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具有发病率高、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手术、局部消融、 TACE、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选择。

  • 标签: [ ]原发性肝癌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手术、局部消融、TACE、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选择。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采用B超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诊疗的拟诊原发性肝癌患者总共60例进行本次医学研究。对所有的患者B超监测结果做回顾性研究,记录统计各种病理类型的影像学相关表现。将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计算B超检测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干预后,B超诊断的特异度为78.57%,灵敏度为92.31%。可以明确检测病理类型。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技术中,B超技术诊断效果确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此种检测的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B超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PLC)作为一种恶性肿瘤,位居我国肿瘤病死率的第3位,可见其危害巨大。在我国HBV、HCV感染和肝硬化等肝病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同时它们也是PLC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治疗PLC时,我们通常会选择肝切除或移植、肝动脉介入、化疗和放疗等方法,这些方法使得PLC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所以我们在寻找更好的PLC的治疗方法时,像如何减少PLC的发病率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而基础肝病的治疗在降低PLC发病率方面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一些药物在治疗基础肝病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基础肝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24例患者,均进行肝癌切除术。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式手术,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比在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基本情况。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出院后照护需求现状,分析影响患者出院后照护需求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原发性肝癌非首次行TACE预出院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证的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出院照护需求的调查。结果有关患者照护需求的六个维度中,躯体照顾得分最高,评分为(4.09±0.96)分,其次心理精神支持和咨询指导分别为(3.92±0.79)分和(3.78±0.81)分。结论建立针对行TACE治疗肝癌患者出院后的随访问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恢复周期及住院天数,提高延续性护理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展开人文关怀的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定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就诊于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随机双盲法分组,为22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文关怀,为2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将2组患者组间数据进行对比,明显实验组QOL评分、SAS评分均更为理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展开人文关怀,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人文关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综合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时间段内,选择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抽取的方法设为试验和对照两组,18例用综合介入治疗的为试验组,17例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生存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肝功能指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两年内的生存率,因此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综合介入治疗 肝功能指标 治疗效果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患者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肝脏功能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LB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经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清除患者肿瘤病灶,改善其肝脏功能。

  • 标签: 肝癌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甲胎蛋白(AFP)单项及联合诊断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01~2018.12间于我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PHC)共5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段内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接受GP73、AFP单项及联合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GP73及AF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GP73及AFP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和GP73与AFP单项诊断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GP73、AFP单项在PHC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但联合检测可有效避免漏诊的出现,准确度、特异性及敏感度更高。

  • 标签: AFP GP73 原发性肝癌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GGT、GGT-Ⅱ、AFP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肝硬化32例,病毒性肝炎25例,肝损伤9例,肝良性肿瘤5例,已经正常对照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法以及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GGT、GGT-Ⅱ、AFP进行检测分析,分析对比血清GGT、GGT-Ⅱ、AFP在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及GGT水平均高于其它病种患者,数据差异(P<0.05)。将GGT、GGT-Ⅱ、AFP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达96.00%。结论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通过血液检测GGT、GGT-Ⅱ、AFP可有效提高诊断率,临床价值极高,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谷氨酰转肽酶 &gamma 一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 GGT、 GGT-Ⅱ、 AFP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21例,肝硬化 32例,病毒性肝炎 25例,肝损伤 9例,肝良性肿瘤 5例,已经正常对照者 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法以及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 GGT、 GGT-Ⅱ、 AFP进行检测分析,分析对比血清 GGT、 GGT-Ⅱ、 AFP在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 AFP及 GGT水平均高于其它病种患者,数据差异( P<0.05)。将 GGT、 GGT-Ⅱ、 AFP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灵敏度达 96.00%。结论: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通过血液检测 GGT、 GGT-Ⅱ、 AFP可有效提高诊断率,临床价值极高,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谷氨酰转肽酶 γ一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围治疗期副作用进行观察,讨论治疗措施。方法对原发性肝癌316例患者进行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将严重及罕见并发症患者计数。结果伴有常见并发症,如发热等;不良症状多为消化道症状等;部分患者肝脏功能严重损伤;围手术期死亡率偏低。结论治疗时不良反应现象常见,综合内科治疗后反应症状见良好,但严重副作用会威胁局部患者生命。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副作用 碘油 发热 肺栓塞
  • 简介:摘要: 目的 : 对 原发性肝癌治疗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在围治疗期副作用进行观察 , 讨论 治疗措施。 方法:对原发性肝癌 316 例患者进行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将 严重及罕见并发症患者 计数 。 结果:伴有常见并发症,如发热等; 不良症状 多 为 消化道症状 等 ; 部分 患者 肝脏 功能严重损伤 ; 围手术期死亡率偏低。 结论:治疗时不良反应现象常见,综合内科 治疗后 反应症状见良好,但严重副作用会威胁局部患者生命。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副作用 碘油 发热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切除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筛选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实施肝切除手术疗法的老年原发性肝癌32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基础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较之参照组,观察组在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等方面的表现更佳(P<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超出参照组12.50%(P<0.05)。结论对实施肝切除手术疗法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其围术期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局甚佳,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而且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慢性癌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镇痛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 2016 年 2月 - 2019 年 4月接收的原发性肝癌慢性癌痛患者 3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 15 例,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护理常规开展,观察镇痛效果,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 PINRS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干预组 PINRS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

  • 标签: [ ] 原发性肝癌 慢性癌痛 综合护理干预 镇痛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血清标志物AFP、CEA、GGT联合诊断应用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我院中收入的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个体资料进行分析后,录入同期内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71例作为对照研究肝癌患者记录为实验组,健康人群记录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AFP、CEA、GGT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探究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AFP、CEA、GGT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的AFP、CEA、GG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病症诊断时,可选择血清标志物,AFP、CEA、GGT联合检测方案,对患者体内各项血清指标进行明确,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原发性肝癌状况,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行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阶段性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实行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例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加阶段性心理护理,发放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行介入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阶段性心理干预具有优异的应用效果,切实利于疗效和预后。

  • 标签: 阶段性心理干预 介入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