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对一培训法脑病科新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脑病科 40 例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这 40 例新护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护士实施岗位轮转制培训法并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护士则给予一对一培训法设为观察组,每组各有新护士 20 例。对比两组新护士阶段性培训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综合考核成绩。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护士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新护士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 83.47±4.18 分(观察组)、 71.24±3.47 (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P<0.05 。而且观察组护士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鲜明的对比性: P<0.05 。 结论:一对一培训法在脑病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新护士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一对一培训法 脑病科 新护士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运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其分娩结局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所接收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产妇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一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则通过助产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程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产妇的满意度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运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能够缩短产程,同时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此护理方式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 产妇 影响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对一”全程陪伴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在妇科门诊临床效果分析和应用。方法260例人工流产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实施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一对一陪伴服务及健康教育的回访。最后将两组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服务满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顺利完成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无意外妊娠现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回访可提高病人主动避孕率及避孕措施上午使用率,降低短期内再次流产率,使患者满意率提高,减轻患者的心里压力。

  • 标签: 一对一全程陪伴 无痛人工流产 妇科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产妇分娩中应用“一对一”全程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88例糖尿病产妇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4例,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为44例,予以“一对一”全程助产,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09%),同时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要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产妇采用“一对一”全程助产,护理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ldquo 一对一&rdquo 全程助产糖尿病产妇分娩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对一智能呼叫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 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没有应用一对一智能呼叫系统,研究组应用了一对一智能呼叫系统,并收集 2017年他们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一对一智能呼叫系统的护理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一对一 智能呼叫系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中,88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44例观察组实施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44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同时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同对比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中可将自然分娩率提升,减少产程用时。

  • 标签: 助产士 全程陪伴分娩 人性化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际教育交流的增多,留学生高等教育在国内逐渐流行,医学高等教育成为目前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医院仍然存在对于留学生带教能力差、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同时因为存在对于差异、文化交流差异及语言差异等原因,这样就是留学生的医学带教工作成效低,效果差,医学留学生教育不理想。为了改善医学留学生的带教学习现状众多医学教育者不断的探索教育模式,加强留学生的医学教学,期望提高带教效果。我们研究探索留学生与本国医学实习生结对“一对一”带教模式,在教学中加强语言及交流互补,实现共同学习,这样有利于促进留学生的医学教育,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医学留学生与本国医学实习生结对“一对一”结合相互带教能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

  • 标签: 留学生 医学实习生 &ldquo 一对一&rdquo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7年5月共收治产妇80例。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将80例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共40例;一组为实验组,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共40例。结果对比两组顺产分娩例数与剖腹产例数,实验组顺产例数更多;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妇和家属中受欢迎程度高,满意度高,建议在产科推广应用。

  • 标签: 助产士 一对一 全程陪伴 护理 产科
  • 简介:摘要应激反应的本质是机体受内外环境、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与内分泌、免疫、神经等多个系统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亦可导致应激反应产生。掌握手术创伤与麻醉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可有效减轻和预防应激反应,患者心理创伤与生理创伤予以关注,可达到调控内环境稳定、改善预后的效果。麻醉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常用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以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不尽相同,本研究就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影响进行阐述。

  • 标签: 手术 应激反应 不同麻醉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婴幼儿护理的风险要素,结合婴幼儿护理风险的主要表现,我们提出了婴幼儿护理风险的应对策略一是强化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监控,二是严格护理规章制度管理,三是加强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技能。

