵妄归效果。

  • 标签: 强化护理 ICU 谵妄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住院患儿家长心理疏导对疾病归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分析对线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儿的94例家长,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异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医护人员在对患儿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家长心理疏导,对照组患儿的家长则单纯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疾病归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疾病康复率为85%,对照组患儿的疾病康复率为65%,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住院患儿家长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的归,提高康复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住院患儿家长 心理疏导 疾病转归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面相应国务院号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我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作为试点科室,从2015--2016年开始探索双项诊在专科的应用模式,并制定出专科双向诊制度及流程,共上下诊患者约100人,科学、有效、及时做到“手术在三甲医院、康复在基层医院”。

  • 标签: 双向转诊 耳鼻咽喉科
  • 简介:生态旅游起源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全球的流行,本文揭示了生态旅游得以产生的生态动机背景,从生态旅游是对自然家园的回归、是“集体潜意识”的留存、是对“道法自然”的理想追求、是人的身心生态平衡的需要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证了人类的终极价值观应是人类与社会自然界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的发展,倡导包括人在内的社会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谐。

  • 标签: 生态旅游 深层生态动机 身心生态平衡 心理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进行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8~2015.8)我院收治的110例肿瘤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肿瘤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肿瘤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4.55%)明显比对照组低,P值小于0.05。结论肿瘤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进行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的护理效果可观,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微信 延续性护理 肿瘤 PICC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院际间诊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院际间诊228例脑出血患者在诊前准备、诊时注意事项、转运途中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228例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成功转运227例占99.6%,死亡1例占0.4%。结论脑出血患者院际间诊重在准确、迅速对病人进行评估,及时、有效地现场急救,快速、平稳地运送病人,运送过程中做好生命支持和监护。

  • 标签: 脑出血 院际间转诊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为宜,记录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抑郁状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躯体化障碍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6.36%,对照组仅获得68.18%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SDS量表得分均较之前显著减少,但研究组心理抑郁状态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36%,对照组则存在高达29.55%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特征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胎肩新式分娩机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肩难产产妇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产妇40例。对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而实验组产妇则采用胎肩新式分娩机转进行处理,对比两组产妇处理的结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道发生损伤以及产后的出血量均要低于常规组产妇;实验组产妇新生儿发生窒息、锁骨骨折以及臂丛神经性损伤的发生概率也要明显低于常规组产妇(P<0.05)。结论胎肩新式分娩机处理肩难产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肩难产 胎肩新式分娩机转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强化护理对ICU高龄患者术后谵妄归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ICU高龄术后谵妄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30例。均给予甲乙两组患者常规护理,甲组加用强化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谵妄归情况以及APACHEII评分情况。结果甲组患者谵妄的归率(96.67%)高于乙组患者(76.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甲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11.75±2.31)分少于乙组患者(16.33±2.72)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0,P=0.000)。结论在ICU高龄患者术后谵妄中,强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确

  • 标签: ICU 高龄患者 谵妄症 强化护理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剖宫产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急诊剖宫产术治疗的产妇46例,在围手术期对其优质护理,观察母婴结局。结果46例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无产妇死亡。新生儿3例宫内窘迫,2例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结论对急诊剖宫产术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产妇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 剖宫产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成就动机对学生作业水平发挥的影响。方法设计难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两组赏验材料,比较分析同一组被试在一般成就动机状态下和较高成就动机状态下的测试成绩。结果一般成就动机状态下的测试成绩均值为341.1211分.较高成就动机状态下的测试成绩均值属370.1597分.均值差异显著;两组成绩相关系数0.414,其差值分数的极差为248.40分.标准差63,2914。结论成就动机对学生作业水平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起促进作用.但不排除存在个体差异。

  • 标签: 学生 智力 心理学 学习成绩
  • 简介:摘要学习动机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348名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军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良好,内部学习动机强度高于外部动机学习强度,求知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动机水平与军龄、年级和队别有显著关联。

  • 标签: 军校大学生 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规范治疗和非规范治疗对先天性梅毒结局的影响状况。按照前卫生部颁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梅毒两项检测和诊断,确诊后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及临床观察,对其所产婴儿亦进行规范化救治,判断产前干预后妊娠结局和婴儿的归。结果实验组的分娩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所产新生儿RPR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婴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婴儿9月、18月TPPA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产前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配合产后新生儿诊治及家属护理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儿RPR、TPPA阴率和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从根本上控制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孕前筛查是必要的,对于妊娠期梅毒患者应进行早、晚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做好合理宣教,才能更好的保护妇女及儿童的健康。

  • 标签: 妊娠期梅毒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苄星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1月到我院急诊就诊的20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两组,第一组(152例)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20ml或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第二组(51例)心律平7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0min以上注射完毕。观察20min,若未复可继续应用原药物静脉滴注,最大累计量胺碘酮为450mg,心律平为210mg。计算24小时内转复的成功率及速率。对于24小时内复律失败的病例,考虑进一步进行介入治疗;对于24小时内复律成功的病例,分别在离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复成功率24小时内胺碘酮组91.4%,心律平组68.6%,两组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在4小时内成功复律;复律后随访不同时段维持窦律的情况,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胺碘酮组的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且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胺碘酮较心律平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率高,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胺碘酮对转复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胺碘酮 室上性心动过速 转复率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核桃”联合普通针灸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92人,其中观察组人接受“手核桃”法联合普通针灸治疗,对照组47人接受单纯普通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FMA评分和BI评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P<0.05)。结论“手核桃”法联合普通针灸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学指标,有利于患者手功能恢复,较单纯针灸治疗组疗效更好。

  • 标签: &ldquo 手转核桃&rdquo 普通针灸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型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疾病归。方法于2014年5月—2018年8月,取我院的70例双向情感障碍抑郁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时间随机将这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评判标准MMSE评分与、HAMD评分、冲动行为评分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HAMD评分、冲动行为评分与满意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显著提高双向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认知情况,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患者的冲动行为,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抑郁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斜肌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40例,其中26例患者有下斜肌亢进症状,14例无下斜肌亢进症状。对垂直斜视度≥10°的患者采用下斜肌位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下斜肌位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中共治愈28例,其中伴随下斜肌亢进组术前平均上斜度为19.25°,术后1例治疗无效,术后平均上斜度为5.14°;无下斜肌亢进组术前上斜度为14.62°,术后2例治疗无效,术后平均上斜度为4.96°。结论下斜肌位术能有效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并且在伴有上斜肌亢进患者的治疗中效果突出。

  • 标签: 下斜肌转位术 分离性垂直斜视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