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对消化道粘膜以及粘膜下病变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可达到与外科治疗相似的效果,因而对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合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全过程,还要会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并与手术者形成默契的配合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内镜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 ES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用微创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创面愈合时间较之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痔疮套扎术 外痔剥离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内镜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内镜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内镜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内镜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内镜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内镜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共 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采用胃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观察组给予黏膜剥离术( E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一次性组织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时,为保证成功需要按照病灶大小与来源,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胃黏膜切除术 黏膜剥离术 早期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