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椎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后邻近椎骨折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应用PVP治疗OVCF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20例患者的356节椎,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情况等对PVP术后邻近椎骨折的影响。结果:356节椎中共有39节(10.9%)发生邻近椎骨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数量、骨折部位特别是胸腰段骨折,与邻近椎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VP术后邻近椎骨折的发生率较高,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数量,胸腰段骨折是PVP治疗OVCF后邻近椎骨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邻近椎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适应证,评价单侧入路经皮椎成形在Kummell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56例Kummell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39例,平均62.8岁。术前CT测量“真空样”改变的体积、位置;椎椎弓根轴线与椎弓根骨性穿刺点与椎“真空样”改变处连线的夹角,确定穿刺方向。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应用X线片评价骨水泥以及骨折椎情况。结果:随访15—37个月,平均25.4个月,骨水泥位置良好,病变椎无再骨折,骨水泥与椎界面无透亮区。VAS评分术前7.6±0.8、术后3d2.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2±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椎成形技术治疗Kummell病快速、安全、可靠。确定责任椎以利于适应证的选择,准确的影像学测量有利于穿刺的准确性。

  • 标签: Kummell病 椎体成形术 CT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治疗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病患100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进行椎成形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的Cobb角度数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与下地活动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后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椎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的椎骨折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路易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疑似路易痴呆症患者33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首发症状为记忆障碍,13例首发症状为帕金森样症状,3例两种症状同时发生。结论路易痴呆症患者在发病前期即可发生神经功能异常,早期幻觉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轴性肌张力提高以及PET发现枕叶低代谢,应用神经学、影像学以及临床诊断有利于早期诊断路易痴呆。

  • 标签: 路易体痴呆 神经心理学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开腹保脾胰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 标签: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 简介:1.探查;2.切开胃结肠韧带;3.游离结肠脾曲;4.游离胰腺下缘;5.离断脾结肠韧带;6.游离胰腺背面间隙;7.离断睥肾、脾膈韧带;8.游离胰腺上缘;9.离断胃网膜左血管和胃短血管;10.离断胃后血管;11.离断脾动脉;12.离断脾静脉;13.充分贯通胰腺背面间隙;14.悬吊胰尾;15.切断胰尾;16.标本装袋取出;17.胰腺断缘彻底止血;18.放置引流。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脾切除术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胰腺手术也得到进一步开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是目前开展例数最多,最具有腹腔镜技术优势的手术。目前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主要适应证为位于胰尾的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随着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保留脾脏血管和不保留脾脏血管的术式,即Kimura法和Warshaw方法。Kimura方法技术要点是在离断胰腺后,将远端胰腺提起,由右向左分离远端胰腺和脾脏血管至脾门,分离钳夹分支血管,切除远端胰腺及肿物。Warshaw方法是在离断胰腺后,同时离断脾脏血管,连同脾脏血管一起游离远端胰腺至脾门处,分离出脾门血管后离断,保留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以保证脾脏血液供应。本文对两种方法的技术环节及优缺点进行论述,以其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保留脾脏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离供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近期利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心脏死亡供者离左肾结石1例,手术全程供肾置于冰盐水中,低压、低温冲洗,钬激光功率1.2~1.6J/15~20Hz,碎石时间约30min。移植肾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常规吻合并留置5FD-J管。结果移植肾功能恢复较顺利,术后2周拔D—J管,随访3月,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结石及积水征。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处理离供肾结石安全高效、近期效果好。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肾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瘤(CBT)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8例手术治疗颈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远期效果满意。结论CBT手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的术前准备和不同的手术方式。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颈动脉压迫训练、特殊检查的护理、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与健康教育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扁桃切除术是常见手术,有剥离术和挤切术两种,但易产生术后大出血、感染、扁桃等并发症。随着全麻技术的成熟,扁桃切除术出现了低温等离子、激光、冰冻、射频等手术方式,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已很少,但设备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单极电刀扁桃切除术与传统扁桃剥离术的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疗效分析 单极电刀 扁桃体剥离术 严重并发症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给予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58例小儿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29。给予对照组行腺样刮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扁桃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睡眠打鼾、呼吸不畅、鼻塞鼻堵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 简介: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椎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椎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椎的压缩破坏程度。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美容修复中牙预备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除遵循牙预备的一般原则外,根据患者的牙缺损情况增加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对照组30例患者,仅遵循牙预备的一般原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18例优。9例良。3例差,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15例优,8例良,7例差,总有效率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口腔美容修复中,除遵循一般的原则外,还需增加科学的临床修复原则,临床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 标签: 口腔美容修复 牙体预备 原则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预备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以2008年3月-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牙预备后进行口腔修复美容后进行随访观察,对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结束后发现,治愈27例,出现并发症2例,复发1例,患者满意率高达92.4%,疗效很好。结论牙预备的临床效果很好,临床医师要掌握相关的原则和操作技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牙体预备 口腔美容修复 原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胼胝损伤MRI影像表现对确诊脑外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胼胝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其相关MR表现。结果胼胝损伤。结论CT对诊断结肠淋巴瘤的MRI检查对于胼胝损伤较为敏感,有独特的优越性,对病变分期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胼胝体病变 颅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松果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效果及脑功能保护。方法采用枕下幕上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大部分肿瘤,再辅助神经内镜切除残余肿瘤,配合软镜观察第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等结构,清除脑室内凝血块及漂浮物。结果4例肿瘤成功全切,被肿瘤侵蚀或包绕的血管、神经及脑干等结构保护良好;1例因肿瘤包膜与大脑内静脉粘连,残余部分电灼后未全切。术中出血量180~400ml,平均316ml;手术时间138~330min,平均253.6min。术后无菌性脑膜炎1例(复发性胆脂瘤),抗生素及腰穿置管后治愈;1例术后2周发生迟发性脑积水,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症状改善;术后无迟发性脑出血。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8月,无复发肿瘤。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松果区胆脂瘤切除术,可以多角度环视病变,指导肿瘤切除。

