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影像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实际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接受诊断与治疗的3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技术的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想对比,计算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30例患者中,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的有28例,占比93.33%,诊断的符合率为93.33%。结论 对于脑肿瘤患者而言,实施影像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并以此作为之后治疗的参考数据,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影像学技术 脑肿瘤 磁共振技术
  • 简介:摘要: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这方面的教学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为此,本文针对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后根据这些教学方法,对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住院病历、影像资料),对X线胸片提示阴性或阳性的肋骨骨折患者,要求在外伤口3-4周左右再次进行CT平扫+三维重建,将该结果作为法医鉴定的最终依据。结果:以胸部正斜位或CT检查提示的肋骨骨折数目作为最终的鉴定结果。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常因检查位置、检查方法、检查条件、检查时间等因素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因此在法医鉴定时需合理选择鉴定方案,为各类案件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 鉴定 骨折数目 胸片 CT平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形态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不开展微生物形态检验,由临床医师开展经验性抗生素给药干预,对照组患者则基于微生物形态检验开展针对性抗生素给药干预,就两组患者抗生素干预后感染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比,同时就研究组患者病原菌菌株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轻度感染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感染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白杆菌,均为单一病原菌感染。结论: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开展微生物形态检验能够有效提升抗生素干预的效果,提升感染控制效果。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形态学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齐齐哈尔是6-8岁儿童龋病流行性病的调查,并且通过对齐齐哈尔市6-8岁儿童口腔现状的调查对龋病预防及治疗进行指导。研究方法:对齐齐哈尔是6-8岁的1743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筛查和患龋情况检查,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调查方案来计算儿童患有龋齿的频率和龋均以及牙齿充填率等等。采用的统计方法是SPSS18.0。调查结果分析,在1743名6-8岁儿童中,患有龋病的儿童有1177例,对比分析有67.53%的患龋率,患有龋齿的平均数是3.17±3.92颗,但是充填率仅仅占有总数的2.28%。患龋率和男女性别没有关系,但是年龄的增长会导致患龋率增加,一般的高峰期是6岁左右,但是患有龋病的平均数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4周岁的时候会达到最高,5周岁以后会稍稍下降,但是随后又会出现上升的趋势。结论:齐齐哈尔是6-8岁儿童的患龋率较全国水平略低,但是充填率也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和教育。

  • 标签: 齐齐哈尔市6-8岁儿童龋病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断上进展巨大,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医学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尤其在乳腺影像诊断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果也颇为显著。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影像诊断上的应用情况予以阐述,以供借鉴。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乳腺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乐地区老年瘙痒症的流行病调查及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3月长乐地区老年瘙痒症患者172例作为对象,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统计患者老年瘙痒症类型、病因、性别及年龄等,针对其流行病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所有住院的老年瘙痒症患者均完成相关数据调查,合计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72份,回收率为95.56%。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老年瘙痒症发生与年龄及老年瘙痒症类型无统计意义(P>0.05);与性别(好发于女性)、瘙痒症诱因(以药物相关性、尿毒症性为主)及发病季节(夏、冬季节为主)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长乐地区 老年瘙痒症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疾病相关诊断中,血细胞形态检验的诊断效能。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500),均为随机抽取我院分院2016.6~2019.6收治发热病人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分为病例组(n=250,发热疾病)和健康组(n=250,同期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血细胞形态检验。分析该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病例组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较高46.80%(x2=7.746、5.334、24.719、5.334、5.465、144.631,P

  • 标签: 发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病诊断中应用不同病原检查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6例确诊结核病患者,每例患者取1份组织标本,其中52份坏死性肉芽肿组织标本为A组,25份非坏死性肉芽肿组织标本为B组,29份普通炎症组织标本为C组,均采用不同病原方法进行检测。结果:A组病理标本在不同病原检查方法中阳性检出率均高于B组、C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1000例医院接收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则采取基于持续质量改进下的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检验误差率及检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验误差率低于对照组(P<0.05),检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在血液检验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减少检验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有助于提高质量控制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学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准确性。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选256例健康人士,为对照组,及同时期进行血常规检测的疾病患者241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细胞数、细胞形态异常情况。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RBC、WBC、PLT、LYMPH存在差异(P<0.05),研究组的细胞形态异常情况高(P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临床价值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预后。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大脑脚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本病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9例出现肢体瘫痪或运动功能障碍,21例伴意识水平下降或认知能力降低,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影像检查中,可见大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可累及脑桥、小脑等部位,部分患者可见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可见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存活18例,3例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预后不良率53.13%。结论:1)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与大多数脑梗死症状相似或相同,多数患者伴脑桥、小脑梗死。2)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灌注不足可能为本病的最主要病因。3)本病的预后较差,短期存活率并不理想。

  • 标签: 双侧大脑脚梗死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精神病实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的初步构建建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校2016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析实验组者和对照组学生患者的经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干预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两组学生学习依从性率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学生存在学习问题(8.89%),低于对照组(28.89%),(p<0.05)。结论:综上所述,精神病实习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教师可通过改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质量。

  • 标签: 精神病学 实习课堂教学质量 调查问卷 初步构建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19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并从患者一般资料、病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为跌倒伤,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更多,合并高血压患者明显更少,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去年同一时间区内老年患者骨折的临床特点差异显著,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根据疫情特殊环境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便更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人 骨折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免疫检验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时间2018年07月-2021年07月,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免疫检验联合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抗CCP指标和RF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抗CCP阳性检出率和RF阳性检出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观察组的补体C3指标和补体C4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G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应用免疫检验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早期针对性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学检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