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小儿扁桃腺样手术的护理方式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6年 6月 -2016年 12月在我院 91例实施扁桃腺样手术的小儿患者,通过术前评估、术后护理等措施提高治疗有效性。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且在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7.1±1.3)天,在随访过程中也未见出血、发热等情况,治疗效果显著,护理满意率为 96.57%。 结论:小儿扁桃腺样切除术虽然是一次小手术,但需要患儿加强自我管理,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时发现呼吸道分泌异常等情况,从而保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预后。

  • 标签: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 护理 呼吸道分泌异常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s)后新发椎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PVP治疗的OVC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术后发生新发椎骨折的为12例(20.0%)24个椎,其中相邻椎为11个(45.83%)。相邻与非相邻椎骨折间、有无新发椎骨折间的患者对比,其体重指数(BMI)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而性别、年龄、PVP手术椎个数、骨折椎个数、身高下降、骨水泥注射剂量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PVP治疗OVCFs患者后新发椎骨折的危险因素为BMI≤18.5kg/m2(低体重指数)。结论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后新发椎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低体重指数,且与手术本身无关。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新发椎体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穿刺椎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椎压缩骨折患者62例压缩椎80个,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8.8±1.5)分,术后24小时为(1.8±1.2)分,随访一年为(1.9±1.3)分。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椎压缩骨折效果显著。

  • 标签: 单侧椎弓根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后路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中16例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射,8例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射。单个椎注射骨水泥量为4-6mL,通过患者术前、术后X片所示椎体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注射成功,24例患者术后经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椎体高度得到改善,椎后凸畸形改善不明显,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明显改善。结论经皮后路椎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 标签: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椎裂隙征对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PVP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椎裂隙征分为裂隙组32例和无裂隙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矢状面Cobb角以及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形态和渗漏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无裂隙组和裂隙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下降,Cobb角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VAS、ODI、Cobb角及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裂隙组患者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裂隙组(P〈0.05);术中骨水泥弥散不佳仅1例,明显少于裂隙组5例(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仅2例,明显少于裂隙组6例(P〈0.05)。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无论伤椎内是否存在裂隙,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椎裂隙征的存在会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出现骨水泥弥散不佳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等问题。因此,术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填满裂隙,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避免骨水泥椎管内渗漏,预防畸形矫正丢失及术后再骨折的出现。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体裂隙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瘤(CBT)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5例颈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hamblin分型标准: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1例ShamblinⅠ型及2例ShamblinⅡ型患者行单纯肿物剥离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肿物切除+血管重建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果1例ShamblinⅠ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鞘瘤,余患者病理均为副神经节瘤。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出现偏瘫,余4例手术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死亡、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BT的最佳方法,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完整、有效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诊断 手术 栓塞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根管治疗后对牙的修复方法。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进行牙修复治疗的病人中随机选取10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名病人中包括27名男性和23名女性,共有60颗病牙,包括25颗前磨牙和35颗后磨牙;对照组50名病人中包括25名男性和25名女性,共有62颗病牙,包括30颗前磨牙和32颗后磨牙,对两组病人同时进行根管治疗,然后进行一周到半月间的监控,检查发现病人不再有叩痛或者不适的情况,然后对其进行修复,对照组进行复合树脂修复;观察组病人进行聚合瓷嵌体修复。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所有病齿中,有57颗牙齿修复成功,成功率为95.0%;对照组所有病齿中,有43颗牙齿修复成功,成功率为69.35%;实验组的成功率远远大于对照组。讨论通过对复合树脂修复和聚合瓷嵌体修复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我们发现,聚合瓷嵌体修复病人发生不良情况的概率远远小于复合树脂修复,同时修复成功的概率也远远大于复合树脂修复,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根管治疗 牙体修复 聚合瓷嵌体修复 复合树脂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椎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皮椎成形术,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感得到显著缓解,腰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发生,受伤椎稳定性理想。结论经皮椎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骨折疗效确切,患者术后伤椎稳定性恢复好,疼痛情况显著减轻,且无并发症及复发,手术实施安全可靠。

  • 标签: 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及分析后牙临床短冠牙缺损修复中应用三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4.04月到2016.01月收治的后牙临床短冠牙缺损患者150例,其中男93人,女57例,年龄在21~57岁之间,平均年龄(36.12±7.9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全冠修复、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修复3中修复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全冠修复、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修复3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分别为66%、94%以及82%,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2组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全冠修复组(P<0.05),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2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后牙临床短冠牙体缺损修复 三种修复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分析保守治疗和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64例骨质疏松性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保守治疗组)和B组(PKP治疗组),A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的保守治疗,而B组主要采用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欧洲脊柱骨质疏松症研究问卷评分(EVOS)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B组患者VAS、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同时B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100%)也明显高于A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和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椎骨折均有临床疗效,但与保守治疗比较,PKP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恢复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椎体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在扁桃切除术及腺样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 间于我院进行扁桃切除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扁桃,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及腺样。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6h的 mo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及腺样效果确切,且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 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s,OVF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PVP/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辅助治疗OVF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9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患者术后6月[SMD=0.62,95%CI(0.06,1.18),P=0.03]及12月[SMD=1.32,95%CI(0.62,2.02),P=0.0002]骨密度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27,95%CI(0.16,0.47),P〈0.00001]。术后3周[SMD-1.03,95%CI(-1.42,-0.63),P〈0.00001]、1月[SMD=-1.57,95%CI(-2.30,-0.83),P〈0.00001]、3月[SMD=-1.53,95%CI(-2.20,-0.86),P〈0.00001]、6月[SMD=-2.59,95%CI(-3.42,-1.76),P〈0.00001]、12月[SMD=-2.69,95%CI(-4.21,-1.18),P=0.0005]的VAS评分和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MD-1.61,95%CI(-2.42,-0.81),P〈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前证据表明,PVP/PKP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能进一步缓解腰背疼痛,显著增加骨量,改善骨密度,降低术后再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受纳入研究的数量与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病患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联合组行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并发症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42.5%),治疗后散光度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晶状体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次骨水泥灌注法经皮穿刺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6~84岁,平均66±2.5岁)25个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分次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没有发生明显骨水泥渗漏,第1-3天下地活动,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疼痛无反复,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没有发生相邻椎骨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分次骨水泥灌注法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止痛效果良好,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骨折的一种微创、安全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状眼人工晶状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22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前检查项目,观察组给予后房型有晶状眼ICL植入术,对照组则给予予角膜屈光手术,记录手术后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计算有效性。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3个月数据虽有差异,但是并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结果差距显著,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相关的屈光手术矫正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稳定性较高,在今后临床使用研究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后房型 人工晶状体 矫正 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对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类型分为PVP组和PKP组各48例,PVP组采取经皮椎成形术治疗,PKP组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伤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对。结果PKP组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PVP组,且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PVP组,P<0.05。两组N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有利于纠正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伤椎高度和角度,改善疼痛症状和腰腿功能,且术后近期骨水泥渗漏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经皮球囊扩张锥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近期疗效观察