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尿动力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在我院治疗的 65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前、术后患者尿动力指标如 Qmax 、 VMCC 以及 PVR ;观察患者术后 1 个月的疗效以及术后 6 个月的治疗情况。 结果:在这 65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伴不稳定型膀胱患者 36 例、占 55.38 %( 36/65 ),低顺应性膀胱患者 12 例、占 18.46 %( 12/65 ),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患者 8 例、占 12.31 %( 8/65 )、逼尿肌收缩受损 9 例、占 13.85 %( 9/65 );术后 1 个月,患者的 Qmax 、 VMCC 、 PVR 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P < 0.05 ;术后随访 1 个月,治疗有效率为 92.31 %( 60/65 ),其中有 4 例排尿困难, 1 例尿失禁;术后 6 个月随访,均治愈。 结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尿动力检查,对术前的诊断、术后手术效果的评价以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良性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药物反应动力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8例初诊 MM患者的临床资料,最佳反应深度、最佳反应时间( TBR)、最佳反应持续时间( DBR),评估上述指标与 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 MM患者的预后与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佳反应深度、 TBR及 DBR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反应深度、 TBR、 DBR和 MM患者的临床预后相关,可以联合 R-ISS分期及细胞遗传学异常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反应动力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检测中 TCD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在我院进行脑梗塞治疗的 6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 6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平均流速及脉动指数,并比较其血流动力特点。结果研究组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 Vm均低于对照组,而 PI指数则高于对照组( P< 0.05);重度脑梗塞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的 Vm均低于中度及轻度患者,而 PI指数则均高于中度及轻度患者( P< 0.05);研究组血流速度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 TCD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检测,能够将其血流动力特点进行动态呈现,且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对脑梗塞患者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林佐胺对青光眼的 眼压和血液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到 2019年 7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 100例随机平均分为 2组,对照组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观察组使用布林佐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情况、治疗后血液动力指标。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内 观察组眼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CRA 及 PCA 的 PSV、 EDV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CRA 及 PCA 的 RI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后, 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

  • 标签: 布林佐胺 青光眼 眼压 血液动力学指标
  • 简介:   [摘要 ]目的 對彩超观察弥漫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90例弥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肝病的类型,将其分为脂肪肝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各 30例,并选取 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研究。对四组彩超观察肝脏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血流频谱、肝动脉阻力指数( RI)、胆囊壁厚度和光滑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脂肪肝组的轻度、中度患者的肝动脉 RI、肝静脉异常频谱、门静脉内径和脉冲比率( PR)、胆囊壁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患者的肝动脉 RI、肝静脉异常频谱、门静脉内径和 PR、胆囊壁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胆囊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肝炎组患者的肝动脉 RI、肝静脉频谱形态、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胆囊壁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硬化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动脉阻力指数、肝静脉频谱形态、胆囊壁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弥漫性肝病患者,采用多普勒彩超的方式进行检查,可清楚地观察到患者肝脏内血流动力、胆囊壁形态、门静脉内径、脉冲比率、肝动脉阻力指数、肝静脉频谱形态等改变,可作为弥漫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彩超;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流动力;胆囊壁变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效果。方法:时段: 2018.04-2020.01,选择我院接收的 80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与对照组(全身麻醉)各 40例,对比血压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血压水平、拔管时长、舒芬太尼总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案,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具有控制血压的效果,麻醉状态稳定。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危重症患者为例,分析在对患者液体管理中应用无创血流动力监测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内从我院接受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中抽选172例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各自分为86例M组与86例N组,在两组患者液体管理中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监测手段,其中M组患者以常规监测手段开展液体管理工作,而N组患者则以无创血流动力监测手段开展液体管理工作,最后对比M组与N组患者在液体管理中的管理效果,并在分析中总结无创血流动力监测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各项体征指标参数对比中,M组与N组相较于治疗前有着明显的改善,且对比中的差异十分显著,由于各指标P值大小为均小于0.05,故而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同时在两组改善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到,N组患者相较于M组改善效果更为优异,另外在两组并发症率对比中,M组并发症率为29.07%(25/86),N组并发症率为5.81%(5/86),在并发症率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375),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结论:相较于常规液体管理手段,无创血流动力监测具有较高的监测应用价值,在保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促进液体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中可体现出十分优异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危急重症 无创血流动力学 体征参数 改善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排卵障碍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及对卵巢动脉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入本次研究的 80例研究对象是 2016年 1月 -2020年 1月本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患者,按有无排卵分成两组,各 40例,病例组和健康组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 病例组比健康组排卵前期内的PI值更高, PSV、 EDV值更低,差异明显( P < 0.05);病例组比健康组排卵期内的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七氟醚用于腹腔镜肾脏手术临床麻醉中对病人血流动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我院行腹腔镜肾脏手术的 88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用七氟醚的剂量不同,将病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 44 例。参照组病人术中给予 0.5MAC 的七氟醚,实验组病人术中给予 1.0MAC 的七氟醚,对比两组病人麻醉前、诱导后以及插管 10 分钟后血流动力指数的变化。 结果: 诱导后和插管 10 分钟后两组 SpO 2 、 MAP 、 HR 指数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 SpO 2 、 MAP 、 HR 指数下降幅度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 ( P < 0.05 ) 。 结论: 腹腔镜肾脏手术临床麻醉中给予病人

