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红皮病也称为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浸润、脱屑,累计面积可达到全身皮肤的90%。因红皮病患者皮损严重,并有大面积表皮破溃脱落,静脉穿刺及固定非常困难。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可直观地显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结构,增加穿刺的精准性,

  • 标签: 银屑病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共识c、D长段病变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腔内治疗的32例(34条患肢)TASCIIC、D长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85.3%(29/34),单纯PTA治疗5条患肢,PTA加置入支架成形治疗24条患肢,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24枚,其中4条患肢行中转旁路手术,1条患肢患者腔内治疗失败转行膝上截肢。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的29条肢体有27条肢体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3—18个月),随访率93.1%(27/29),足背动脉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4上升至0.8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胫后动脉ABI由术前的0.45±0.12上升至0.9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动脉通畅率88.9%(24/27),保肢率96.3%(26/27);术后12个月动脉通畅率77.8%(21/27),保肢率88.9%(24/27)。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11C、D长段病变,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血管成形术 气囊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FIB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2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及无微血管病变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D-二聚体、FIB,分析它们在各组人群之间有何不同。结果2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合并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O.05)。结论D-二聚体、FIB的检测对2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纤维蛋白原 糖尿病 2型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地辛与舒芬太尼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胸腔镜切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D1、D2和sF三组,手术结束前15min。D1组和D2组分别静脉注射地辛0.1mg/kg和0.15mg/kg,SF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拔管后疼痛、躁动评分、需要再次镇痛的例数、不良反应和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三组患者在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烦躁评分、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O.05);与D1组相比,sF组患者拔管后SpO2明显降低(P〈0.05).三组拔管后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地辛抑制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效果相当。

  • 标签: 地佐辛 老年 胸腔镜 围拔管期
  • 简介:本研究分析伴有肾脏损害和无肾脏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点,探讨硼替米在治疗伴有肾脏损害MM患者中的作用。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硼替米治疗的39例MM患者(15例伴有肾脏损害,24例不伴肾脏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硼替米治疗前后的临床特点、疗效、肾脏损害的转归以及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在疾病类型、肌酐、尿酸、血钙及β2微球蛋白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贫血、球蛋白等无显著差异;②2组均接受了硼替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在治疗效果上,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组和不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组在总有效率及总生存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后者中位生存时间略长于前者;③伴有肾脏损害的治疗组经硼替米治疗后肾脏损害可以逆转,且以第1个疗程效果最为明显,有20.0%的患者肌酐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第2个疗程后此比例达到38.4%。第2个疗程后肌酐水平下降幅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④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用硼替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伴有和不伴有肾脏损害的MM患者,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且肾脏功能异常者多在2个疗程后得到明显逆转。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肾脏损害 硼替佐米
  • 简介:1临床资料男,57岁,因“反复发作性胸痛3年余,PCI术后出现端坐呼吸2d”,于2012年4月27日至北京空军总医院就诊。患者3年前出现胸痛,有左肩背部放射痛及大量出汗,外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以溶栓治疗后胸痛好转,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1/d。2012年3月7日患者因再次出现胸痛,

  • 标签: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减少
  • 简介:自我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后,由于此方法造模时间短,成模容易,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此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大量的文献报道。该模型引起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多水平损伤符合自然衰老规律,表现出与自然衰老相类似的生理改变。

  • 标签: 衰老模型鼠 D-半乳糖 免疫功能变化 造模时间 衰老规律 生理改变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沙雷酯(安步乐克)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163例(共219条肢体)患者,口服安步乐克300mg/日(分3次),共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踝肱指数的变化,以了解安步乐克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服药前后的跛行距离[(200~300)mvs(500~800)m]、平均透皮组织氧分压(62.5mmHgvs65.4mmHg)及踝肱指数(0.7~0.9vs0.8~0.9)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步乐克在周围动脉疾病的早期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

  • 标签: 盐酸沙格雷酯 5-HT2受体拮抗剂 周围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术弹簧栓塞术,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刻疗效:24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次全栓塞(栓塞95%以上),2个不完全栓塞;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载瘤动脉通畅。随访2例动脉瘤复发,未见支架移位、塌陷、狭窄,载瘤动脉通畅、光滑。结论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应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技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释放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依诺沙星和保妇栓联合治疗中老年宫颈糜烂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0.4g依诺沙星+保妇栓1.75g/粒,每晚1粒,放入阴道后穹隆;对照组40例,仅给予单纯的保妇栓1.75g/粒,每晚1粒,放入阴道后穹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改变。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7.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71.7%,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白带异常、腰酸、下腹坠胀、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诺沙星联合保妇栓治疗中老年宫颈糜烂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宫颈糜烂 依诺沙星 中成药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原则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药的方法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如何减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疗效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次研究以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 标签: 中晚期恶性肿瘤 康艾注射液 综合治疗 肿瘤化疗 疗效观察 长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有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H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将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263例患者,按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检验值分为:非H高血压组、H高血压1组、H高血压2组,测定3组病例的24h尿微量蛋白,将3组病例的24h尿微量蛋白进行比较。结果H高血压2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24.83±4.00)μmol/L虷高血压1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15.73±3.84)μmol/L较非H高血压组(6.14±3.58)μmol/L显著增高(P〈0.01);H高血压2组患者24h尿微量蛋白(24.83±4.00)mg/L较H高血压1组患者24h尿微量蛋白(15.73±3.84)mg/L亦显著增高(P〈0.01)。结论老年H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半胱氨酸 蛋白尿 肾功能不全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5-HT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靶标新药YL-0919在比犬体内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比犬按1.5mg.kg-1剂量灌胃给药,第1天和第5天各给药1次,第2~4天每天给药2次。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YL-0919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首次和末次口服YL-0919(1.5mg·kg-1)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分别为(287.73±106.50)和(220.07±58.90)ng·ml-1;tmax分别为(1.10±0.55)和(0.95±0.67)h;t1/2z分别为(3.28±0.85)和(3.02±1.20)h;MRT(0~24)分别为(4.16±0.59)和(3.81±1.22)h;AUC(0~24)分别为(1242.10±462.27)和(922.29±345.29)ng·h·ml-1;AUC(0~∞)分别为(1251.23±464.03)和(938.57±350.30)ng·h·ml-1;CLz/F分别为(1.41±0.74)和(1.95±1.23)L·h-1·kg-1;Vz/F分别为(6.43±2.79)和(7.11±1.90)L·kg-1。经配对t检验,多次给药达稳态后除AUC(0~24)和AUC(0~∞)降低外,其余药动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YL-0919在比犬体内多次给药后无明显蓄积作用。

