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2组在进行麻醉前后的各项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一稿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个或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个或个以上的媒体发表,无论是印刷版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 标签: 重复发表 一稿两投 一稿多投 媒体 文稿 印刷版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影响护士幸福感的护理管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护士48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接受传统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综合干预模式的护理管理,而后采取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护士幸福感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护士GW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幸福感人数多于对照组,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管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幸福感,值得关注。

  • 标签: 护士 幸福感 护理管理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下颌舌孔在牙科椎束CT(CBCT)和口腔曲面断层片(OPG)种常用影像学检查上的清晰度,为下颌骨舌侧手术的风险做出提示。方法观察25例患者下颌中线舌孔、侧舌孔在CBCT和OPG上的影像,比较种口腔放射检查结果上的显示清晰度。结果CBCT对下颌中线舌孔的检出率与OPG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清晰率远远大于OPG(P<0.01);CBCT对下颌侧舌孔的检出率、清晰率与OPG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BCT对下颌舌侧骨内解剖结构的显示效率远远大于OPG,建议将其作为下颌舌侧手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下颌舌孔 椎束CT 口腔曲面断层片
  • 简介: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种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维持性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患者,改用HFHD10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电解质水平,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及食欲评分。结果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HFHD治疗前后,Alb分别为(38.2±4.4)g/L、(41.5±7.2)g/L,Hb(77.12±4.63)g/L、(101.4±8.67)g/L,iPTH为(654.3±750.1)ng/L、(304.7±898.9)ng/L,血磷(2.34±0.51)mmol/L、(1.68±0.45)mmol/L,SGA评估及食欲评分治疗前较治疗后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纠正贫血,降低iPTH及血磷水平,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滤过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种封管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给予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患者33例,遵循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对照组16例,组患儿出生后6小时内均予脐静脉导管插管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0.9%生理盐水封管液进行封管,对照组给予10U/ml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封管。结果通过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给予0.9%生理盐水封管液进行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置管 封管液 0.9%生理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的血压较麻醉前均下降,B组明显遇A组(P<0.05),术后随访4天,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的血压较麻醉前均下降,B组明显遇A组(P<0.05),术后随访4天,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A组(全身麻醉组)和B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60例。比较组围术期血清皮质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A组术后2h至3d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P〈0.05),B组未见升高;组术后IL-6、IL-8均显著升高,CD3、CD4、CD4/CD8显著下降,但A组IL-6、IL-8显著高于B组(P0.05),A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术,可减小应激反应,对麻醉后免疫功能抑制作用小。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麻醉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进行分析,根据用药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组治疗后血β-HCG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较低血β-HCG值的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安全有效,其安全剂量为1.0mg/kg。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较多,而采用不同诱导方法时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比例是不一样的。适宜的诱导条件是实现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必要条件。目的:比较种常见的化学诱导法与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差异,以寻找一种诱导效果高、实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分化比较种方法所获得的神经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与结论:培养7d后组均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形成突起,呈放射状生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均为阳性。共培养法第5天可见典型神经细胞结构,突起数量较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50.82±2.46)%,化学诱导法培养第7天可见神经样细胞形成,并有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43.56±1.74)%。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共培养法诱导分化后的神经样突起数量多并较早互相形成连接,且共培养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高于化学诱导法。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诱导分化 共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喹硫平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对照分析,评价奎硫平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50例。高剂量组奎硫平治疗的起始剂量为200mg/d,逐日增加200mg,当日剂量达到600mg/d停止加量,维持治疗4周;低剂量组奎硫平治疗的起始剂量为100mg/d,逐日增加100mg,当日剂量达到600mg/d停止加量,维持治疗4周。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作为临床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实验过程中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在治疗1、2、3、4wk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8%、50%、62%、81%;低剂量组在治疗1、2、3、4wk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4%、48%、63%、80%,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wk时,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wk时,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奎硫平以100mg/d为起始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和以200mg/d为起始剂量快速加量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治疗前期前种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后种方法低。

  • 标签: 喹硫平 两种剂量快速加量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