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仰卧和俯卧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实施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9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体位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仰卧,B组患者给予俯卧,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各部位细菌阳性检出率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呼吸机各部位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A组,B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4.44%,A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22.22%,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患者全身麻醉术中给予其俯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仰卧位 俯卧位 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枕横与枕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枕前与枕后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枕横和枕后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待产产妇 92例,收治时间为 2015年 7月 20日 -2017年 7月 20日,其中一组选择一般治疗方案,另外一组选择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分别为 80.43%与 39.13%,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 4.35%与 21.74%,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产伤率分别为 2.17%与 28.26%, P< 0.05。结论 枕横和枕后难产产妇选择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治疗便于胎头位置进行纠正,利于将自然分娩率提高,值得采纳。

  • 标签: 枕横位难产 枕后位难产 徒手旋转胎头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和枕后难产治疗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诊治的枕横和枕后难产产妇94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分娩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横和枕后难产治疗中发挥了较高的价值,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保证分娩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俯卧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诊7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优质护理措施价值分析。结果:干预前血气指标对比,两组数据没有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aO2(mmHg)、PaO2/FiO2、PaCO2(mmHg)指标对比,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4.74%和81.58%,有差异,(P=0.001<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律不齐、导管脱落、呼吸机肺炎、总发生率数据为5.26(2/38)和7.89(3/38)、18.42(7/38),有差异(P=0.001<0.05)。结论:俯卧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高,这种干预措施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 俯卧位通气 重症肺炎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体位护理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随机将早产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俯卧组,对照组为仰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情况、呼吸和心率变化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消化不良、呼吸暂停以及心率过缓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心率和呼吸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俯卧开展早产儿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早产儿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值得广泛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早产儿 俯卧位 呼吸功能 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9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难产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医院产科在2011年1月~20014年12月间住院分娩的384例发生头难产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4例头难产中,抬头方位异常在诸多原因中居首位(69.53%),其中持续性枕后40例(40%),持续性枕横47例(47%),其后依次为产力异常75例(19.53%);产道异常42例(10.93%);经过处理,剖宫产248例(64.84%),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3例(0.78%);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及时、正确的发现及处理头难产,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母婴安全性。

  • 标签: 头位难产 原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与平卧的优缺点。 方法 随机将 200 例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在全麻苏醒后分别取半卧和平卧,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舒适度 。结果 全麻术后早期半卧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舒适度有明显效果 。结论 全麻术后早期半卧比平卧更利于病人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麻术后 半卧位 平卧位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早期半卧与平卧的优缺点。方法随机将200例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在全麻苏醒后分别取半卧和平卧,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舒适度。结果全麻术后早期半卧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舒适度有明显效果。结论全麻术后早期半卧比平卧更利于病人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麻术后 半卧位 平卧位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俯卧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的相关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俯卧通气护理),各 30 例,均行俯卧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 观察组 机械通气次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 2/30 ),低于对照组的 20% ( 6/30 ),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ARDS患儿俯卧通气中辅以积极有效护理, 有助于减少 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规避并发症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俯卧通气 ; ARDS;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站立式与卧式腰椎动力(过伸过屈腰椎滑脱诊断的价值。方法50例患者分别行站立式与卧式腰椎过伸过屈检查,分别测量不同体位腰5椎体位移距离和腰骶角及过伸、过屈状态下的差值,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立式和卧式过伸过屈腰5椎体位移距离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立式的过伸过屈位移差值与卧式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Z=1.993,P=0.046);立式过屈时腰骶角较卧式增大(Z=2.074,P=0.038),过伸时差别不明显,立式的过伸过屈腰骶角差值与卧式的差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别(Z=3.180,P=0.001)。结论两种不同体位过伸过屈所测得的腰5移和腰骶角参数值不尽相同,站立位在判定腰椎滑脱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腰椎动力位,腰椎滑脱,DR摄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枕后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抽取80例胎儿枕后矫正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为40例实验组患者开展镇痛分娩+体位护理,为4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助产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分娩患者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剖宫产率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胎儿枕后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体位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胎儿枕后位矫正 产程 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6例头难产发生原因和母儿预后的影响,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住院分娩的96例产妇发生头难产原因、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母儿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头难产发生原因主要为胎方位异常占66.67%.,其次为产力异常占21.8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0.21%,围生儿死亡率1.04%。无孕产妇死亡。结论胎方位异常是发生头难产的主要原因,正确处理好产力与胎头位置两可变因素,可以使难产变为顺产,从而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母婴安全性。

  • 标签: 头位难产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侧卧角度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INAHL、WebofScience、EMbase、CNKI、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不同侧卧角度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3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结果显示30°侧卧较90°侧卧更能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同侧卧角度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少,研究方法较局限,但近期有较多研究通过招募志愿者,比较其多个侧卧角度时的皮肤表面压力、血流量、温度等,以探索卧床患者最佳侧卧角度。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30°侧卧与90°侧卧位相比,可能会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但仍需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支持,且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卧床患者的最佳侧卧角度。

  • 标签: 不同侧卧位角度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我科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掌、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腕伸肌腱加掌长肌腱转重建拇指外展、掌功能,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尺侧腕伸肌转位 重建 拇指外展 对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卧脚踏车运动ICU患者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床上活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卧脚踏车运动,每周3日,每日2次,每次20~30 min,踏车的阻力根据患者自身下肢肌力和耐力逐渐增加。结果 组内结果比较显示:卧脚踏车运动训练明显提升了试验组患者的2MWT评估结果(t=1.627,P=0.031);组间结果比较显示:试验组患者下肢肌力及2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492,P=0.024;t=2.182,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胸卧与自由体位在臀妊娠纠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门诊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18例臀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胎位纠正方法的不同分成膝胸卧组109例、自由体位组109例,分别对二组孕妇的臀纠正有效率进行统计对比,同时统计观察膝胸卧组及自由体位组的臀纠正临床效果与孕妇孕周,为初、经产妇的关系。结果膝胸卧组孕妇的臀纠正有效率最高;膝胸卧组孕妇在不同孕周中的纠正有效率明显高于自由体位组孕妇,且孕妇的孕周越小,纠正有效率越高;膝胸卧组在经产妇中有效率明显高于自由体位组孕妇,且经产妇的纠正有效率明显高于初产妇。结论膝胸卧与自由体位均在臀妊娠纠正中具有肯定效果,且膝胸卧的纠正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膝胸卧位 自由体位 臀位妊娠 纠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通气中改良俯卧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ICU ARDS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俯卧实施俯卧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俯卧方法实施俯卧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结果:实施俯卧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俯卧前,实施俯卧后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俯卧位方法 ICU ARDS 俯卧位 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