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消除手术室安全隐患,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方法对近3年我院手术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针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各项防范措施,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安全。结论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法(TB-IGRA)与结核抗体蛋白芯片在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之间,240例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同时进行结核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和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γ-干扰素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B-IGRA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灵敏度为89.17%,约登指数为0.892,结核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灵敏度为43.75%,约登指数为0.438,两种方法诊断灵敏度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40,P<0.05),从数值上看,TB-IGRA的方法高于结核抗体蛋白芯片的方法。结论TB-IGRA技术和结核抗体蛋白芯片两种方法对于结核病的诊断,都是比较简单和快捷的方法,TB-IGRA比结核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是一种有价值的结核病诊断的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深入研究。

  • 标签: 干扰素释放酶联免疫法(TB-IGRA) 蛋白芯片 结核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化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与免疫化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胃肠间质肿瘤的病灶分别位于胃部、小肠、直肠肛管、食道等位置;免疫化表达程度最高的为CD117、CD34,而SMA以局灶状阳性呈现。结论胃和小肠是胃肠间质肿瘤的发病主要部位,及时了解CD117、CD34表达情况、组织学特征、核分裂图像等特征,可促进疾病诊断率明显提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胃肠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手术施行硬膜外麻醉后的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妇产科手并施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98例,观察98例患者在手术第一天、第三天、第十五天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98例患者第在手术第一天、第二天均出现并发症情况,经治疗后,第十五天后所有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减少。结论进行妇产科手并施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极易在手术后出现头痛、腰痛、等并发症情况,经过治疗后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评价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艾滋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艾滋病患者,分组应用不同的国产抗病毒药物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后,A的耐药率(6.52%)显著低于B(13.04%)和C(15.21%),差异显著(P<0.05)。三的HIV-RNA转阴(即指HIV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且在此期间,三的不良反应情况依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初治艾滋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国产抗病毒药物均可产生HIV-RNA转阴效果,但是其中AZT+3TC+EFV的耐药性较低,更适合应用于AIDS的临床治疗,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肺癌病症诊断中应用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块免疫化染色的价值讨论分析。方法本文共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人员,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冲洗液检查,检查结果均处于阳性状态。所有患者分别应用TCT检查(thinprepcytologictest支气管冲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将其设定为对照,同时这些患者再接受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块免疫化染色检查,将其设定为研究,对比分析两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患者的癌细胞分型诊断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患者癌细胞分型诊断率58.33%,间指标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病症病理临床诊断中应用支气管冲洗液细胞块免疫染色方法进行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癌细胞分型诊断率,达到预期临床诊断的准确有效性,对于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冲洗液 细胞块免疫化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胞块切片免疫化染色运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胸腔积液的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照予以常规的细胞涂片法处理,试验予以细胞块切片免疫化染色。来检测MOC-31、Desmin、CK7、Calretinin、TTF-1、WT-1、CD15、BerEP、CEA及CK5/6等指标的表达,对肺腺癌和间皮病变鉴别诊断的相关的免疫标记实施筛选。比较两处理方法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试验阳性的检出率为100.00%,对照阳性的检出率为53.49%,对照低于试验,P<0.05;肺腺癌表达的特异抗体为MOC-31,CK7,CD15,CEA,BerEP4,TTF-1;间皮病变表达的特异抗体为Calretinin,WT-1,CK5/6,Desmin。结论在适当抗体的组合情况下,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细胞块切片免疫化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可对肺腺癌和间皮病变进行有效鉴别,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胞块切片 免疫组化 胸腔积液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