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 A型主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护理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对 26例主动患者,其中男 21例,女 5例,对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结果 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功能不全以及术后引流量多而需再次开胸。结论 精心正确的术后护理对观察患者病情,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并发症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主动动脉瘤 25例护理体会核心进行探究。方法: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选择我院治疗的 25例患主动动脉瘤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用随机分组法把要探究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12例,观察组患者 13例 ,对照组不给予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主动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内科主动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2月治疗的主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干预1个月后,住院天数和心理状态;出院后5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0.70±2.57)天,低于对照组(25.31±3.2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 主动脉夹层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对性急救护理在主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调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主动的患者(88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两种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分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主动患者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疾病症状,防止不良情况出现,在临床上显示卓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对性急救护理 主动脉夹层 急诊救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医院对主动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模式对其不良情绪反应与依从程度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在医院接受主动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30例,收治患者诊疗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之间,将其随机平均的划分成为观察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普通护理干预组),各15例,试探讨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其不良情绪反应及依从程度的具体比较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该护理模式后,其护理效果评价的具体情况为:不良情绪反应(8.31±2.14)分、依从情况(93.11±1.78)分,较对照组患者总体护理情况更佳,(P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手术治疗 护理模式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在A型主动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A型主动患者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C组与观察J组,每组各46例。对照C组采用常规跟诊护理,观察J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确诊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与确诊时间可知,观察J组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C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型主动夹层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候诊与确诊时间,为患者治疗赢得更多有效时间,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护理流程 A型主动脉夹层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糖尿病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主动内球囊反搏泵是临床上急性心梗的有效治疗器械,存在的护理问题,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的临床护理,从饮食指导,血糖监测,床上运动,心理指导四个方面改善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结合糖尿病合并理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内球囊反搏泵患者特点给予合理的护理使患者的治愈效果改善。结论:糖尿病是引发加重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内球囊反搏泵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控制与整体护理能患者治愈效果得以改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使用主动内球囊反搏泵护理的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胸腹主动CTA检查中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的图像质量。方法:本次4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胸腹主动CTA检查患者,入院日期为2020.2-2020.11,本次研究分组方法采用数字分组模式,组一为分析组:例数:20、组二为参比组:例数:20,分析组利用50mL对比剂实施检查,参比组利用90mL对比剂实施检查,分析主观阅片评价结果及客观测量指标。结果:分析组主动弓、T6水平胸主动、L3水平腹主动CT值与参比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两组主观阅片成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胸腹主动CTA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检查的成像效果能够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CTA 低剂量 对比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主动瘤介入治疗期间患者的护理需求,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治疗的腹主动瘤疾病患者,从中选取80例,均行介入治疗。采取随机法分组,伦理委员会批准。分别予以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常规护理、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组间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5.00%),P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情绪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在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所收治的共计26例行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划分为接受普通护理管理的13例对照组,以及接受综合护理的13例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只接受了普通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且采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是明显更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至行腹主动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群体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缓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应用价值优秀。

  • 标签: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综合护理 住院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在心内科行主动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内容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卧床时间、个人情况、个人肢体自主活动能力、患者血液检测凝血情况 6项,根据总分值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 3个级别,分别在临床观察、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正确体位的选择、医用弹力袜的使用及用药观察护理等方面制订并实施标准护理计划。结果: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应用于主动内球囊反搏术患者后, 158例行主动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中仅发生深静脉血栓 7例。结论: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主动内球囊反搏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对其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 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3D-DSA图像上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夹角大小,探讨该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3D-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配套软件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ACoA)的空间角度,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者1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A2-ACoA夹角平均为140.5°±19.76°,对照组平均夹角为114.7°±16.73°,统计分析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t=3.928,P〈0.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空间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相关性。夹角大者易于发生前交通动脉瘤。

  • 标签: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血流动力学 角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经验及术后效果、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二年期间,所做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性疾病的手术进行分析:全组18例患者,18条肢体,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下肢动脉栓塞情况及病变范围,均给予急诊行股动脉或腘动脉切开取栓术。结果 术后第1-2天血运恢复17条肢体,足背动脉恢复搏动15条肢体。除1例肢体截肢外,余17条肢体随诊2月~1年,皮温、皮色、足部活动均正常,效果良好。 结论 下肢动脉取栓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手术的关键是重建肢体远端的血供及术后远端动脉的通畅率。

  • 标签: 动脉栓塞 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到本次脑梗死组的研究对象当中,随机选择同期 50名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2月,对比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 CCA、 BIF、 ICA发生率分别为 28.00%、 68.00%、 54.00%,对照组分别为 22.00%、 38.00%、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梗死组内膜增厚发生率为 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 50.00%,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05);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是混合斑,脑梗死组的混合斑、软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脑梗死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 40.00%、中度狭窄率为 14.00%、重度狭窄率为 10.00%,对照组患者轻度狭窄率为 38.00%、中度狭窄率为 6.00%、重度狭窄率为 2.00%,中度、重度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诊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狭窄 超声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2006年2月10日晨被人发现与同屋1人在屋内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屋内煤炉已熄灭,即送我院急诊科抢救。查体:血压130/80mmHg,脉搏110次/min,呼吸30次/min,深昏迷,压眶无反应,双眼左上斜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牙关紧闭,心率11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干性罗音,腹平软,四肢肌张力增加,双巴氏征(+)。患者既往体健,嗜烟酒。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股动脉栓塞 双肺呼吸音粗糙 大小便失禁 临床资料 昏迷不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接受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术治疗的患者58例,时间在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将患者分成预见组和常规组,每组29例,其中预见组主要接受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常规组主要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预见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