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自编《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问卷》,调查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看法及建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应面临的挑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课堂的有效性。

  • 标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改革 发展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新疆某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现状,发现目前生命教育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适宜新疆某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路径。最终,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最终获得身心的健康、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标签: 生命教育 课程现状 路径
  • 简介:摘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绘画分析与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新兴心理治疗方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也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家庭动力图”绘画分析与治疗法作为经典绘画分析疗法,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很多个案提供资料。倘若将此经典疗法的原理进行合理整合与运用,它是否能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最常见的寝室人际关系带来改变。

  • 标签: 心理学 绘画分析 寝室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以及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后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运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大学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以及相关行为;采用实验性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同伴教育,使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同伴教育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改变。结果本次调查的样本量为2300人,均为高校大一新生。大学生性及艾滋病知识获得的来源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71.2%),仅有24.7%来源于父母教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中,知晓率最高的问题是“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得艾滋病吗”(96.3%),知晓率最低的问题是“世界艾滋病日是哪天”(29.5%),大多数问题的知晓率都在70%-95%之间;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基线调查显示4.8%的新生有过性行为;36.4%报告从不使用安全套;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8.54岁;同伴教育后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比较中,对性别,民族进行分层,知识总分及分层后知识总分在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后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情况分析中,对性别,民族进行分层,态度总分及分层后态度总分除了少数民族在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比较高,具有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能力。2.大学新生对于艾滋病关于情感方面的态度正向率比较高,但是对于行动方面的态度正向率比较低。3.同伴教育在艾滋病知识态度方面有一定的成效,经过同伴教育后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率和相关态度正向率都有所提高。

  • 标签: 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同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