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吸附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方法采用0.5%百草枯溶液200ml、100ml、50ml及0.01%百草枯溶液200ml进行体外循环吸附2h,观察百草枯浓度的变化,以计算活性炭及大孔吸附树脂对百草枯的吸附率。结果百草枯的浓度为0.5%,循环容积为200ml,百草枯含量为100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46%、35%;百草枯的浓度为0.5%,循环容积为100ml,百草枯含量为50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65%、47%;百草枯的浓度为0.5%,循环容积为50ml,百草枯含量为25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88%、57%;百草枯的浓度为0.01%,循环容积为200ml,百草枯含量为20mg时,活性炭和树脂的吸附率为95%、87%。结论在百草枯浓度较低0.01%、较低含量20mg时,活性炭及大孔吸咐树脂对百草枯的吸附率无明显差异;在百草枯浓度较高0.5%、较高含量时,活性炭清除百草枯的作用优于大孔吸附树脂;临床上清除百草枯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炭肾或树脂吸附柱进行血液灌流治疗。

  • 标签: 百草枯 血液灌流吸附剂 活性炭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率
  • 简介:目的研究吸附法无肝素透析在临床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对10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后行全身肝素化与吸附法无肝素透析各20次,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对透析器凝血、透析器容量下降率、透析器对尿素氮及肌酐清除效力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对透析器的凝血,对透析器容量下降率无显著差异,对尿素氮及肌酐的清除效力,吸附法无肝素透析稍逊于全身肝素化.结论对有出血倾向的,尤其是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吸附法无肝素透析不失为血液透析中可选用的一种抗凝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无肝素透析 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是医药制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药制作过程当中生产车间占据的数量多且复杂。在固体制剂制作过程当中,需要对车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的效率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本文主要针对固体制剂车间的工艺布局设计进行主要的研究。

  • 标签: 固体制剂 车间工艺 布局设计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是医药制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药制作过程当中生产车间占据的数量多且复杂。在固体制剂制作过程当中,需要对车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的效率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本文主要针对固体制剂车间的工艺布局设计进行主要的研究。

  • 标签: 固体制剂 车间工艺 布局设计
  • 简介:摘要固体药物制剂溶出度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其可以为规范固体药物药量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降低固体药物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固体药物产品的开发速率。基于此点,本文将利用数据分析法、数学比较法、统计学和模式方法来比较固体药物制剂的溶出度,希望对于更好的开发固体药物产品有所帮助。

  • 标签: 固体药物 药物制剂 溶出度 比较
  • 简介:目的:确定替硝唑固体分散物的最佳配方,方法:根据正交试验法,制备不同处方的替硝唑固体分散物,并以溶出度为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替硝唑-聚乙二醇60001:9,结论:替硝唑-聚乙二醇60001:9的处方合理,可明显增加替硝唑的溶出度。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替硝唑 聚乙二醇 固体分散物 配方 药剂
  • 简介:【摘 要】固体制剂是重要的药品存在形态,市场需求量非常高。随着医药技术水平的提升,固体制剂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功效也越来越突出,对维护人们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现阶段固体制剂生产工艺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类药品质量的改进。以下本文主要针对固体制剂的制药工艺的核心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对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对策,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固体制剂是常见的口服药用剂型,其制剂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药品质量,药品质量又关乎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制剂工艺水平、保证药品质量,对保障公众身体和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常见的口服固体制剂工艺技术入手,分析制剂工艺中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制药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进策略和技术改进要点,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口服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 技术分析
  • 简介:摘要:药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日常遇到的感冒、头痛等疾病,在无需去往医院的前提下可以自行服用药物解决,因此药物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在众多的药物制剂中,类似于胶囊、片剂等固体制剂一直以来便视为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药物制剂,而对于一些口服液、注射液等药物制剂,则投入过多的关注,认为其安全性不及口服固体制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口服固体制剂的安全性同样也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口服固体制剂的视角,分析了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质量风险的管理。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 生产质量 风险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之高。近年来,我国对药物监管的力度逐渐增大,以及市场对中医和中医制剂的需求逐渐提高,对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的灭菌措施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由于中药都是天然药物,其本身就带有病菌、霉菌等,在原材料环节运输和制作过程中很难把握其洁净。因此,对药固体制剂灭菌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中药固体制剂灭菌现状以及中药制剂染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中药制剂生产中可以应用的几种灭菌方法及措施。

  • 标签: 中药 口服固体制剂 灭菌措施
  • 简介:摘要:制药工艺是医药生产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已将其列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药品的剂型与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关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常用的药物剂型有软膏剂、胶囊、片剂等,同一种药品可以按照临床的需要配制成不同的剂型,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和抑制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固体制剂是药品的主要成分,其生产过程非常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会导致药品的质量下降。

  • 标签: 医药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
  • 简介:摘要:连续制造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医药行业也正从传统的批式生产向持续式生产转变,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连续制药业是利用电脑控制系统,将各单位的运作流程高度集成,提高物料在生产中的持续流通,原料与成品的投入与产出速度相同,并执行工艺分析技术(PAT),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简要介绍了固体口服制剂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 连续制造 连续制药 过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A、B检测系统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系统 评价方法 稳定性 准确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的临床研究,总结和分析免疫吸附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月份到12月份接诊的12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免疫吸附法进行治疗,治疗前进行相关的术前护理,手术过程也运用了相关的术中护理,在吸附治疗的过程中,兑换的生命体征进行了监护和护理,对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有效的处理。结果经过此次的临床研究,患者在使用免疫吸附法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免疫吸附法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状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在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要建立起静脉通道,同时对其局部加强观察,保证静脉通道的畅通。吸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血管特点和相关的操作规范,对血泵血液的速度和压力进行合理调节,保证吸附过程的有效实施。

  • 标签: 免疫吸附法 多发性硬化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常企业为了扩大在市场的产品占据率都会使用加快生产周期,大幅度生产产品的手段,这就会导致很多品种的药剂在同一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所以这就对制药企业的生产厂房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固体制剂来说,这种制药制剂是制造药物的常规剂型,这种药剂生产成本低,制造产量高,使用和装运便利,在制药企业都是比较常见的。所以面对多种药剂同时生产的状态下,我们就要对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进行具体规划,使得该车间制造固体制剂的是时候保障产品质量和产量。所以本文就针对固体制剂的含义以及如何对固体车间进行工艺设计作了详细阐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