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 : 70 例脑卒中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 ,疗程 4 周,对比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 。 结论 :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灸 洼田评分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84例 2017年 2月 -2018年 9月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治疗组采取西医治疗,西医治疗联合针刺治疗组则采取西医加上针刺治疗。比较西医治疗组、西医治疗联合针刺治疗组疗效;吞咽困难改善的时间、声音嘶哑改善的时间、饮水呛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西医治疗联合针刺治疗组疗效、吞咽困难改善的时间、声音嘶哑改善的时间、饮水呛咳消失时间、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相比较西医治疗组更好, P< 0.05。西医治疗联合针刺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西医加上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针刺治疗 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效果。方法:将 2018年 2月到 2019年 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共计 76例,以产妇是否选择分娩镇痛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 n=48,不接受分娩镇痛)与镇痛组( n=28,接受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顺产率与不同宫口直径时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镇痛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镇痛组产妇不同宫口直径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较大的差异( P<0.05)。结论:将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显著,且安全,产妇的疼痛感明显减轻,顺产率明显提高,应积极向产妇推广并使用。

  • 标签: 分娩镇痛 阴道分娩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总结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并发症临床情况,为硬膜外麻醉术后并发症问题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以确保手术麻醉患者的安全性以及麻醉方案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8 月期间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总结 100 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完成 100 例硬膜外麻醉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 50 例患者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 不采取术后镇痛处理,观察组 50 例患者术后行持续硬膜外镇痛。对比 2 组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中有 6 例皮肤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患者并未皮肤并发症问题,且运动功能未受到影响。 结论 :硬膜外麻醉术后持续硬膜外给药镇痛中,受到阿片类、局麻药物配伍问题的影响,易导致患者化学性神经损害问题,从而影响患者术后安全性,需给予重视并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皮肤并发症 持续硬膜外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抽取本院( 2018年 4月到 2019年 4月)收治的 10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患者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 50例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 50例用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视力恢复时间与裸眼视力改善时间。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视力恢复时间与裸眼视力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短,统计学有意义( P<0.05)。 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显著,其对缩短患者视力恢复时间与裸眼视力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中药熏眼 青少年近视 治疗总有效率 视力恢复时间 裸眼视力改善时间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胎儿枕后位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在 我院 2017 年 4月至 2018 年 4 月 抽取 80 例胎儿枕后位矫正 患者, 随机双盲法 分组,为 40 例 实验组患者开展 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 ,为 40 例 对照 组患者开展常规助产护理 。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分娩患者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剖宫产率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胎儿枕后位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胎儿枕后位矫正 产程 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针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方法: 随机将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我院 5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分为 实验 组( 25 例, 应用 血糖控制联合 针刺治疗 )、对照组( 25 例, 应用 血糖控制治疗 )。对比 两组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腓总神经 MCV 、正中神经 MCV 。 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6% )高于对照组( 72% ), 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 异( p<0.05 ) ; 腓总神经 MCV 、正中神经 MCV 分别为( 46.34 ±9.87 ) m/s 、( 53.24 ±10.24 ) m/s ,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联合应用血糖控制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 应用价值较高 。

