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护理大专普通外科教学中引入并应用 CAI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方法:对 2016年 -2018年在我院外科实习的学生的数据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划分为两组, 2016年 10月 -2017年 6月的 60名的 14级学生作为对比组, 2017年 10月 -2018年 6月的 60名的 15级学生作为研究组。其中给予研究组课堂教学 +CAI教学方法,对比组课堂教学方法。结果:经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 +CAI教学方法后,应用的考核方式是理论考试这一形式。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后,研究组和对比组的实习生分数平均值分别为( 90.49±10.14)分和( 81.54±12.04)分,可以看出研究组实习生成绩显著好于对比组,等同于研究组所应用的课堂教学 +CAI教学方法的效果远远优于对比组所应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得出 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护理大专普通外科教学中应用课堂教学 +CAI教学方法,在抽象内容的形象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等方面的效果非常显著。但是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师的知识要求非常高,教师只有具备多媒体网略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才能促进 CAI教学的推广和普及。

  • 标签: CAI 护理大专普通外科教学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通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及其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普通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017年10月-2020年9月,共计11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中。本次实验采取编号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依据为患者编号奇偶性。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出院时间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出院时间有着较大幅度的缩减,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普通外科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规范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其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康复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 标签: 普通外科 胃肠道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引发普通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因素并针对每项感染因素实施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应用电脑对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性抽取出发生感染并发症的 110例患者、未发生感染并发症的患者 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引发感染的因素。在回顾性分析时主要是针对两组患者的 BMI(体重指数)、是否同时存在糖尿病病症、在围术期阶段中具体的用药情况、患者治疗中是否采取急诊手术过程、准确测量及记录切口实际长度、手术时应用的具体时间。结果:经过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引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主要是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引发的,应加强护理工作做好术前准确工作及在应用抗生素时要达到正确运用,还要在术前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要尽可能采取择期手术的方式达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并发症 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普通外科 感染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 要】口腔颌面是人体容貌的重要构成部位,此部位的病症多与牙齿有关,若是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则患者会出现牙周肿胀、牙龈疼痛等症状,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观感。但以往的拔牙技术在操作方式与设备方面都会对患者的牙周、神经系统、颌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使得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产生不配合工作等情况。对此,如何借助微创技术解决传统拔牙手术的弊端,便需要得到重视。

  • 标签: 微创外科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胸科手术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价值及其意义。方法:从我院胸外科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诊的84例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组4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并结合快速康复手术治疗。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在病人治疗中的效果。结果:经护理介入后,有1例发生并发的症状,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发生心律失常,其余均无异常;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达97.62%,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在普外科的临床护理中,将传统的、常规的手术护理与快速康复的手术护理相结合,病人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单纯的、常规的手术护理更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它的预测质量,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外科护理 快速康复 外科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以加速康复外科为角度,探索在胃肠外科当中具体应用,提高胃肠外科当中的实际临床操作,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方法:随机选取将福建省诏安县医院及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在2017年12月份至2020年6月份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病例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为150例进行常规的胃肠外科手术相关事宜,其中男性患者为为73例,女性患者为77例。观察组的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进行胃肠外科相关治疗,在150例胃肠外科患者当中,男性为64例,女性患者为86例。从围手术期、手术前准备、手术中治疗以及手术后几个角度进行两组胃肠外科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以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为观察指标,进行两组治疗效果的有效对比。在统计学分析下,年龄性别在本文数据分析当中无统计学意义。(P>0.5)。结果:根据统计学研究,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的相关治疗更利于胃肠外科患者的病情恢复。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距较大,具有统计意义(p<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运用在胃肠外科当中,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对相关治疗的满意度,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创伤的恢复,提高其后续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肠外科 临床实践 思考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加速康复外科对小儿外科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外科100例,使用单盲法和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深度加速康复外科组、中度加速康复外科组、轻度加速康复外科组。结果 轻度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的a、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加速康复外科前中度加速康复外科组和轻度加速康复外科组;中度加速康复外科组和轻度加速康复外科组的皮质醇水平相比术前水平升高。所有数据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加速康复 儿童 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际效果作研究深入分析。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医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6例,任意分成参照组33例行基本护理管理,研究组33例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手术后醒过来、摘管、下床活动和住院治疗时长,及其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后醒过来、摘管和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参照组早,住院治疗时长较参照组短;护理管理满意率96.97%较参照组的81.82%高,组间差异(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脏外科手术 运用效果
  • 简介:美国《航空航天环境医学》(ASEM)杂志是航空医学工作者重要的专业杂志之一,它在各国航空医学界拥有一大批的读者群,该刊对于我们了解航空医学界学术动向、了解国外同行的工作重点、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等都极为有用。