  • 标签: 胆脂瘤 松果体区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苯扎溴铵治疗化脓性扁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般治疗组与加用苯扎溴铵局部擦拭治疗后的疗效的观察。结果一般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住院天数多,加用苯扎溴铵局部擦拭后病程短,住院天数少,结论苯扎溴铵局部擦拭化脓性扁桃炎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苯扎溴铵 化脓性扁桃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摘除晶状治疗葡萄膜炎并广泛虹膜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5例(33眼)葡萄膜炎并广泛虹膜后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前、术后视力及葡萄膜炎症的控制。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30眼(90.9%),3眼(9%)矫正视力未能提高。31眼(93.94%)术后葡萄膜炎症得到控制,2眼(6%)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虹膜炎症。随访6~12个月病情稳定。术后患眼的视力、葡萄膜炎症的控制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葡萄膜炎并广泛虹膜后粘连行晶状摘除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葡萄膜炎症及提高视力。

  • 标签: 晶状体摘除 葡萄膜炎 虹膜后粘连
  • 简介: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1]、《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3](以下简称“一法两规”)后,血站在编写管理体系文件时,把“一法两规”作为主要纲领,形成以“一法两规”为主旨,以三个标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4]、ISOl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5]和欧洲13国推出的OHSASl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6])内容为补充的血站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化管理体系文件。

  • 标签: 血站 质量管理 文件
  • 简介:目的对国人单髁置换(UKA)假尺寸进行临床研究,从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UKA假提供良好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3月采用UKA术(Oxford第3代假)治疗205例患者的资料。总结国人UKA假包括股骨和胫骨假的大小分布情况,分析股骨-胫骨假的最佳匹配关系,对国人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左/右侧,身高及身高体重指数(BMI)]与股骨假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碧检验)和多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此205例资料为依据,初步建立国人UKA假相关参数的分布图。结果(1)UKA假分布:股骨假尺寸分布,XS-6.3%,S-71.7%,M-22.0%,L-0%,XL-0%。(2)胫骨假尺寸分布,AA.28.8%,A.38.0%,B-20%,C-11.7%,D-1.5%,E-0%,F-0%。股胫假的最佳匹配关系:胫骨AA匹配股骨XS,胫骨A和B匹配股骨S,胫骨c和D匹配股骨M。(3)相关性分析:身高结合性别综合判断,其与股骨假大小明显相关(P〈0.01),而年龄,左/右侧,BMI与股骨假尺寸分布均无明确的相关性(P〉0.05)。(4)初步建立了国人UKA假相关参数的分布图。按照此标准,术前采用身高结合性别这一指标判断股骨假大小的准确性达到84.9%,而术中采用胫骨假判断股骨假大小的准确性达到61.1%。结论中国人群UKA假分布不同于欧美人群。国人的假分布图能够较好的指导术中选用合适大小的股骨假,然而临床上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数以建立更适合的参考标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单间室,膝 国人 假体和植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