  • 标签: 针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预防措施。 方法 抽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于急诊科室、 ICU重症科室、手术科室和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 84例,将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的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研究范围,将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对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对应预防措施进行解决的护理人员纳入实验组研究范围,对意外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进行把控。 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意外针刺伤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及时对护理中出现意外针刺伤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有利于减少针刺伤出现的概率,提升治疗与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护理人员 意外针刺伤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与 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14 例为观察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57 例)及对照组( 57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颈肩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 CASCS 评分均显著升高( P < 0.05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干预的效果,改善患者颈肩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早期康复护理 颈肩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一年期间内收治的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 7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 38例患者,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平肝涤痰通络汤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则需要在常规治疗与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 94.73%、 71.05%,可见,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要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用常规西医与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平肝涤痰通络汤 通脑活络针刺法 急性脑梗死 治疗 效果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至 9月在我院行包皮环切术 ,年龄在 3岁至 12岁的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 0.1μg/kg静脉注射,观察组手术结束时 0.5%罗哌卡因 2 ml手术切口局部浸润,将两组拔除喉罩时间、术后拔除喉罩时( 0)、 1h、 2h、 4h、 8h、 12h、 24hFLACC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0、 1h、 2h、 4h、 8h、 12h、 24h时 FLACC评分差异小,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 10.0%)、呼吸抑制发生率( 3.33%)较对照组发生率 (33.33%)、 (20.0%)均低,(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拔除喉罩时间(5.26+4.51) min较对照组( 9.20+3.97) min短,(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与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效果相当, FLACC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但苏醒时间更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舒适性、安全性、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切口局部浸润 包皮环切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至 9月在我院行包皮环切术 ,年龄在 3岁至 12岁的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 0.1μg/kg静脉注射,观察组手术结束时 0.5%罗哌卡因 2 ml手术切口局部浸润,将两组拔除喉罩时间、术后拔除喉罩时( 0)、 1h、 2h、 4h、 8h、 12h、 24hFLACC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0、 1h、 2h、 4h、 8h、 12h、 24h时 FLACC评分差异小,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 10.0%)、呼吸抑制发生率( 3.33%)较对照组发生率 (33.33%)、 (20.0%)均低,(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拔除喉罩时间(5.26+4.51) min较对照组( 9.20+3.97) min短,(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与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的效果相当, FLACC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但苏醒时间更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舒适性、安全性、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切口局部浸润 包皮环切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把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独的阻滞麻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施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比较后,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 1h、 2h、 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 6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 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1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1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3.13%,对照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5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6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11.7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差异较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较显著,还可降低锁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颈丛臂丛 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镇痛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实施 多模式镇痛对 围术期康复的影响。 方法: 从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我院 行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中抽选 92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组, 分 为常规组( 46 例;采用传统镇痛模式)与研究组( 46 例;采用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术后 VAS 疼痛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均比常规组低, P<0.05 。 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可以有效缓解患 疼痛,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 。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围术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把的 128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独的阻滞麻醉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施行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比较后,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 1h、 2h、 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 6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 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1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1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3.13%,对照组 64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存在 5例膈神经阻滞患者, 6例喉返神经阻滞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11.7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差异较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较显著,还可降低锁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颈丛臂丛 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和不同浓度舒芬太尼配合应用于产妇硬膜外麻醉对其分娩时镇痛的影响作用。方法:对本医院收入分娩的 120例产妇实行研究,随机分为 3组,每组 40例,试验 1组用 0.1%罗哌卡因加 0.2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试验 2组用 0.1%罗哌卡因加 0.4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试验 3组用 0.1%罗哌卡因加 0.6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比对三组临床指标。结果:试验 2组和试验 3组疼痛缓解用时、疼痛评分分数低于试验 1组指标数值,显示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 2组和试验 3组病人自控镇痛给药频率、病人自控镇痛总用量低于试验 1组指标数值,显示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药物不良反应总计率比较后,未显示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采取 0.1%罗哌卡因加 0.4μg/mL或 0.6μg/mL舒芬太尼比 0.1%罗哌卡因加 0.2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更优。

  • 标签: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产妇 分娩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来院就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 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研究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麻醉,常规组使用 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不同时段镇静、疼痛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 T2、 T3、 T4、 T5同期,研究组 Ramsay评分更高, VAS评分更低, MAP和 HR水平更低(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2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 40.54%(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且兼具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安全性可靠,值得作为椎体后凸成形术常规麻醉方案予以普及。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氯化钠注射液 椎体压缩性骨折 血流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5 月到医院就诊的 74 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7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格拉司琼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及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 0.5h 内 VAS 评分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05 ),对照组 2h 、 4h 、 24h 内 VAS 评分情况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术后 24h 、 48h 、 72h 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