  • 标签: 抗抑郁药 YL-0919 LC-MS/MS 多次给药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沙雷酯(安步乐克)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ASO患者60例,口服安步乐克100mg,3次/日,共8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超声检查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9例(32%),良好25例(41%),改善12例(20%),无效4例(7%),总体改善率93%;治疗后左、右下肢胫后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分别由治疗前的(39±5)cm/s和(40±6)cm/s增加为治疗后的(49±7)cm/s和(50±8)cm/s,踝肱指数从治疗前的0.6±0.1增加到治疗后的0.8±0.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步乐克治疗ASO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5-HT2A受体拮抗剂 盐酸沙格雷酯
  • 简介: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重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各地均有爆发和散发报道[1]。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该菌在麦凯琼脂平板上,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1)典型;(2)大肠菌样;(3)粗糙;

  • 标签: 侏儒型 铜绿假单胞菌 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3D-VR技术显示孤立性实性肺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和血管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孤立性实性肺癌结节患者,于CT增强扫描后分别运用2D重建技术(MPR、MIP)和3D-VR技术,对癌结节与支气管和肺动脉(PA)、肺静脉(PV)的关系进行分(Ⅰ~Ⅴ)。采用双盲评分法评估2D重建、3D-VR技术显示结节与支气管和PA、PV关系的能力(4级)。结果支气管与PA受累之间呈正相关(χ2=11.28,r=0.67,P〈0.01)。3D-VR与2D重建技术对结节与支气管,结节与PV关系的显示能力无显著差异(P=0.32、0.07)。2D重建技术对结节与PA关系的显示能力优于3D-VR(P〈0.001)。结论MSCT3D-VR技术操作简便、快捷,且能直观显示孤立性实性肺癌结节与其周围支气管、肺动静脉间的空间关系。

  • 标签: 肺肿瘤 肺动脉 肺静脉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本研究探讨氯吡雷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将10μmol/L氯吡雷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48h,运用AffymetrixU133plus2.0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氯吡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应用分子注释系统MAS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实时定量RT-PCR验证基因表达谱结果。结果表明:氯吡雷作用内皮细胞48h后,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大于1.5倍的基因508个,其中上调基因139个,下调基因369个,包括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锌离子结合、DNA依赖的转录的调节、转录、RNA剪接等相关基因,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氯吡雷在基因水平通过多条通路调节内皮功能。

  • 标签: 氯吡格雷 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正>患者1男性,35岁。因上腹疼痛3小时余于2010年12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时未诉及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36.8℃,P60次/分,R20次/分,BP123/58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1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腹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糖尿病 呼吸困难 症状 患者
  • 简介:背景:金属材料和一般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生物相容性和载药性能很差,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管道支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双层复合结构有利于提高管道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和载药性能。目的:总结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编织的双层复合管道支架的制作方法,探讨制作材料以及编织结构对管道支架的载药性能的影响。方法:用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内层管道支架,用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外层管道支架。以紫杉醇与阿奇霉素为药剂,测试管道支架载药后质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聚乙交酯丙交酯编织的单层管道支架的载药率大于聚对二氧环己酮编织的单层管道的载药率,聚乙交酯丙交酯与聚对二氧环己酮复合编织的双层管道支架的载药性能优于单层管道支架。

  • 标签: 复合管道支架 可降解 编织 聚乙交酯丙交酯 载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的CT特点及八分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SCLC的CT八分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SCLC患者的首诊增强CT表现。结果58例中,21例为中央合并纵隔(21/58,36.21%),20例为中央肺门(20/58,34.48%),1例为周围(1/58,1.72%),4例为周围合并纵隔(4/58,6.90%),5例为沿淋巴管扩散(5/58,8.62%),胸膜多发转移、肺叶、类肺炎各2例(2/58,3.45%),对1例患者未能分。SCLC易侵及大血管;远处转移以肝转移最多见。结论CT八分法主要根据SCLC原发灶部位及转移范围进行分,符合SCLC的生物学特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