  • 标签: 航空医学 环境医学 杂志 工作者 学术交流 读者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 于我院治疗的94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7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和 DCS技术手术方法治疗。分析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乳酸、凝血酶原时间 (PT)、体温、乳酸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的体温、乳酸、 PT的恢复用时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将 DCS技术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急诊外科 多发伤 效果
  • 简介:摘要 : 本文通过对 829例耳鼻喉外科术患者的 流行病学调查,得出 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率为 4.10%,以及呼吸道系统疾病、泌尿道系统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感染并发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因素是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的几个重要因素。因此, 做好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手术医护人员本身严格做好术前手术器械的消毒、人员洗手及整体手术室的通风杀菌等工作, 把术后感染的机率降到最低。

  • 标签: 耳鼻喉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中聚集各种病原菌,使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在耳鼻喉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由于医护人员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的手术部位,因此为病原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得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时有发生,患者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其手术治疗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康复速度会有所减慢,其生活质量会有所降低,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会有所增加。故加强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防控显得很重要。

  • 标签: 耳鼻喉科外科 术后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外科伤口评估技术、新型敷料发明、新型护理技术等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外科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的伤口时期和类型对应的合适的敷料和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外科伤口护理实践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外科伤口  护理  伤口评估  敷料   外科伤口护理是一项看似容易但却非常重要的医疗实践过程,很多伤口经常被认为是小问题而难以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重视 ,甚至有些伤口由于护理不当或不护理而逐渐发展至常年不愈,最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里压力。随着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外科伤口护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新的成果。伤口愈合理论由干性愈合逐渐转变为湿性愈合 ,各种新型敷料和伤口护理技术也随之产生。外科伤口护理不再是从前简单的伤口消毒和更换敷料,它在伤口评估技术、新型敷料发明、新型护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1  外科伤口评估    1.1 伤口分类:根据伤口愈合的阶段和感染情况我们把伤口分为缝合伤口、结痂和坏死组织较多的伤口、急性感染和渗液较多的伤口、肉芽组织新鲜和渗液较少的伤口、慢性感染的伤口 [1]。根据不同的伤口,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的敷料、不同换药技术和不同的伤口护理方式。如损伤后已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通常采取外科干预,去除已经感染坏死的组织和细胞,引流出伤口分泌物后在采用适合的敷料加强换药处理 ,促进伤口愈合。    1.2 伤口标本采集技术:要对伤口进行准确的评估,必须采取伤口标本进行科学的分心。目前伤口标本采集技术主要有拭子、活组织检查和用吸管吸取等 3种方式。 3种伤口标本采集技术各有利弊,若伤口处有大量渗出液则最好采取吸管吸取或活组织检查方式会更好。获取标本后,可以对伤口进行准确的评估,为病人采取最适当的伤口护理方式。采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观念患者的外科伤口护理需求 [2]。    2  外科伤口护理新型敷料选择 [3]   随着外科伤口愈合理论的发展和伤口治疗理念的转变,借助于现在材料学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伤口护理新型敷料应运而生。传统的敷料包括纱布、棉垫透性过强,容易造成伤口脱水和换药时伤口机械损伤,而且不能阻挡外界的微生物,伤口感染风险较大。而理想的敷料最好能在保持伤口湿润的同时吸取多余的渗出液,而且能保温透气并隔离微生物。    2.1 理化性质的敷料   目前已发明的新型敷料主要包括薄膜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 [4]、高渗盐水敷料、水胶体类敷料、水凝胶类敷料、银离子敷料、交互式敷料等。薄膜敷料透明保湿透气,便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但敷料吸收饱和后容易导致膜下渗液积聚 ,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 ,所以不适于渗出性和感染性创面。而泡沫敷料由聚氨基甲酸乙酯和聚氯乙烯二醇多孔泡沫组成。材料较轻、弹性好、吸收渗液能力强。但缺点是不方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不好固定、抗菌性差,而且换下时容易引起机械性损伤。藻酸盐敷料止血作用好、保湿、吸收渗液的能力强。但固定性差、有异味 ,外观与感染伤口易混淆,且不适合干痂伤口,适用于术后需要促进止血及高渗出性的慢性伤口 ,如压疮、溃疡等。高渗盐水敷料可通过高渗作用抑菌和降低组织间隙的水肿、清创不具有特异性,较适用于伤口护理的初期。水胶体类敷料能吸收渗出物形成凝胶 ,保护伤口不会再次受到机械性损伤。清创作用好、黏性强、密闭创面效果佳 ,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便捷,可根据伤口的形状任意裁减。缺点是有时会导致过度湿润及周围皮肤的浸渍。适用于清洁伤口和用于消除伤口的炎症阶段。水凝胶类敷料可以连续吸收伤口的渗出物而且有温和冷却的作用。但是黏性较差、固定性不好、抑菌作用不强,一般比较适用于皮肤擦伤、激光和化学损伤等造成的伤口。银离子敷料抗微生物能力极强,但是有细胞毒性,一般较适用于严重污染或感染的伤口。交互式敷料具有特别的可主动调节创面病理生理环境的能力 ,一般用于外科伤口的清创期及肉芽期。    