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同期治疗创伤性足下合并胫骨骨缺损。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12月应用组合式Ilizarov外固定系统同期治疗合并创伤性足下的骨缺损患者17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0个月,平均为20个月;延长长度为5—12cm,平均为7.9cm;延长时间为55~160d,平均为98d;

  • 标签: ILIZAROV外固定架 胫骨骨缺损 同期治疗 足下垂 创伤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予以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胫前肌肌力及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胫前肌及腓肠肌外侧头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肌力,可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足下垂
  • 简介:摘要:张大炯主任以大钟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足下内翻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疗法。基于多年临床经验,张主任提出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大钟无补法”“重泻大钟”的独到见解,认为中风患者肢体症状应称为“挛痿”,病机为“阴急阳缓”,针对患侧下肌出现的足下内翻,应“扶阳抑阴”、即扶助阳经经气,抑泻阴经经气,以达纠正矫偏。文章从大钟穴定位、操作手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详解。

  • 标签: 张大炯 针灸 足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早期预防足下的护理策略。 方法 : 选取时间段为 2019.7 月 ~2020.7 月期间,因颅脑损伤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 30 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优质护理结合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15 例,将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足下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和康复护理后,没有发生足下症状,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伸肌痉挛、足趾屈、背屈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分别为 13.33% 、 20.00% 、 13.33% ,观察组明显更佳,(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针对于颅脑损伤长期卧床的患者,在早期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足下等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长期卧床 早期预防 足下垂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防足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64患者充当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和研究组(32例,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足下发生率、肢体运动能力。结果 研究组足下发生率为6.25%、参照组足下发生率为28.13%;研究组的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身上时,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拥有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足下垂 早期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能力 重型颅脑损伤 足下垂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足下患者,根据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各组别均28例患者,其中研究组均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均单纯行针刺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卒中后足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后足下垂 针刺 康复训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电图检查在足下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0例足下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全部患者均行相同检查,患者的胫神经MCV(运动传导速度)和AMP(波幅)、腓浅神经SCV(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以及腓肠神经患者均行表面电极检测,患者的腰椎旁肌、腓总神经、臀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坐骨神经、胫神经均行肌电图检测,观察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20例足下损伤患者中,3例腰骶神经丛损伤,占比为15.00%,2例坐骨神经损伤,占比为10.00%,1例腰神经根损伤,5.00%,14例腓总神经损伤,占比为70.00%。结论通过对足下神经损伤患者行肌电图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有效判断,同时能够判断患者损伤的程度,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从而能够使患者得到对症治疗。

  • 标签: 肌电图检查 足下垂神经损伤定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FES的技术发展从单一通道发展到多通道,从皮肤表面电极刺激到人体植入式电极,从最初的单一电极刺激到肌电反馈刺激和微处理器驱动设备的广泛应用等,历经数十年,其应用发展已经日趋成熟。本文其主要对其电刺激技术原理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足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对比实验原理验证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并发足下患者纳入实验范围,筛选其中90例,为患者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后指导患者自行选择研究组(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最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比,观察数据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低,生活质量数据显高、日常生活能力显优,组间P值表明<0.05,统计学意义确切。结论: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足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整体疗效更佳,体现优质推广价值,建议临床科学应用。

  • 标签: 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现代康复训练治疗 脑卒中 足下垂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在痉挛型脑瘫患者足下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更高,能够改善运动障碍,有利于缓解肌痉挛程度。

  • 标签: 超声引导 A型肉毒毒素 注射治疗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足下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仅采取康复训练,研究组加行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进行康复训练与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足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恢复。

  • 标签: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训练 脑卒中足下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患者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康复训练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则采用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肉毒素A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足下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内毒素A 康复训练 脑卒中 痉挛性足下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重度烧伤足下畸形患者康复治疗中楔形足跟垫对站位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08月-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30例特重度烧伤足下畸形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均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并测量患者的足下畸形严重程度,为其制定楔形足跟垫。并指导患者穿上携带楔形足跟垫的鞋子开展活动锻炼。对比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站位平衡能力、踝关节背屈伸活动度、下蹲时臀部与地面的最小距离、1 min步行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意度。结果: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1个月的平衡能力相比较治疗前的平衡能力明显提高,比对差异较大(P

  • 标签: 特重度烧伤 足下垂畸形 康复治疗 楔形足跟垫 站位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重度烧伤足下畸形患者康复治疗中楔形足跟垫对站位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08月-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30例特重度烧伤足下畸形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均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干预,并测量患者的足下畸形严重程度,为其制定楔形足跟垫。并指导患者穿上携带楔形足跟垫的鞋子开展活动锻炼。对比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站位平衡能力、踝关节背屈伸活动度、下蹲时臀部与地面的最小距离、1 min步行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意度。结果: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1个月的平衡能力相比较治疗前的平衡能力明显提高,比对差异较大(P

  • 标签: 特重度烧伤 足下垂畸形 康复治疗 楔形足跟垫 站位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靳三针联合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0例脑卒中后足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靳三针联合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针刺穴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功能性电刺激进行胫前肌和小腿三头肌刺激等;对照组仅采取与观察组相同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周治疗6天,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运动功能评分(FMA)、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MAS)、主动踝背伸角度(ARO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50%(1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67%(8/30,p

  • 标签: []脑卒中 足下垂 靳三针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后足下患者,分析采用靳三针联合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段为2020.01月至2022.01月,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患者(n=60),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n=30,靳三针+FES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踝最大背伸角度有显著提高,且FMA评分有提高,10mMWS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将靳三针联合FES治疗方案应用于脑卒中后足下治疗中,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靳三针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足下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