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肺栓塞症状采取 CT 肺动脉造影、 MR诊断的效用。 方法 我院于 2017 年 8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 46例肺栓塞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肺栓塞症状采取MR、 CT 诊断情况与 MR 诊断肺栓塞阴性与阳性患者参数指标。结果 46例患者中,最终诊断结果为 24例肺栓塞, 25例完全栓塞, 21例部分栓塞,比较 CT 诊断情况,肺栓塞经 MR后,特异度与敏感性更高,数据之间比较 ,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阴性肺栓塞患者 肺动脉干血流平均速度( 17.58±4.26 ) cm/s,肺动脉干血流峰值( 67.28±6.78 ) cm/s,肺实质信号强化变化率( 7.26±2.34 ) %,各项参数指标均高于阳性肺栓塞患者, 峰值时间( 7.26±2.34 ) s低于阳性肺栓塞患者 ,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比较 CT 诊断情况,给予肺栓塞患者 MR 诊断,具有更加显著的诊断效果,能够在急诊中作为可疑肺栓塞诊断技术。

  • 标签: 肺栓塞症状 MR 诊断 CT肺动脉造影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提供并发症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4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作为对象,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术后并发症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57%)和满意度(100.0%)均高于对照组(88.57%)、(90.0%),他们之间的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术后并发症护理,既可以使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术后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扫描,同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再进行图像处理。结果:100例患者扫描期间屏气呼吸符合要求,心率在58-67次/分,影像质量可满足影像学评价,4例患者扫描期间心率升高,影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造影剂注入均一次成功。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成功率与护理配合相关,护理工作贯穿检查的每一步,检查期间重视控制心率,训练护理,避免造影剂过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配合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估颈部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采取超声造影做颈动脉斑块检查的 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 50块颈动脉斑块,包括硬斑 21例、软斑 14例和混合斑 15例,斑块部位包括颈内动脉 6块、颈动脉窦部 35块和颈总动脉 9块;超声检查发现,混合斑与软斑最大增强密度显著高于硬斑 (P<0.05);混合斑与软斑最大增强密度显著高于硬斑 (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 斑块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33(66.00%),患者住院时间为9.43±3.21天,患者住院费用为2.03±0.77万元。实验组15例患者中,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49(98.00%),患者住院时间为6.33±1.87天,患者住院费用为1.13±0.35万元。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颅内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实现患者住院费用的有效降低,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全脑血管造影术 介入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82 例 2018 年 12 月至次年 12 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不同的入路路径将所有患者平分成两组,一组患者经桡动脉入路,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经股动脉入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和造影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穿刺用时和造影用时短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时,选择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穿刺时间和造影时间。

  • 标签: 不同入路 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入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论文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本科6例外渗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效果明显,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大大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64排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子宫输卵管造影与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对比。方法:将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整治的68例输卵管不孕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划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择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实验组选择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两组患者的通畅、通而不畅、阻塞检出率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子宫输卵管造影与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与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均能够清楚显示输卵管情况,但是相比之下,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应用优势更加显著。

  • 标签: 子宫输卵管造影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不孕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穿刺活检肺周围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经皮活检穿刺的肺周围性病变患者 64例,其中 30例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设为对照组,另 34例术前行超声造影,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取材成功率、影像学特点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病变取材成功率上,观察组为 100.0%较对照组 86.67%明显较高,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坏死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20.67%较对照组 13.33%差异不显著,且 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为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肺周围性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术中实施超声造影的效果显著,即可准确选择取材路线和部位,且可达到较高的取材成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肺周围性病变 穿刺活检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在产后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 52例临床疑为产后或引产后胎盘植入产妇,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磁共振检查,并与病理或综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差异。结果: 52例临床疑诊胎盘植入的产妇,病理和综合诊断最终确诊 35例胎盘植入, 17例胎盘残留。超声造影诊断 33例胎盘植入, 19例胎盘残留,漏诊 5例,误诊 3例; MRI诊断 35例胎盘植入, 17例胎盘残留,漏诊 4例,误诊 4例;超声造影与 MRI的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灵敏度分别为 85.3%和 88.6%,特异度分别为 82.4%和 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在产后胎盘植入临床诊断都有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 磁共振 产后胎盘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5例护理体会核心进行探究。方法: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选择我院治疗的 25例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用随机分组法把要探究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12例,观察组患者 13例 ,对照组不给予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眼科门诊疾病采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并且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科门诊诊断的眼疾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二组使用检眼镜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诊断准确率比较,一组是93.00%,二组是74.00%,(x2=12.178,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眼科门诊疾病诊断时采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眼科门诊 诊断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3D-DSA图像上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夹角大小,探讨该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3D-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配套软件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ACoA)的空间角度,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者1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A2-ACoA夹角平均为140.5°±19.76°,对照组平均夹角为114.7°±16.73°,统计分析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t=3.928,P〈0.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空间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相关性。夹角大者易于发生前交通动脉瘤。

  • 标签: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血流动力学 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P

  • 标签: 内镜 胰胆管造影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P

  • 标签: 内镜 胰胆管造影 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