  • 标签: 不同剂量 七氟醚 腹腔镜肾脏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 全麻诱导前电针刺激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和麻醉效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于本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使用芬太尼、丙 泊酚及维库溴铵诱导全麻。实验组在全麻的基础上行诱导前行电针刺激,对照组不是实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期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 P<0.05 ),自由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躁动呛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麻诱导前电针刺激对维持患者血液流动力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患者不良反应也比较邵,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手术 针刺符合全麻 血流情况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及对血流动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行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术患儿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后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持续泵入,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和不同时间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观察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 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4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在手术开始时( T2)、手术开始 5 min( T3)、手术结束即刻( T4)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于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维持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苏醒期躁动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择期腹部手术高血压患者苏醒期躁动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行全麻择期腹部手术高血压患者 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 32例)和对照组( 32例),两组都行全麻手术,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及麻醉效果、血流动力指标情况和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均无差异较小 (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HR、 DBP、 SBP在插管后 1min、拔管前 1min、术毕三个时间段指标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Ransay评分在插管时、插管后 1min、拔管前 1min、术毕四个时间段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躁动出现率 (3.1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28.13%)(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择期腹部手术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指标,稳定术中身体状况,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出现率,缩短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右美托咪定 腹部手术 高血压 苏醒期躁动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参数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7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 33例,作为研究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 3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 2.28±0.25)cm, CDFI可见血流信号患者 84.85%( 28例), PI为( 0.58±0.14), RI为( 0.43±0.35), MVD为( 21.26±3.18),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 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存在多项特异性指标,且其影像学表现,如回声、界限等与子宫内膜增厚也存在差异,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参数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缩略词DEX)持续泵入对于全麻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患者手术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间,共计腹部外科手术患者58例,均采取全麻治疗。以随机法为准,A组予以DEX持续泵入麻醉;B组不使用DEX,进行常规麻醉。对比麻醉情况。结果:麻醉后不同时间点,A组的应激反应指标值与血流动力指标低于B组P<0.05。结论:为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全麻处理时加用DEX持续泵入治疗可维持血流动力平稳,而且不易导致应激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麻 腹部外科手术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背景问题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已在医学课程中广泛用于早期培训,但尚未广泛探索其在临床依恋中的应用。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的模型“基于临床问题的学习”(CPBL),以促进临床基础过程中的学习技能,态度和知识。CPBL模型采用PBL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基础过程中的学习。真实的患者遭遇会以一系列广泛定义的病例类型为指导,以确保课程覆盖。通过在差异诊断和问题列表中讨论历史记录和检查,学生可以建立与临床技能,疾病机制和临床管理有关的学习目标。在临床实习中,基于临床问题的学习受到了好评。关键要素是学习频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报告描述了一种模型,用于根据教师承担的角色和他们期望担任教师的职能,确定对医院的教学人员有效的教学能力。这项工作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要求医院教师承担各种教学角色,并且确定和指定定义其角色的能力可以导致更有效和高效的教学。

  • 标签:
  • 简介:摘要: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发病率较高,带来了沉重社会负担。当前人们对抑郁症了解仍不全面,现有常用抗抑郁症药物起效时间长,疗效不佳。近年来 ,研究者通过多种手段诱导建立的抑郁动物模型 , 为研究抑郁症开辟了新的道路。目前,常见的抑郁动物模型主要通过给予应激、手术、药物来构建。本文就抑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效果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动物模型 行为学 病理生理学
  • 简介:【摘 要】针灸经络学与解剖学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临床实践不断了解人体解剖结构使得针灸经络腧穴的信息更加丰富。对穴位解剖结构的研究是临床治疗指导的前提基础,本研究则针对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关系的模型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经络腧穴 人体 解剖关系 模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尖锐湿疣的患者应用盐酸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法在医学临床上的治疗特点和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一年之间接诊的200例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对患者施行盐酸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并分析患者在治疗前期,治疗中期以及治疗后期在医学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200例患者在治疗三天之后,疼痛的改善率达到了95.0%,在经过三次治疗之后,尖锐湿疣体的消除几率为78.0%.结论:针对罹患尖锐湿疣的患者,采取盐酸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法并配合相关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尖锐湿疣 盐酸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方法 医学临床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知母中的化学成分,将此药材乙醇提液浓缩后,浸膏用水溶解,然后用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来萃取。之后根据性质采用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硅胶柱色谱、 MCI柱色谱、 ODS反相色谱以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来分离、纯化,并根据不同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的鉴定。最后分离出 6个化合物,分析鉴定出 4个:化合物 1为芒果苷,化合物 2为 β-胡萝卜苷,化合物 3为知母皂苷 C,化合物 4为知母皂苷 D。

  • 标签: 知母 化学成分 甾体皂苷 知母皂苷 C 知母皂苷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