  • 标签: 婴幼儿护理 风险要素 对应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益生菌婴幼儿湿疹及特性湿疹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长沙市第四医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出生的新生儿555例,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83例和对照组272例,观察组给予益生菌口服,对照组不作处理,所有研究对象均随访1-2年,观察婴幼儿湿疹及特性湿疹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疹发生率为13.07%,对照组为28.6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特异性湿疹发生率为5.65%,对照组为6.9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危型和普通型婴幼儿湿疹和特异性湿疹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危型婴幼儿湿疹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危型婴幼儿特异性湿疹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对于婴幼儿湿疹有一定预防效果,但对于特异性湿疹的无预防效果,此外由于益生菌菌种、疗程、剂量等因素影响,其婴幼儿湿疹及特性湿疹预防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益生菌 婴幼儿湿疹 特应性湿疹 预防作用
  • 简介:目的为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比较已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LT阴性合并核酸检测(NAT)反应性标本与对应化学发光(CLIA)法检测HBV的结果,三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17508例无偿献血者(排除ELISA法初复检公共阳性、ALT阳性等)进行NAT,并NAT反应性标本进行CLIA检测。结果经核酸检测出9例HBVDNA反应性标本,未检出HCVRNA和HIVRNA反应性标本,其中1例为ELISA法“阴性高值”标本;对应CLIA法HBV“两对半”检测出现2例HBsAg(-)抗-HBs(-)抗-HBc(+)及5例HBsAg(-)抗-HBs(+)抗-HBc(+)血清型,可能为OBI,2例均无反应性,可能为窗口期标本。结论无偿献血者的现有血液筛查方法NAT检测和ELISA法具有互补性,NAT检测可弥补ELISA法检测的“窗口期”问题;NAT与CLIA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OBI可能是本地区NAT检测HBVDNA献血者的主要类型;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ELISA法“阴性高值”标本的淘汰,会降低输血感染风险。

  • 标签: 核酸检测 ELISA法 CLIA法 HBV
  • 简介:摘要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特药品种与日俱增,陆续产生了许多中西药复方制剂,以及中药针剂等。中西药的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但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也随之增多,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并要了解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同时有些医务人员思想上产生一种错误,认为中西药结合应用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好,且副作用少。许多病人看病也是看完中医看西医,喜欢中西药合用,认为这样效果会更好。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中西药合用后不仅会互相拮抗,影响吸收,降低疗效,甚至增加毒副作用,导致药源性疾病。因此医务人员严格掌握中西医药物应用的配伍禁忌,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使中西药结合使用更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西药结合 影响 慎用
  • 简介:摘要目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调控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0例患者根据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调整麻醉深度,观察组40例患者按照AAI及BIS变化调整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及皮质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1时的HR及MAP均明显降低(P<0.05),T2时,观察组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糖及皮质醇均得到明显变化(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AI、BIS同麻醉深度、应激反应密切相关,进行联合检测对于调控麻醉深度,降低过度应激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粉尘螨滴剂与匹多莫德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变性鼻炎(allergicrhinits,AR)伴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R伴哮喘患儿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粉尘螨滴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鼻炎症状以及哮喘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鼻炎症状以及哮喘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CD4+以及CD4+/CD8+均明显升高,CD8+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CD4+以及CD4+/CD8+升高更加明显,CD8+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与匹多莫德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哮喘患儿伴AR的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粉尘螨滴剂 匹多莫德 小儿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免疫功能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变性鼻炎并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变性鼻炎伴哮喘的小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变性鼻炎症状评分和哮喘症状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小儿变性鼻炎伴变性哮喘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匹多莫德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 简介:摘要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档案现代管理的基础,是当前市州、县区、企事业档案部门正在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建设过程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从规划设计、经费筹措、人才培养、信息安全和资源共享5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在档案信息服务中,提出了把用户资格认证作为安全手段的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档案管理 计算机网络 工程建设 信息化
  • 简介:摘要牙体美是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美学需求的增加,随着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患者不仅要求恢复缺牙区的功能,同时要求外形的美观,使人工义齿由纯追求功能的实用阶段进入到一个艺术审美阶段,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技术室操作经验.认为在修复学中注意一些美学问题。口腔修复技工学中的美学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口腔修复的牙体美学效果也和功能、结构一样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许多患者修复体不满意,希望能够改善其美学效果,因此科学地利用视觉、美学法则提高口腔修复医生的视觉敏锐力和审美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 标签: 口腔修复技工学 牙齿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