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肾功能正常的血压未达标的RH患者86例,螺内酯组30例,美托洛尔组30例,特拉唑嗪组26例,于干预前、干预后1月及3月查动态血压,采血查电解质、肾功。比较三组动态血压结果。结果 三组在干预后1月血压均下降,组间无差异;在干预后3月,螺内酯组降压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螺内酯相对于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对RH患者的长期降压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缬沙坦和螺内酯治疗方法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研究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实施缬沙坦和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无名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77.15±4.62)mmHg、收缩压SBP(120.72±5.28)mmH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92±5.28)mmHg、(124.85±5.22)mmHg,且左心室重构指标中,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散(57.17±6.1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30.84±3.61)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0.22±3.46)mm均低于对照组(51.39±5.29)%、(35.29±3.52)mm、(57.16±3.52)mm;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缬沙坦 螺内酯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缩宫联合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20.2—2021.5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0例)行缩宫治疗,实验组(30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缩宫联合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比较组间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结果:实验组的止血时间(18.06±2.08)min、产后2h出血量(180.54±12.28)ml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缩宫联合治疗有确切的效果,可缩短止血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缩宫联合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20.2—2021.5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参照组(30例)行缩宫治疗,实验组(30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缩宫联合卡前列氨丁三醇治疗,比较组间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结果:实验组的止血时间(18.06±2.08)min、产后2h出血量(180.54±12.28)ml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缩宫联合治疗有确切的效果,可缩短止血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缩宫素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治疗中采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压以及心率,LVEED,LVESD,LADD,LVEF,6min行走距离等心功能指标相比(P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心衰 比索洛尔 依那普利 螺内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院连续收集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进行胰岛强化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APN水平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临床干预后,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和血清APN水平改善情况,都显著优于参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强化治疗,能够改善他们的血清脂联水平,不良反应少,临床作用效果更高,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 血清脂联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酶联免疫法用于重组赖脯胰岛制剂中检测四环残留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酶联免疫法对不同剂型的赖脯胰岛进行检测。结果:8倍稀释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根据其他类别残留量检测的加送范围,其结果符合要求,可选择样品实行8倍稀释。结论:酶联免疫法适用于充足赖脯胰岛制剂四环残留量的检测中,准确率较高,且使用范围也较广。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重组赖脯胰岛素 四环素残留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治疗急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我院进行急腹症治疗的 8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对急腹症患者采用抗生治疗,能够促使患者的临床中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临床效果 抗生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宫缩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 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4月间,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 2组,一组实施单一的缩宫进行治疗,将其设为单一组,另一组实施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治疗,将其设为联合组,每组各 38例,分析 2组的治疗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 2h出血量以及术后 24h出血量。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术后 2h出血量以及术后 24h出血量均少于单一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 D营养状况与儿童疾病的相关性,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 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 D水平,同时统计记录两组儿童出现维生 D缺乏、不足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健康儿童的血清维生 D水平为( 38.52±3.66) ng/mL明显高于观察组( 20.85±3.14)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维生 D缺乏率分别为 32.00%、 8.00%,血清维生 D不足率分别为 58.00%、 2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SPSS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随着维生 D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两者呈现正相关( r=0.386, P< 0.05)。结论:维生 D营养状况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紧密相关,应及时预防维生 D缺乏,有效预防儿童疾病。

  • 标签: 维生素 D 儿童疾病 相关性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抗生使用和不使用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筛选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术后是否使用抗生将其分为参考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参考组不使用抗生,术后常规实施术后管理,研究组使用甲硝唑行抗生治疗。通过两组盆腔炎等不良事件例数比较应用抗生和不使用抗生的效果,统计两组术后用药花费并比较。结果 相较于参考组,研究组术后宫颈管,宫腔粘连,分泌物增多等不良事件例数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人工流产手术后使用抗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术后康复,且不会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安全可行。

  • 标签: 人工流产手术 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抗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抗生在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某医院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所收治的 100名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医院档案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样本患者病历档案信息进行查找,然后将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类型、治疗方法、抗生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总体使用率为 69%,预防性用药患者 41名,占比 41%,抗感染用药患者 28名,占比 28%。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类抗生分别是内酰胺类、硝酸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抗生,上述类型的抗生分别被使用过 91次、 72次、 49次。仅使用过一种抗生的患者包括 16名患者,占比 16%,联合两种抗生进行治疗的患者包括 39名,占比 39%,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哦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包括 14名,占比 14%。结论:不抗生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改进抗生的使用方式。

  • 标签: 妇产科 抗生素使用 调查及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浓度与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等的关系。方法:将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因高血压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清可溶性 E-选择表达水平检测,并通过对比研究明确肥胖、性别、血糖、胰岛等不同参数条件下血清可溶性 E-选择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高血压患者( 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 P<0.05);胰岛水平与 sE-s浓度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P<0.05),血糖水平与 sE-s浓度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肥胖、性别、胰岛等项目均可能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浓度产生影响,因此临床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合理化干预对高血压疾病发生、进展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 血糖 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