2.2 生物膜类   所有的新型材料中生物膜类材料的特性最接近医学认为的理想敷料 ,目前有天然生物敷料和人造生物敷料两大类。天然生物敷料又包括同种同体皮和同种异体皮。人造生物类敷料主有膜型胶原生物敷料、海绵型胶原敷料 ,复合型胶原敷料等 3种。一般来说生物膜敷料效果较其他敷料要好,但是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 ,来源也较少,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仍没有广泛应用。    3  外科伤口护理新型疗法    3.1 伤口局部封闭负压引流   有些伤口尽管应用新型敷料进行护理仍然需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甚至有些伤口还会长久不愈 ,或者愈合后又重新复发等。医学研究发现对于这种顽固性伤口采用伤口局部封闭负压引流疗法可以促进愈合。但原因可能是局部封闭负压引流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局部血液灌注,在患者伤口组织表面形成机械应力从而促进患者伤口部分内皮细胞的增殖、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形成等 ,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    3.2 氧气疗法   有些伤口因为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而需要借助氧疗提高吸入气中的氧浓度,目前氧气疗法已经广泛应用在很多医学实践中。氧气疗法可通过提高患者伤口局部组织中的氧含量而促进伤口附近侧支循环系统的重新构建 ,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使伤口组织的快速修复。    3.3 患者心理护理   新型的外科伤口护理理念不仅包括对患者身体的伤口进行科学的护理还包括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很多患者在清理伤口或换药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情绪,对于慢性愈合伤口还会产生悲观情绪。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的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减轻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并提高外科伤口护理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水平,促使患者的伤口和精神尽快愈合。   参考文献    [1]王玉兰 .伤口处理与更换敷料体会 [J].中外健康文摘 ,2017 ,9(25).    [2]詹秀兰 ,黎中良 ,曾雪玲 .伤口护理新进展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22(4):425.    [3]朱圆 ,曹伟新 .外科伤口敷料的选择 [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22 (4):56-57.    [4]姚江颖 ,袁玥旻 .藻酸钙伤口敷料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 [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 ,24(11):25-26.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普外科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影响,接受全身直肠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普外科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采用标准的普通外科手术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和再入院率。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概念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和复发率低于或低于使用正常护理模式的患者。快速康复概念的临床影响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普外科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护理的价值。方法:纳入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实施FTS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各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排气、留置尿管、引流、下床活动与住院各时间指标均是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显著,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泌尿外科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治疗工作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从我院以往收治的病例中选出100例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作为研究对象,这100名患者之中存在院外感染以及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研究人员需要将其痰液标本按照医院的标准进行常规微生物鉴定,以此来确定造成患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具体类型,从而为患者安排治疗内容,能够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这些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过后,研究人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来证明治疗疗效。结果:这些患者在完成常规微生物鉴定之后,发现造成患者在院外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占总体院外感染患者人数的54.1%;而造成患者在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人数占比约为71.8%,其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病原菌,例如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氏菌等。医护人员在明确造成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原菌类型之后,分别对患者对症下药,这100名患者在接受了相对应的治疗工作之后,有87名患者恢复健康状态,而院外感染者恢复情况为53/61,治愈率为86.9%;而院内感染者恢复情况为27/39,治愈率为69.2%。结论: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医护人员首先需要确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从而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来为患者进行用药,同时了解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以免出现药物过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普通内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