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编辑同志:我今年28岁,未婚。最近体检时发现了前列囊肿,平时无明显不适。请问:这种疾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治疗?会影响生育吗?某部士官蒋飞蒋飞同志:前列囊肿是由于前列腺体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发生的囊样改变。先天性囊肿多单发,常位于精阜附近,但与精囊及射精管均不相通。后天性囊肿是由于前列泡阻塞、分泌物潴留所致。

  • 标签: 前列腺囊肿 先天性囊肿 囊样改变 后天性 射精管 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合并前列炎的良性前列增生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文对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患有良性前列增生症的1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8例患者合并前列炎纳入观察组,其余70例单纯良性前列增生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与病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体积、PSA水平以及IPSS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炎严重影响着良性前列增生症的病情进展,若良性前列增生症患者出现前列体积增大、PSA水平及IPSS评分升高现象,可考虑为合并前列炎,并予以对症治疗。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危前列增生患者治疗中,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双极汽化术与单极汽化术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高危前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单极汽化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双极汽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较为明显,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前列增生患者治疗中,经尿道前列双极汽化术应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尿道 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 双极汽化术 单极汽化术 高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膀胱前列摘除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列增生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经膀胱前列摘除和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情况。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切除术中前列尖部腺体的切除方法,分析比较对前列尖部腺体采用尖部推切法与顺行切除法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对125例良性前列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电切术按对尖部腺体切除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尖部腺体逆行尖部推切组(观察组)和顺行切组(对照组)治疗并随访3~12个月,平均6.8个月。结果全组12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98例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47例。两组在年龄组成、病程、术前前列质量(W)、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切除组织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IPSS、QOL、RUV及Qmax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尿道前列切除术中,采用前列尖部推切法法较顺行切除法有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尖部推切法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等离子电切术应用于前列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前列增生患者60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均30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等离子电切术方法治疗,对参照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电切除手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指标值。结果对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手术出血量指标以及住院时间指标等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经尿道前列等离子电切术方法应用于前列增生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达到预期临床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